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之聲不絕於耳

 

破謎


 

          中國人均淡水資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四分之一,屬於水資源短缺國家,而水環境污染、供水績效、用水效率低下,加上勞民傷財的水利工程,使問題更趨複雜,十分手。

        201464日,中國環境保護部發佈了《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報告指出,中國水源、空氣及土地的品質下降,前景堪虞。[1]

首先,水環境品質每況愈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等十大水系的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71.7%19.3%9.0%。珠江、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水質為優,長江和浙閩片河流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和遼河為輕度污染,海河為中度污染。在監測營養狀態的61個湖泊(水庫)中,富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占27.8%,其中輕度富營養和中度富營養的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26.2%1.6%。在4778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較差和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為59.6%

  二是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一般。一、二類海水點位比例為66.4%,三、四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5.0%,劣四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8.6%。四大海區中,黃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東海近岸海域水質極差。9個重要海灣中,遼東灣、渤海灣和膠州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

  另外,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形勢嚴峻。依據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 3095-2012)對SO2NO2PM10PM2.5COO3六項污染物進行評價,74個新標準監測實施第一階段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城市比例僅為4.1%,其他256個城市執行空氣品質舊標準,達標城市比例為69.5%。酸雨分佈區域主要集中在長江沿線及中下游以南,酸雨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0.6%

 

再者,土地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耕地土壤環境品質堪憂,區域性退化問題較為嚴重。全國年內淨減少耕地面積8.02萬公頃。中國現有土壤侵蝕總面積2.95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30.7%

 

水效管理低下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城市水效管理課題成果發佈暨研討會,公佈由該基金會同環保部、水利部、城市科學研究會、清華大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歷時1年完成的成果報告,從更加綜合性的水效角度,探討完善我國城市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以及供水績效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十二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仇保興出席成果發佈會並發表了主旨演講。

 

仇保興指出,根據國際經驗,城鎮化進程在進入中期階段以後,城市生活用水量不大可能再出現大幅度增加,但是長距離調水帶來的成本過高、對水生態產生負面影響等諸多弊端正日益顯現。城鎮化率50%時期是水污染的高發期,也是治理水污染的關鍵期,解決城市水安全,主要應從水生態修復入手,進而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他表示,通過城市節水、提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降低供水管網漏損,至少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15個百分點以上;通過城市污水處理就地回用、雨水收集利用與海水淡化等措施,至少可增加城市供水量15個百分點以上。

仇保興還表示,中國農業用水量占全國水資源利用總量的61%,而有效利用係數僅為0.51,發達國家這一系數為0.70.8。如果中國農業節水10%,城市水資源緊缺狀況就可以得到大大緩解。[2]

 

南水北調,調不過來[3]

前中國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給水排水》雜誌發表署名文章,點名批評南水北調工程。

仇保興寫道: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中國的城市建設發展帶來用水量突增、城市水資源緊張等問題,中國許多地方都採取了外部調水的辦法來解決缺水問題,如引黃濟青、南水北調、引漢濟渭等。隨著調水規模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長,帶來了調水越來越困難、調出地水生態破壞越來越嚴重等諸多問題;同時,外調水工程量大、投資和運行成本高,調來水與當地水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越來越多,一些地方出現了調來水與當地水成分差異導致自來水管道內的水垢溶解析出,形成了新的污染,且相當難以治理。所以,以長距離調水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陷入困境。

仇保興還援引了前蘇聯時期阿姆河、錫爾河引水項目與鹹海遭遇的例子,來說明不當調水引發的生態災難。

        據報導,南水北調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輸水線路長,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廣,包含水庫、湖泊、運河、河道、大壩、泵站、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pccp管道、管道等水利工程項目,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規模及難度國內外均無先例。

不過,大陸環境污染嚴重,眾多癌症高發區與當地化工廠等排放污水有關。該工程東線和中線均流經環境污染嚴重地區,尤其流經眾多癌症高發地,未來進入北京等城市千家萬戶廚房餐桌的南水,將是污穢不堪甚或致癌毒水。南水北調或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致癌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總投資額5千億元,總工期長達50年。官方媒體公佈,截至20134月,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超2千億元。2001年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打著為北京奧運會提供清潔水的旗號,南水北調工程急急忙忙上馬。這個工程有三條調水路線,即東線、中線和西線方案。南水北調工程比三峽工程大2.5倍。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自20022003年相繼開工,有關專家和環保部門不斷地發出警告,指工程會嚴重破壞流域生態環境,水質也會迅速惡化,發生嚴重水污染問題。早在2006年,淮河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就提出,東線工程可能會使幹線水質迅速惡化,發生嚴重水污染事件。

        為了把10億立方米/年的水(相當於永定河的流量)引入北京,引水管道要橫穿中原700多條自然河流,打破這些河流的自然規律。其隱患比三峽更大、威脅的面積更廣,很有可能成為中原大地的災難根源。《財新網》報導,多名學者指出,作為中線源頭的漢江,中線調水後,漢江襄樊段水位下降嚴重,水污染將加重,水生魚類可能大幅減少。也有不少學者認為,南水北調後或將導致長江入海口遭受更大程度的鹹潮倒灌,從而影響上海的飲用水質,造成水源危機。

        漢江流域則是長江流域中傳統的乾旱地區。漢江流域的平均降雨量873毫米,與南水北調的輸入地華北平原相仿。該流域的降雨呈北方地區的降雨特徵,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漢江是長江各大支流中變化最大的河流,黃家港站的最大流量為二萬零九百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僅為四十一立方米/秒,最大流量為最小流量的510倍,專家指不適合做南水北調的水源。

        但是,漢江河流生態系統無法承擔如此大的輸水量,因此還要從長江幹流調水。從短期來看,可以從三峽大壩上游的支流調一些水去增加漢江的水量,但只是應急措施;從長遠來看,從長江幹流調水,只能從三峽水庫調水。這就需要增加三峽水庫的蓄水位和增加三峽大壩的壩頂高度。這個在三峽工程規劃中已經打好了伏筆。三峽水庫正常蓄水位海拔175米,大壩壩頂高度海拔185米。在不改變大壩高度的情況下,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可以提高八米。但是這還不能滿足南水北調的需要,需要再增加壩高。人們從丹江口大壩加高的實踐可以看到,增加壩高並非一件難事,十分困難的是移民和淹沒損失。

        從長江幹流調水救漢江,會加劇三峽大壩下游地區的缺水風險。自從三峽水庫蓄水後,鄱陽湖、洞庭湖面積的縮小加劇,湖底出露的次數和時間加長。如果再從漢江調水,將來從長江幹流調水,下游地區的缺水問題會更加嚴重,鄱陽湖、洞庭湖的湖泊生態體系會崩潰。

 

中国水污染地图


 

[1]环境保护部发布《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国环境报, 201464日。http://www.mep.gov.cn/zhxx/hjyw/201406/t20140605_276496.htm

 

[2] 科技日报20140620日。 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4/06-20/6303128.shtml

中国建设报20140630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4/06-30/6332750.shtml

[3] <比三峽工程更可怕的南水北調”>, 2014-06-11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171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