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施政不當,加劇社會深層次矛盾

 

振言

 

      曾蔭權在05年當選特首時,曾許諾要在香港建立和諧社會,但5年來的施政與這個許諾背道而馳,使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和抗爭更加激烈。這充分表現在港府的房屋政策上。

 

明顯的事例

香港特區政府一直推行三高(高地價、高樓價、高租值)政策,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幫助大地產發展商操控樓價不斷飈升,天價日益創新,瘋狂獲利,財富暴漲,許多人都躍登世界極少數巨富之列;與此同時,香港政府從中得益,稅收大增,每年都有大量財政盈餘,巨額儲備累積也名列世界前列。

但另一方面,中下階層廣大市民飽受其害,為居住等問題付出無數代價和血汗,許多家庭都被迫擠居板間房小室。港英時代殖民地政府曾大規模興建徙置區公屋、廉租屋,容納幾十萬居民,但特區政府郤不肯動用其部份財政盈餘多建公屋和居屋,最近出售居屋、夾屋的剩餘貨尾幾千或幾百個單位時,郤有四十倍的申請者爭購在這種供不應求的時候,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四起,一項調查顯示,8成受訪市民贊成復建居屋,但政府高官郤以港府早前已決定停建居屋、退出房屋市場為藉口推搪,一些大地產商也公開發言反對,認為興建居屋會破壞香港經濟,影響社會穏定局面,危言聳聽。

不久前,當局又推出強制收購舊樓的法案,降低地產商收購的限制,從原有的須得到九成業主的同意降低到八成,顯示政府公然幫助地產商以賤價強搶民產。這項立法得到建制派議員投票贊成通過推行。

如果把面積和人口都與香港相近的新加坡作一比較,則可見香港政府的施政失誤或「不足」是多麼嚴重(儘管新加坡政府基本上也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今天的新加坡人口約有8成是居於政府興建的「組屋」(類似於香港居屋),人均居住面積遠較香港大,大部份的家庭為單位的實用面積接近1000方呎;香港的公營房屋(公屋加居屋)約佔香港房屋總單位數的一半,大部份單位的實用面積都少於500方呎;樓價方面,新加坡一手組屋單位售價約147萬港元,二手約189萬港元,也較香港便宜。(詳見今年412日《明報》報導)港府高官一直要比新加坡佔優勢,但在這方面郤大大不如!

港府以不干預自由市場為藉口,不願復建公屋和居屋,這實際上是推卸本身應負的力求使市民安居的責任,以免影響地產商的壟斷房屋市場。在最近樓價狂漲之後,港府高官只是推出無法律約束力的「912式」,要求地產商「自律」,運輸及房屋局長鄭汝樺又誇大說立法要需時3年,難以立法例監管。即使在立法會議員罕見地只有地產及建造界的石禮謙一票反對下,大比數通過要求政府立法監管住宅物業的銷售,但鄭汝樺仍堅持要自律成效不彰後才考慮立法,實行拖字訣嗣後,特首更宣佈,要就資助市民置業問題,進行約5個月的諮詢,但諮詢的做法馬虎苟且,諮詢的問題將興建居屋標籤為負面選擇,引導市民視興建居屋為奪去興建公屋和私屋的土地,要政府以公帑幫助買居屋者,挑撥市民間的爭拗,港府又可以拖待變。

 

擴大了貧富懸殊

在樓價急升帶動下,香港的住宅租金也「水漲船高」,業主紛紛加租。426日《明報》報導,本港私樓過去一年平均租金已勁升27%,呎租突破18元,升幅直迫樓價升幅。

即使是買了樓的兩成港人,也不少已淪為「樓奴」,為了置業和供樓而要節衣縮食。工聯會調查發現,80%的受訪市民認為目前樓價已超越市民能夠負擔的水平,約20%的受訪市民的住屋開支(包括租金或供款)佔家庭總收入40%以上,(見426日《文滙報》)

此外,交通費和物價等也日益高漲。但自由黨的立法局功能組別議員張宇人郤公開主張把最低工資壓縮到每小時20港元,大開倒車,幫助店主盡力剝削。

香港的貧富懸殊的情況嚴重。聯合國0910月公佈的報告指出,香港在全球27個先進經濟地區的貧富懸殊積分最高。另據中大亞太研究所榮譽研究員何永謙表示,近年香港社會表面越來越富庶,但窮人整體收入不升反跌。

香港現時的失業率雖比以前下降,但有工作的人不少是「在職貧窮」的。據社會服務聯會的資料顯示,有多達123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下。他們大部份三餐不繼,住在籠屋與板間房。

 

港人不滿大增

港府的很多倒行逆施是得到立法會的建制派議員多數通過實行的。從而重覆地證明:特首和立法會議員必須由普及而平等的普選產生,才能真正的代表絕大多數港人意願和利益,因而爭取雙普選的實現,便成了當前頭等重要的急務。

但政府最近推出的2012政改方案,沒有普選路線圖,也完全不處理功能組別的問題,保守且倒退,又一次使更多人失望,更加激發抗爭的怒潮。

由於港府多項施政不善以至失誤(上述房屋政策只是其中之一),拖延民主進程,助長官商勾結,從而加深了官民矛盾――香港的多種深層次矛盾之一,與中央領導人要曾蔭權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的訓示恰恰相反。

由此造成的惡果反映在中文大學的最新民意調查結果中。該所今年2月底至3月初訪問1005名市民,僅26.5%認為現時社會和諧,比兩年前的37.5%跌逾10個百分點,和諧度今次的評分只2.98,跌破3%和諧度的基準,即港人首次認為社會不和諧。

受訪者對政府促進和諧的各項表現更全線下跌,四項的不合格比率高於合格比率,其中44.7%認為政府推動民主政治不合格,比兩年前的34.3%高約10個百分點。

這次調查發現,市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有56%認為嚴重/非常嚴重,較06(34.6%)08(31%)顯著增加。這是政治體制深層次矛盾在快速加劇的反映。

該研究所副所長王卓祺指出,以上因素導致越來越多人認同激烈抗爭。25.9%受訪者同意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應訴求,比兩年前的21.4%高,增幅超過20%,以本港成年人口推算,他估計全港153萬人認同激烈抗爭。香港今天有四分之一人口贊成激烈抗爭,這充分顯示出市民對當局和現狀的強烈不滿。80後反高鐵青年在立法會門外的肢體衝撞,是激烈抗爭的事例之一,也是港府施政不當加劇了香港深層次矛盾的表現。

                                                                                                                   2010年5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