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凱恩斯?凱恩斯和氣候變化


塔都•帕托

        根據馬克思的說法,歷史悲劇像鬧劇一樣重演。考慮一下與資產階級國家的官方危機管理有關的,現在所標榜的“新凱恩斯主義”,人們得到的印象是,凱恩斯原來的意思實際上是重演一場鬧劇...

沒有人談論凱恩斯意義上的再分配或美國30年代的新政。

三十多年來,他們一直是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搗蛋鬼:即凱恩斯學派。佩勒林山學會的激進市場學派,連帶密爾頓•弗裏德曼這種臭名昭著的人,似乎已經戰勝了經典凱恩斯學派 ---(資本主義)經濟的政府管理宣導者,也戰勝了誕生於1980年代的,把凱恩斯基本思想同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派相結合的所謂“新凱恩斯主義”,他們在絕望的社會民主主義者和工會會員的環境中,享受放鬆管制的時代,陶醉於對充其量只是朦朧存在的“自由市場”神秘力量之近乎宗教的信仰。

現在凱恩斯再次流行於整個國土,表面上,可能在非專業人士看來,從東到西,形形色色的經濟政治學家突然偏離過去30年的激進市場過程,真是所謂“誰在乎我昨天的胡言亂語”,並重新發現凱恩斯。但是,等一等! 如果你仔細看看凱恩斯的思想,你們會有不同的結論。

甚麼是凱恩斯的意圖?

在他的主要著作[2]中,凱恩斯開始立論的觀點是,轉折週期可以最合適“作為資本邊際效率的週期性變化的後果”來考慮。他把總需求定為不僅是生產水準而且也是就業水準的中心要素,因此拒絕了新古典主義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必須通過降低工資減少失業。他有力地反駁說,降低工資產生的積極影響將立即因購買力的減低而挫敗。

凱恩斯的主要著作,於1935年出版,是在一個特殊歷史情形的影響下寫的:首先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及其所有後果,第二,獨裁經濟體的崛起,例如蘇聯,還有法西斯德國(凱恩斯是德國帝國銀行總裁內松•沙赫特的私人朋友),第三,美國羅斯福政府的政策調整過程,把幾個凱恩斯理論要素務實地整合進其政策中,也即所謂的三十年代新經濟政策。凱恩斯的理論無疑是打算一方面避免他歸類為“專制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消除失業:“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短時間的恢復期以外(這在我看來是不可避免),由於當代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世界將不會容忍更長時間的失業。但是,通過正確的分析問題,應該可以治癒這個問題,同時又保護能力與自由(他否定“專制制度”,――塔都•帕托)。[3]

他無疑認識到統治著社會的不平等現象,但他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我自己相信,收入和財富的顯著不平等在社會上和心理上是有理由的,但不應當像現在這樣,有那麼大的不平等存在。”[4] 因此按他的觀點,一方面,國家應通過一定的幹預確保充分就業和減弱危機週期,另一方面,限制收入的不平等現象。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指導投資和消費增加方面,國家的集中和持續干預。這一點以及他的市場自由主義擔當主角的論點似乎很現代:“因此政府任務的延伸,就是平均消費傾向和誘發投資,儘管這種做法對於一個19世紀廣告員或一個美國經紀人,似乎是對個人自由的可怕幹預,但我反而堅持認為它是唯一可行的工具,可用來避免破壞現有形式的經濟整體,又是個人首倡精神之成功實行的一個先決條件。”[5]

在這一點上凱恩斯走得很遠 - 這點現今被完全地掩蓋隱藏了起來。以他的看法,國家應該提高徵收遺產和高收入稅,他說,“一個相當全面的社會化的投資將會作為幾乎完全就業的唯一措施而出現。”[6] 因為他 - 不同於其他資產階級經濟學主要人物 不認為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歷史的最終結局,他的結論相當激進:“對於國家,不是產品的所有權,而是其收購性才是重要的。如果國家能夠給所有的資源立法,專門用於增加這些商品並給它們的主人以獎勵,一切必要的事就會實現。此外,社會化的必要措施可以逐步引進,同時不打破社會的普通傳統。”[7]

還是新凱恩斯學派?

凱恩斯模式的經濟,有國家的幹預和再分配,這在“自由市場經濟”的主要人物看來自然是奇怪的 。據他們的看法,所謂的新凱恩斯學派設置的欄杆較低,把自己限制於要求所謂的反週期經濟的週期政策 - 不僅當情況出現時,而且要有計劃和不斷地:降低稅收,用赤字金融幫助公共投資, 在危機時期降低利率,加強需求和促進投資,而且-在理論上-在經濟繁榮階段則採納相反做法。按這個方向行事,導致了不斷增長的公共債務。無論是凱恩斯還是他的不幸追隨者都沒有考慮到的是,資產階級國家決不是一個中立機體。提取繁榮階段的利潤,可能使得國家維持對未來危機的幹預能力,但這種利潤的提取在一定程度上根本沒有發生過(不是說遺產稅...)。

現實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如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大國今天所做的,同凱恩斯的原來方案,幾乎沒有任何關係。表面上,就像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要求的那樣,所謂的“消費優惠券”,一攬子計劃,降低利息和降低稅收可能會出現。但是,政府的“赤字花錢”的目的絕不是漸進的重新分配。相反:花在直接財政援助,債務擔保,以及支持購買金融資本和大型企業的財政支出總量,同用於公共投資的資金之間的關係,是極其不對稱的。舉例來說,在德國,有5000億歐元的拯救銀行一攬子項目;只有約500-800億歐元用於公共投資和加強購買力。比較一下:在60年代後期的危機中,在德國,一個社會民主黨財政部長開啟了一個400億德國馬克投資計劃。聯繫到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今天這將意味著大約4000億歐元。

並沒有各個政府政策總體改變的跡象。相反,最近幾個月,不同的領導人推出了單一的措施,似乎凱恩斯和其追隨者的理論是每個人都能根據財政和政治機會可加以利用的東西。一方要求減稅,另一方要求消費優惠券,第三方要求強迫富人貸款(但要有興趣,自然地!)。沒有人談論凱恩斯意義上的再分配或30年代的美國新政(順便說一下,美國新政完全沒有成功,是世界大戰拯救了美國經濟),他們的行為,好像整個事情僅僅是一個政府救援和緊急措施的事情,那以後,一切都可以繼續像以前一樣。因此世界各地的政治家斷言,經濟再次運行的時候,政府將立即退出經濟業務。

但仍然有直截了當的新凱恩斯學派,如德國左翼黨主席奧斯卡•拉方丹,他要求作公共投資。但是,他懇求建設新公路的事實清楚地顯示凱恩斯主義做法的薄弱點。.

凱恩斯主義與氣候變化

凱恩斯及其繼承者注意的焦點始終在增長。但問題是,如今我們面臨著一個聯合危機,它是資產階級經濟無法解決的。一方面,我們有自1929年以來資本主義制度的最深切的經濟危機,一個典型的生產過剩危機,另一方面,氣候變化的威脅,其產生原因正是通過經濟量的指數式增長,導致對自然環境的150年的無限開發。後者證明,把重點放在進一步數量的經濟增長的政策已經過時。例如,我們並不需要更多的汽車,街道和高速公路,只需要一個無環境公害的公共運輸系統。當代形式的個人交通在生態上已經是窮途末路。對付氣候變化意味著把一個經濟秩序提到議事日程上,評估所有生產和分配機制的生態意義,而不是試圖通過市場機制或財政政策(稅收,二氧化碳證書)應對生態後果,或應對以建立額外的“氣候產業”。

但是,對於真正需要的,順應氣候和環境中立的可持續迴圈型經濟,資本主義經濟並沒有提供基礎 - 無論是(新)凱恩斯或其以市場為本的變種都沒有提供基礎。因此,我們要有一個根本不同模式的面向人民需要的生產和分配,又要努力保護自然環境,這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

凱恩斯及其繼承者完全忽視了這一點,因此,我們所需要的是,不能讓國家掌握在產業和金融資本說客們手中。

結論

工業化國家政府實際上的做法,既不是弗裏德曼學派的,不是新凱恩斯主義的,也不是凱恩斯主義的政策。完全沒有任何主見,是短視的,從氣候政治的角度來看,是災難性的。國家和財政部,被產業和金融資本統治集團騙光 - 在今後的年代,廣大的人民將受到危機後果的最嚴重影響,受害於低工資,失業和老年貧困。除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政府“救援包”的成功受到懷疑之外,這將導致進一步的剝削工作階級:剝削的方式是通貨膨脹,這將是債務巨大膨脹的不可避免的結果。

政府實際上正在執行再分配:有利於富人,不利於工作大眾,並且犧牲環境。這些政策被一些宣傳者加上“新凱恩斯主義”標籤,“新凱恩斯主義”誤導地說,有一個理論上站得住腳的一致的危機管理方法。但是,這不是真的:它是虛假的標籤,純屬無可奈何之舉。

註釋:

[1]例如:大衛·羅默,格裏高利•曼昆: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劍橋,MA及倫敦,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1991年)

[2]所有引文出自: JM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鄧克爾和漢姆雷特,柏林,第6. 1983年(該文章最初是德文的,所以引用的是德語翻譯部份,可能無法完全吻合英文原文。--- 塔都•帕托)

[3] 凱恩斯,同前。321

[4] 凱恩斯,同前。 315

[5] 凱恩斯,同前。 321

[6] 凱恩斯,同前。 319

[7] 凱恩斯,同前。

 

-塔都•帕托是德國RSB(革命社會主義聯盟)的領導成員,第四國際的國際局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