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

英烈冷傲百年

 

──

一座无名墓 

吴萱人

 


 

新世纪的第一年,一月十一日下午过后。

香港跑马地黄泥涌道,赛马场对开是好几座岁月悠久的坟场,其中「香港坟场」由市政部门管理,以前是英据时期的「官方坟场」,原名殖民地坟场,一般称之为红毛坟场。中午过后,一行廿多卅人,在偌大的近千座坟墓之间,拾级寻向那座唯一的无名墓而来。报章在早一天刊登了整版致敬广告,当天人们列了祭奠花环,诵了祭文,酹了祭酒,上了百年第一炷敬香。

都在这断柱重墓,无碑无名的墓前。

百年来,墓主祗受过三遍祭文,一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二在七十年代,三在当天。

第一遍祭文,沉重无比。原来,墓下躺着的,竟是如斯与我国近现代国体变天大大有关的先躯。一个长于斯死于斯的香港中国人,死于三响冷鎗,倒下于百年前的中环结志街五十二号二楼,成为轰动一时的开埠以来首宗政治谋杀凶案,杀手派自「两广总督」巡府衙门。

让百年后的港人以至全国认识墓主罢。沉重的首篇祭文,结束时以「赞」体写着:「呜呼!公其身永别耶;公是其不灭耶,?纪公者亦道之阳光,而北极之冰雪也。民国基础,乃公之骨,民国犠牲,乃公之血。于是公杀身成仁去,起世人之悲切。而或坚数十险而仍生,又无有一日之愉悦?公何易而彼何难,公何巧而彼何拙?公何逸而彼何劳?公何优而何劣?岂不可以公之遗忘,必赖多数人而后成,又而数人之旁功,必籍公而点缀之哉?......」

首祭文写于民国十六年六月縠日,都有四分三个世纪前的事,文刊本港《大光报》,撰者来后才知道是尢列。

这座无名墓,有幸香港拥有至今。

家国百载,蹒跚难艰;今天「中华盛世」,香港恢复国土又将五年。历史的血缘脐连重认,好一位香港地区的国士级先烈,长年躺在墓下,长年无名冾冷。

我们几乎失去「埋忠骨」的机会,所以说香港有幸。

一九一零年十月,武昌起义成功,孙文返国途经香港,下褟英皇酒店,墓主的次女访晤,曾商移墓往内地恤葬。但其时变天刚开始,孙文唯唯以对。第二次,于一九二七年八月六日的《华侨日报》上,有摰友投书陈情,望广州成立的革命纪念委员会,将烈士骸骨迎回礼葬,但时势不合,墓主反遭文蔑。再到一九五零年,又有迁墓广州黄花岗一带兴中会坟场之议;奈何日寇方过,民国政府则已播台,新中国的政府未暇管及前朝遗事。

大好青山,才有幸可埋忠骨。香港这南国明珠,二千零一年由政府锐意重整的旅游业资源,旅游发展局配合办了「香江故事共寻觅」活动,征求民间的、地方的和罕为人知的故事。无名墓墓主事迹,遗址参观考察路线,幸运地成为十五个入选故事之一。(注)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浏览到discoverhongkong.com内的墓主生前种种。

香港毕竟是我们的家,毕竟懂得尊重珍贵历史的资源。港岛中西区区议会,在一九九七文物年,便设立「中山史迹径」,与古物古迹咨询委员会建议古迹办事处设立的中西区文物径,齐保留了百年前的革命烈士的行踨。到了一九九九年,文物径的上环线重整,列出墓主遇害的遗址。

更重要的是,香港首度由官方认出了一位「革命烈士」。

认出的意义非常深远。即是说:我们开始蜕去殖民地时期,与本国不亲的旧壳,尝试与国家百年变天的历史接轨。这,是,多实在一步呀!

不必庸俗地要求香港人爱国,单向的向下一代塞入民族国家观念──百年史实告诉了大家:香港,由来有这个可贵的传统。而且是惊天动地的;忧国,便以身报,完成人生最难追求的大爱。

现存于香港坟场内,编号六三四八的无名墓,便是最活,最具说服力的写照。

凡志士者,都非求名而为,躺在无名墓下的主人,英烈冷傲百年,岂会介意无名再百年。

 

原文写于二千零二年一月十一日

杨衢云先生报国成仁百零一周年

修稿于二千零十年以迎辛亥革命百年

 

 

(注:该得奖故事 《杨衢云先烈事迹》由笔者提供,编刊于中、英文两类故事册及网上正、简体中文、英文版。二千零十年四月三十日,市建局宣布将耗资四千万,活化中环百子里杨衢云创立辅仁文社遗址。但无名墓仍然无名,无受任何垂注,那怕是一块小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