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再次反思新自由主义与生态断裂

青岩

 

2020年新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瘟疫扩散。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截至218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7805例(其中重症病例1197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376例,累计死亡病例200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4185例,现有疑似病例5248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57441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5881人。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94例:香港特别行政区62例(出院4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出院5例),台湾地区22(出院2例,死亡1)

 

 

新冠肺炎疫情勾起人民对抗2003年非典以及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回忆。以下引述美国生态学家罗布·华莱士(Rob Wallace) 与锺南及其课题组反思两次瘟疫的文章,对照当下,值得借鉴。

 

 

华莱士在《大农场制造大流感》(2016)(Big Farms Make Big Flu)撰写人畜共患病的威胁日益加大与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现代农业实践之间的关联,特别是跨国农企业的扩展与归并,以及食品生产不同阶段的垂直整合。我们吃到的食物越来越集中于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成群的不同的动物挤在畜棚里,被迫在短短数月内快速生长至成熟,然后被屠宰加工,最后运往世界各地。这些不同的动物逐渐趋于基因相同,面对感染的病原体,并无免疫,再者,长期共处而交叉感染,病毒随之进化。大多数新的菌株没办法打破物种的差异,直接作用于人类,但是持续的进化终有突破这道防线的可能。

华莱士指出,疾病的根源是复杂的。埃博拉”最早是在埃博拉河地区(现属民主刚果共和国)识别的,他认为这种基于绝对地理的命名没什么用处,但是从关系地理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信息量就很大。滥伐森林以便于从事伐木和采矿作业,其结果是导致人类与蝙蝠的接触机会增加,而后者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多年来,当地忙于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忽略公共卫生服务建设,情况变得更加糟糕。为了偿还调整结构所需的贷款,生产经营收益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金融中心:伦敦或纽约。

华莱士认为要让疾病的命名包含真正的信息要素,那么“猪流感”应该叫做“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流感”。这场流感的病毒接近1918年病毒,当时是鸟类传染给人类,后来又影响到猪,2009年以前,病毒已经在猪体内进化几十年。第一例“猪流感”在墨西哥境内发现,许多媒体不约而同地称其为“墨西哥流感”。华莱士认为,1992年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废除保护性关税,小农生产者迫于竞争压力而亏损破产,或者被大型企业吞并,高度整合导致猪群中的多样性受到侵蚀。华莱士判断,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就不会出现2009年的“猪流感”。

 

       

        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主任、级别专家组组锺南院士及其课题组,在《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发表《抗击SARS实践与新文精神的思考》。该文指出SARS生态断裂的结果,也是环境病、城市病和生态病的发作,也是人文精神疾病的发作之例证,全文归纳有以下三个重点: (1)维护公共医疗系统; (2)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 (3)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尽管文章并没有直接批判新自由主义,但却直斥其核心价值: 公共事业私有化、市场经济压倒一切、城市工业文明优越等。以下引文可印证:

 

(1)   维护公共医疗系统

l  SARS事件警示我们:经济发展并不等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并不等于人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把人的健康纳入科学管理的视野,下大力气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修正、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l  一味强调发展经济,将市场规则引入医疗卫生事业,我们的工作出现了偏差:国家减少了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在实践中「重治轻防」。影响最深的是基层,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发展滞后,医疗市场因过度市场化而导致群众「看病贵」。 SARS及其后的禽流感告诉我们,构建、编织一张遍布全国城乡、运作高效、衔接有序的医疗卫生网络,这是健全的社会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因为在这个社会,如果发生流行性疾病的威胁,就没有哪个地方是特别安全而可置身事外的,每个人的健康与安全得到保障,才有社会的健康和安全。

l  建国初期,我们在短时间建立了遍及全国的三级医疗预防网,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和群防群治,在经济困难,投入小的情况下,在遏制传染病流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l  「修正」、「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国家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尤其是公共卫生的投入,避免放任医疗机构过度市场化,把以往片面突出的「医」和「疗」改为强调「预防为主」;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构筑保护弱势群体、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防火墙,化解社会风险,营建和谐社会。

 

(2) 关注人与自然环境关系

l   有一个认识误区需要指出:果子狸并不是SARS病毒的「罪魁祸首」,牠是人们不健康饮食方式的「受害者」。SARS事件使我们相信,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艰难的、长期的斗争。因为,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很多因素助长传染病的传播,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增加了人群的接触机会;色情服务、多性伴侣促进了性病传播;食品工业化生产中加温不足、消毒不严发生的食物中毒;医院中广泛采血、输血、透析引起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滥吃野生动物导致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的宿主中进化繁衍;城市建筑过于密集,公共设施承载超负荷等。要改善我们的生存境况,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必须审视自我,养成科学的行为方式。

l   SARS的爆发告诉人们,自然环境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因素。其实,早在SARS发生之前,人们就一再接到同样的警告,诸如森林面积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递增,乃至大气中的臭氧层被破坏,全球性气候变暖等等,这样的报告不绝于耳,只不过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罢了。SARS对人的生命构成直接威胁,其警示作用足够大了。虽然对SARS冠状病毒产生原因的研究还未有定论,但不少医学界人士认为,很可能与环境有关。

l   人类社会步人工业时代后,以人的欲望无限扩张为内核的物质主义和以人的意志过度放大为内核的「征服主义」,使人在永不停顿获取更多物质的对客观外界的征服和索取中,不知不觉地滑到了与自然为敌、从而反过来受到自然报复或惩罚的可怕渊薮的边缘。

l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标准更重要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同获得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谈发展一定不能离开自然的基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可超越地球的容纳度。在人口增长使地球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发展只能是满足人的正当需要而非所有需要。人的正常需要不是完全由人自身盲目定义的,生产力发展如果被用来生育更多的人口,并且用于满足那些违背自然精神的奢侈欲望和高消费、高浪费等「需要」,这必然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限度而使其崩溃。这从自然的角度看是缺乏正当性的。

l   也就是说,需要和发展等都要放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考虑,以维护自然与人及人类社会的平衡为依归。简言之,关注自然环境是与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发展的第四维视野,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否则,仍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观。

 

(3)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l   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其健康的关系实质上是生态平衡关系,疾病病因模式表明,任何流行病的发生发展或多或少地与环境发生联系,SARS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研究表明,SARS病毒是由动物宿主传给人的,但如果没有生态环境整体上的巨大变异,SARS不可能大规模流行。所以学界倾向于SARS事件是生态断裂的结果,在社会学和文化学意义上,它是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类自然伦理和社会伦理扭曲,千万地球生态圈结构及其一些要素和环节发生恶性变异的结果。所以环境病、城市病和生态病的发作,也是人文精神疾病的发作。

 

l   人类征服自然呈现全球性、快速性和空前破坏性的特点,致使自然界向人类发出了生存危机的警示。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摒弃轻视自然、以征服者姿态对待自然的恶劣态度,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做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坚决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必须节制生育和控制人口,倡导可持续消费,必须颠覆「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l   SARS首先在中国城市的环境下触发和迅速传播的,主要流行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大、中城市,暴露出城市发展中不顾自身现实环境的平衡与和谐问题的严重性,是「城市综合症」的通病性缺乏系统性医治的表现,是城市发展观偏移的后果。作为工业化基地及人类文明象征的城市,已成为人类主要居所,城市生态系统构建对公共健康和人民健全的生活的关系日益重要。绿色城市理念立足于人的本性及其实践的本性,将城市看作人类实现其本性的实践和文化成果,促使人们同时关注居所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及两种属性的融合,具有概括人类从灰色的生态系统走向绿色的生态系统,即人与自然和谐这种理想指向。

  

资料来源:

(1)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2/8f2cfd17f4c040d89c69a4b29e99748c.shtml

(2) “【武汉肺炎】病毒幽灵再现 锺南:我们是否吸取沙教训?https://www.hk01.com

公共健康:“西班牙流感”的出现与疾病的命名,斯扬/编译,摘自科学撰稿人、The Spanish Flu of 1918 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作者Laura Spinney发表在www.aeon.co上的文章“Who Names Diseases?, 《文汇报》,2017-06-20https://cul.qq.com/a/20170620/021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