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六十年 結了什麼果?

 

張開

 


 

        新中國成立60年期間,在各方面都經歷了許多重大的變化,特別是在經濟總量(GDP)方面,已雄踞到世界第三位。據稱:很快會超過日本,十年內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完成了資本主義復辟

這一發展使中國「完成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從1978年的77.6%下降到2007年的29.5%98%以上商品、95%以上生產資料的價格,已不再受政府管制而由市場決定。」[1]

中共在推行實質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時,曾宣稱這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重要理據之一是中國以國有經濟為主體,起着主導作用,全國經濟按國家的「五年計劃」運行。但幾年前之把一向慣用的「五年計劃」,改稱為「五年規劃」,反映出國家「計劃」已不能指揮市場經濟;如上所述,今天在中國經濟流通的商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已幾乎全由市場決定,依着市場需求和牟利等規律運行,不再受政府控制和規管;國有經濟的比重日益減弱,私有經濟的比重則日益增大。這使得官方今天不得不公開承認: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由市場經濟體制所取代,這等於承認資本主義在中國已完成了復辟,中國已恢復為資本主義國家,三十年來向這方面轉化的過程已瀕臨完結。

不過,中國官方仍然強辯說,中國今天這種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而非資本主義性質的,即使它實質上已是遠離社會主義的方向,而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並無根本的區別;國有經濟已不能佔主體地位和起主導作用,佔70%的私有經濟仍然像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一樣,以利潤掛帥,殘酷剝削工人,所得利潤除納稅外,全都歸企業及其股東所有。像這樣的經濟,可有什麼社會主義性質?!

從實際來看,中國今天的經濟却具有一般資本主義的特性:生產的無計劃、無政府狀態,時而生產過剩。顯著的近例是:據《文滙報》今年1019日北京報導:內地再次出手整治困擾經濟多年的產能過剩問題,近期國家發攺委等十部委聯合發文表示,將通過立項審批、信貸等多種方式共同抑制部份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其中,被列入重點調控目錄的六大行業中,既有鋼鐵、水泥、煤化工等傳統行業,更出現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

在中國經濟與國際資本主義全球一體化之後,受到國際經濟危機的影响,中國的九大行業中央國有企業08年的業績,除商貿企業利潤僅增1.6%外,其餘八大行業央企利潤均出現同比負增長,航運業更大幅虧損282億元,未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北京專家預計,今年中央企業的業績或繼續慘淡。[2]

此外,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表示:今年1至7月份中國海關公佈的數字顯示,中國進出口總額為1,50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7%,其中中國的出口1至7月份下降22%[3]

 

付出的沉重代價

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指稱:「中國經濟世界第三,總量卻只佔全球6.4%左右,約為美國四分之一,而人均GDP 則排在全球一百名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多年快速增長的背后,付出了資源和環境的代價,付出了收入分配相對差距拉大的代價。」[4]

關於後一種付出的代價,中國問題評論員林和立先生指出:一些簡單的資料可以說明國富民窮的怪圈。中央國庫的收入,從2003年的兩萬億元飆升到08年的六萬多億元,增長速度比GDP(國民生產總值)快一倍以上。但城郷居民總收入佔GDP的比例郤每況愈下。中國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從十年前的百分之五十三降到2006年的百分之四十一點四,比發達國家的同一比例低百分之十五左右。據清華大學著名社會學家孫立平介紹,中國城郷生活水準的差距是六倍,而世界平均水準只有一倍半。更淒慘的是,為大欵們創造財富的打工仔女却因為工作環境污染與缺乏勞保而百病叢生。據專家估計,全國有近二億人受各種職業病折磨。[5]

     中國的市場經濟受世界經濟危機的拖累之後,通貨膨脤加劇、物價飊升。糧食和日用品價格,尤其是房價不斷高漲,人民生活更加艱苦,中國工薪族的納稅負擔,據福布斯發佈的全球指數顯示,竟高踞全球第二位。[6]

     資夲主義的特徵和弊害之一,是收入差距日益擴大、貧富日益懸殊。據人民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引用財政部的最新調查指出: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經達到「高度不平等」狀態,10%的富裕家庭佔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佔全部居民財產1.4%。叧外、內地現在的收入結構中,我國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體合計佔總人數的64.3%[7]

    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救市措施、雖然多少抵禦了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扭轉經濟下滑的勢頭,但却使經濟結構失衡加劇,政府今年投資於國有企業,佔了GDP增長量的95%;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的現象重新抬頭,致大量高耗能、高污染等行業和企業「死灰復燃」,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政府這樣的投資,也成為過於寛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資產泡沫膨脹過快,並有加劇惡性通脹的危險。

     政府為擴大內需,剌激消費,以保持經濟增長,於是推行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一系列舉措。但從2002年提出擴大消費政策以來,至今一直多停留於口號層面,消費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比率逐年下降。按照理想的經濟增長模式,消費需求應是帶動經濟的主要引擎。但中國提振消費知易行難,據北京知名專家們分析認為,這有三大「攔路虎」:

     第一是地方官員不重視、沒熱情、落實少,他們祇重視將GDP指標「衝上去」的政績、以應對中央考核的機制;

第二是收入分配不合理,居民可支配收入低,這直接影響了民眾的消費能力。200208年,中國的GDP持續增長,但居民收入佔GDP的比例却連續下降;中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4%,但職工的實際工資年均僅增長15.7%,明顯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意願;

     第三是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滯後;家人染病、孩子入學等成為居民消費中主要的「後顧之憂」,限制了居民的消費行為。[8]

    這些都基夲上由於中國政府推行資夲主義的邏輯結果。中央政府雖然每年都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商訂對策,也難以阻止「每況愈下」的發展。

 

政治上的代價

回顧建國以來,中國一直維持着中共一黨專政,全國人民的民主自由人權備受剝奪,人身和生存權得不到保障。

在一黨獨裁之下,尤其是在毛澤東個人獨裁時期,政治運動一個接一個,從三反五反、從肅反到反右,帶來的是殘酷的鎮壓。毛澤東號召全國人民「大鳴大放」,無所不言,言無不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到一般知識份子,尤其是大量的「民主黨派」人士起而响應,坦率提出對國事的意見、主張后,毛澤東領導下的國家機關便以「反右派」罪名拘捕他們,判刑監禁,甚至迫害至死,毛澤東還以「引蛇出洞」來辯解他們的出爾反爾惡行。

跟着,盲目發動的大躍進、大煉鋼,尤其是人民公社運動,直接釀成三年大饑荒;文化大革命又造成十年大災難,89年反官倒爭民主的運動更遭血腥鎮壓… …。這一連串暴政及其錯誤造成的人民死亡數字,據有關專家的不完全統計,達到八千萬人之多,遠遠超過日帝侵略造成的中國人員傷亡數字。[9]

中共官員們在牢牢把持着政治特權的同時,又貪污腐敗,享受物質方面的特權,但又要全國人民在拚命生產勞動的同時,捱受艱苦的生活,從而形成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迥然不同待遇的對照,更激發和積累起人民的怨憤,特別是長期被歧視、壓搾的農民的怨憤。 

 

 

在人民不斷爆發其怨憤和反官僚爭民主抗爭的日益強大壓力下,即使在中共領導層中,有個別領導人(例如趙紫陽)企圖向群眾稍作讓步,也要被其他頑固的官僚們聯合起來推倒他,以維護整個特權官僚層的利益。縱使有些領導人在報告或中共的決議中被迫提出政治改革,但在實際上郤沒加以實行。縱使像現時黨政軍最高領袖聲稱要「以民為本」,應人民之所需,急人民之所急,但在人民的民主自由權利方面,却並無相應的改進。反之,許多異見人士比如劉曉波和維權律師譚作人、黃琦、郭泉等人,却一一被打壓,扣上莫須有的罪名,予以監禁。許多人僅僅因為行使憲法和人權法規定的應有自由權利,即被橫加迫害。

以新聞工作者為例,不少記者只因履行他們的採訪、報導職責觸怒了當局,便被逮捕、起訴、判刑。因此,據《廣州日報》報導,內地記者已被列為內地十大高危風險行業之一;廣東省各保險公司除拒絕承保戰地記者外,還大幅提高一般記者的意外保費。[10]

而且,中國是新聞管制最嚴的國家,「無國界記者」在今年10月公佈,中國新聞自由排名在全球168個國家居倒數第8位。總部在美國的保護記者委員會早前指,中國連續第10年成為全球囚禁記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目前共有28名記者遭囚禁,其中24人是網絡記者。[11]

 

階級鬥爭尖銳化

關於人民對中國現狀的不滿,筆者在兩年多之前,曾寫出《民怨民憤遍地浮現》一文(刊於《十月評論》07年第2/3期),較為詳細地列舉許多新近事實加以証明。

中國資本主義經濟越是發展,剝削越加劇,物價越上升,人民生活越困苦,就越是增加了社會衝突和勞資矛盾所激發的大量群體事件。筆者在去年曾援引08315日《明報》的報道:僅據全國總工會屬下的企業調解委員會統計,2007年全國的勞資紏紛約高達40.6萬件,這還不包括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司法系統的統計。全總的副主席張鳴起透露,近年的勞資紏紛案數量急劇上升,每年增長速度達20%(詳見本刊224)

2008年,據《中國勞工通訊》資料,中國爆發的工人階級「群體性事件」,便有127,467宗。

吉林省最大的國有鋼鐵集團(簡稱通鋼)爆發的鬥爭,是09年所見到的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其直接原因和經過是:2005年末,北京民企建龍鋼鐵獲入股擁有50年歷史的國企吉林通化鋼鐵,入股後建龍有計劃地侵吞國有財產;通鋼07年出現100多億元虧本,並面臨停產;09年初,建龍宣佈退出通鋼;同年3月,通鋼工人因減薪而示威抗議;6月,通鋼出現8,000萬元盈利,建龍隨即再度入股,並持控股權;7月,3萬通鋼工人在24日上街遊行,與公安武警爆發衝突;新上任的總經理陳國軍要求工人復工,遭毆打致死。

據通化當地人講,今年4月,通鋼已發生過一次罷工,反對建龍重返通鋼。陳國軍等人本已離開,此次回來宣佈管理層調整的新方案,結果成為此次群體事件的直接導火線。據通鋼職工介紹,建龍未進入通鋼前,工人月收入在1,8002,000元人民幣之間,現在普通工人僅600元左右,有的甚至月入200300元,前後反差令工人難以接受。但總經理陳國軍年薪300多萬元,各部經理全是年薪百萬。另據知情人士分析,通鋼廠區原為農業用地,多數工人都是當地的農民。40多年來,通鋼所在的二道江區幾乎一家幾代都是靠通鋼打工為生。下崗對已經失去土地的農民而言,打擊沉重,也是促成事件升級的重要因素。[12]

       

通鋼工人鬥爭的啓示

第一、中國的國有企業開放給私人資本家入股,變成了股份公司,資本家代表操控了大權,結果反贏為虧,工人受苦,資本家退股;退股後國企變盈利了,同一私人資本再入股,工人被殘酷剝削,結果迫得工人要起來爭取改善,要求恢復原來待遇。這証明國企變為股份公司後的倒退、弊病,對經濟發展和工人權益的禍害,而這正是國企變成資本主義式生產、經營的結果。通鋼這些事實清楚地揭露出其他國企變成股份後的一般情況。

第二、國企變成股份公司,實行資本主義固有的高度剝削,導致出階級鬥爭的激烈和尖銳化。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所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今天也已經變成這樣的社會,因而達到毆死資本家的激烈地步;表現出工人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極度不滿和憤怒情緒!

 

                                                2009年12月13

註釋

 

[1]  09927《文滙報》報道。

[2]  10 11日《文滙報》。

[3]  98日《文滙報》

[4] 《文滙報》出版的60年國慶特刑第1213頁。

[5]  7 20《蘋果日報》論壇欄所載林和立文

[6]  1211日《文滙報》。

[7]  1211日《文滙報》。

[8]  1212日《文滙報》。

[9]  關於死亡數字,引自102日《明報》觀點欄王丹的文章。

[10] 引自119日《蘋果日報》轉載廣東《廣州日報》。

[11] 見同上《蘋果日報》的報道

[12] 729日《文滙報》的直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