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負擔沉重 基層居無可安
張劍
海外智庫城市改革研究院(Urban Reform Institute)與公共政策前沿中心(Frontier Centre for Public Policy) 發表2021年全球住房負擔水準報告《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香港已經連續第11年成為全球住房最難以負擔的城市。
Demographia 每年發表全球城市樓價負擔能力年度報告,涵蓋了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愛爾蘭、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和美國的共 92 個城市,其中對中國僅考察了香港。根據報告,香港位列榜首, 2020年香港樓價中位數指標是20.7,即相當於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的 20.7 倍。換言之,香港大部分家庭需要要不吃不喝近21年,才能買到房子。排在第二位的是加拿大溫哥華,樓價與家庭收入比是 13 倍,澳洲悉尼11.8 倍,排第三。
香港的房價位居全球城市前列,2019年8月香港城區均值為3.05萬美元/平,遠超倫敦的1.58萬美元/平、新加坡的1.79萬美元/平和紐約1.39萬美元/平。2019年8月香港高達50.8倍,遠超倫敦的21.9、新加坡的23.5和巴黎的21.7。
可惜,香港人的收入增幅則趕不上香港房價的漲幅。1980-2017年,香港名義房價上漲15.8倍,同期英、法、韓、美、德分別上漲9.7倍、4.0倍、3.9倍、3.6倍、0.8倍。從相對漲幅看,1993-2017年,香港房價上漲259%,居民人均收入上漲137%,房價漲幅是人均收入漲幅的1.9倍。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為提升自置居所比率而大舉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卻遇上1997年金融風暴及2000年科網爆破,導致大量住宅供過於求,負資產業主湧現;2002年,政府為穩定樓市,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推出九項政策,包括不再拍賣土地、停止出售居屋、取消租務管制等,令住宅供應狂跌,總落成量由1997至2001年的平均每年8.2萬個,減少至2002至2011年的平均每年3.1萬個;2009年,又因金融海嘯後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大量熱錢流入香港並炒賣住宅物業,樓市自此瘋狂失控,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便由2009年的121.3飆升至2011年的182.1。
2018年,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全港劏房統計數字,按2016年中期⼈⼝統計的結果,全港約有21萬⼈居於9萬多個劏房內,⼈均居住⾯積中位數僅得56.5平⽅呎,比起公屋標準的75平⽅呎更低。2020年, 運輸及房屋局發表的《⻑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中,亦曾估算居於住環境⽋佳的住⼾,數⽬多達12.2萬個,較去年多2.4%。
單身人士居住數十呎的板間房,環境十分惡劣。(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提供)
香港行業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金融、投資、貿易領域,擠壓了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17年“四大產業”就業人數為178萬人,佔香港總就業人數46.5%。香港產業結構失衡,社會財富嚴重不均,令青年倍感前景暗淡。
立法會資料研究組2020年初發布《數據透視:對青年⼈的房屋⽀援》,由2011⾄2019年,每年平均有約5.8萬名30歲以下年輕⼈申請公屋,當中有不少⼈在⼤專課程尚未畢業時便已經申請;2017年的居屋買家數據也顯⽰,有5.1萬名申請者年齡在30歲以下,佔所有申請者的⼀半,最後只有297⼈成功購得物業。
2011年, 時任特⾸曾蔭權解決青年居住難題,推出青年宿舍計劃,歷經九年後,直到2020年3⽉,首個僅僅提供78個單位的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宿舍PH2項⽬才正式入伙,當中有70個⾯積為187⾄232平⽅呎的單⼈單位,每⽉租⾦為4,248⾄5,831港元,另有兩個⾯積為398平⽅呎的雙⼈單位,⽉租8,670⾄8,711港元,還有六個⾯積為152⾄189平⽅呎的共居單位,⽉租4,606⾄5,671港元。PH2項⽬合共收到約900份申請,即超額申請約10.3倍。PH2由特區政府斥資1.7億元建築費,並由香港青年協會負責營運,由於宿舍租金與市價掛鈎,即使目前已經低至市價的55%左右,但未能減低年青人的財政負擔。PH2的租戶群組年齡介乎18至31歲,而人均租金約5,040元;若以香港統計處最新資料—20至29歲的男性就業人士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為15,500元、女性則為15,000元作推算,PH2的租金約佔這個群組月入的33%,負擔不輕。
再者,青年宿舍的首次租期至少兩年,總租期合計不得超過五年,意味着五年後年輕人依然須面對高昂的居住費用。同時,根據國際顧問機構美世(Mercer)於6月公布的2020年度《環球生活成本指數調查》,香港連續三年「榮膺」冠軍,成為全球生活物價水平最高城市。消費水平持續高企,在租金又已佔去三分之一收入的情況下,五年內實難以儲備足夠金額置業。
根據《香港青年協會受社會福利署資助財政報告》,負責營辦PH2的青協每年盈餘只有30萬至500多萬不等,但差餉地租沒任何優惠,大廈維修也須全盤自理,預期三十年須花費約1,000萬元維修費(即每年約33萬元)。青協督導主任黃秀儀坦言,政府沒有提供補貼,目前PH2的租金收入僅僅足夠維持收支平衡,換言之,巨額的營運經費轉嫁為租金。
怪不得有人認為香港病入膏肓背後的五大民生 “原罪”乃居無可安, 少無所盼, 老無所養, 窮無所醫, 低無所學。居無可安名列第一條原罪,實至名歸。
資料來源:
1. 孫雅靜, “香港病入膏肓背後的五大民生 “原罪”, 《 超訊國際傳媒》,2019-03-12。
2. “三大問題致良好政策一團糟,青年宿舍無法令青年安居”, 《香港01》,2020-09-15。
3. “負擔不起的樓市排名 香港蟬聯全球第一”, 香港奇點財經,2021年2月28日。
4. 《長遠房屋策略》, 202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