住房负担沉重 基层居无可安
张剑
海外智库城市改革研究院(Urban Reform Institute)与公共政策前沿中心(Frontier Centre for Public Policy) 发表2021年全球住房负担水平报告《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香港已经连续第11年成为全球住房最难以负担的城市。
Demographia 每年发表全球城市楼价负担能力年度报告,涵盖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爱尔兰、纽西兰、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的共 92 个城市,其中对中国仅考察了香港。根据报告,香港位列榜首, 2020年香港楼价中位数指标是20.7,即相当于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数的 20.7 倍。换言之,香港大部分家庭需要要不吃不喝近21年,才能买到房子。排在第二位的是加拿大温哥华,楼价与家庭收入比是 13 倍,澳洲悉尼11.8 倍,排第三。
香港的房价位居全球城市前列,2019年8月香港城区均值为3.05万美元/平,远超伦敦的1.58万美元/平、新加坡的1.79万美元/平和纽约1.39万美元/平。2019年8月香港高达50.8倍,远超伦敦的21.9、新加坡的23.5和巴黎的21.7。
可惜,香港人的收入增幅则赶不上香港房价的涨幅。1980-2017年,香港名义房价上涨15.8倍,同期英、法、韩、美、德分别上涨9.7倍、4.0倍、3.9倍、3.6倍、0.8倍。从相对涨幅看,1993-2017年,香港房价上涨259%,居民人均收入上涨137%,房价涨幅是人均收入涨幅的1.9倍。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为提升自置居所比率而大举推出「八万五建屋计划」,却遇上1997年金融风暴及2000年科网爆破,导致大量住宅供过于求,负资产业主涌现;2002年,政府为稳定楼市,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推出九项政策,包括不再拍卖土地、停止出售居屋、取消租务管制等,令住宅供应狂跌,总落成量由1997至2001年的平均每年8.2万个,减少至2002至2011年的平均每年3.1万个;2009年,又因金融海啸后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热钱流入香港并炒卖住宅物业,楼市自此疯狂失控,差饷物业估价署的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便由2009年的121.3飙升至2011年的182.1。
2018年, 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全港劏房统计数字,按2016年中期⼈⼝统计的结果,全港约有21万⼈居于9万多个劏房内,⼈均居住⾯积中位数仅得56.5平⽅呎,比起公屋标准的75平⽅呎更低。2020年, 运输及房屋局发表的《⻑远房屋策略》周年进度报告中,亦曾估算居于住环境⽋佳的住⼾,数⽬多达12.2万个,较去年多2.4%。
单身人士居住数十呎的板间房,环境十分恶劣。(香港小区组织协会提供)
香港行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金融、投资、贸易领域,挤压了其它产业的正常发展。据政府统计处数据,2017年“四大产业”就业人数为178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数46.5%。香港产业结构失衡,社会财富严重不均,令青年倍感前景暗淡。
立法会资料研究组2020年初发布《数据透视:对青年⼈的房屋⽀援》,由2011⾄2019年,每年平均有约5.8万名30岁以下年轻⼈申请公屋,当中有不少⼈在⼤专课程尚未毕业时便已经申请;2017年的居屋买家数据也显⽰,有5.1万名申请者年龄在30岁以下,占所有申请者的⼀半,最后只有297⼈成功购得物业。
2011年, 时任特⾸曾荫权解决青年居住难题,推出青年宿舍计划,历经九年后,直到2020年3⽉,首个仅仅提供78个单位的香港青年协会青年宿舍PH2项⽬才正式入伙,当中有70个⾯积为187⾄232平⽅呎的单⼈单位,每⽉租⾦为4,248⾄5,831港元,另有两个⾯积为398平⽅呎的双⼈单位,⽉租8,670⾄8,711港元,还有六个⾯积为152⾄189平⽅呎的共居单位,⽉租4,606⾄5,671港元。PH2项⽬合共收到约900份申请,即超额申请约10.3倍。PH2由特区政府斥资1.7亿元建筑费,并由香港青年协会负责营运,由于宿舍租金与市价挂鈎,即使目前已经低至市价的55%左右,但未能减低年青人的财政负担。PH2的租户群组年龄介乎18至31岁,而人均租金约5,040元;若以香港统计处最新资料—20至29岁的男性就业人士每月就业收入中位数(不包括外籍家庭佣工)为15,500元、女性则为15,000元作推算,PH2的租金约占这个群组月入的33%,负担不轻。
再者,青年宿舍的首次租期至少两年,总租期合计不得超过五年,意味着五年后年轻人依然须面对高昂的居住费用。同时,根据国际顾问机构美世(Mercer)于6月公布的2020年度《环球生活成本指数调查》,香港连续三年「荣膺」冠军,成为全球生活物价水平最高城市。消费水平持续高企,在租金又已占去三分之一收入的情况下,五年内实难以储备足够金额置业。
根据《香港青年协会受社会福利署资助财政报告》,负责营办PH2的青协每年盈余只有30万至500多万不等,但差饷地租没任何优惠,大厦维修也须全盘自理,预期三十年须花费约1,000万元维修费(即每年约33万元)。青协督导主任黄秀仪坦言,政府没有提供补贴,目前PH2的租金收入仅仅足够维持收支平衡,换言之,巨额的营运经费转嫁为租金。
怪不得有人认为香港病入膏肓背后的五大民生 “原罪”乃居无可安, 少无所盼, 老无所养, 穷无所医, 低无所学。居无可安名列第一条原罪,实至名归。
资料来源:
1. 孙雅静, “香港病入膏肓背后的五大民生 “原罪”, 《 超讯国际传媒》,2019-03-12。
2. “三大问题致良好政策一团糟,青年宿舍无法令青年安居”, 《香港01》,2020-09-15。
3. “负担不起的楼市排名 香港蝉联全球第一”, 香港奇点财经,2021年2月28日。
4. 《长远房屋策略》, 20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