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納特.溫斯坦
在資產階級所有、或控制的大眾媒體那裡,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現象,早已被神祕化了。媒體對「通貨膨脹現象的消失」已發出一片讚揚聲、彷彿這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了。
但是人們宣稱「通貨膨脹率已下降到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低點」,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無稽之談。與此相反,通貨膨脹率的上升並沒有發生重大改變——儘管這現象仍被各種各樣複雜的、有些是看得見的、有些是看不見的因素的掩蓋。
例如,在倫敦出版的《經濟學人》週刊,在6月12日一期上發表的文章題為《如何對待物價下降?》,把這些經濟現象搞得混淆不清、真偽莫辨。文章作者是向資本家提出建議的,這些資本家想當然地認為「通貨膨脹了,而現在物價卻在許多行業中下降」。作者提出問題問道:「他們應當如何作出反應?」
提問題的這種方式,其言外之意就在於:長時期內通貨不斷膨脹,是正常的歷史性現象。其實這是錯誤的。事實表明:在過去60年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出現之前,長期來的傾向總是商品價值及其價格固定不變地下降。
舉個例來說,譬如今天汽車工業中的某一資本家,引進更加先進的機器,使他能比競爭對手僱佣較少工人,而又能生產同樣數量的汽車,這就是說,他所生產的每一輛汽車所需的勞動時間就少得多,因此生產汽車的費用也便宜得多。
然而,代之而起的不是價格下降,而是繼續不斷地上漲!這並非由於生產費用上漲的結果,而是由於貨幣價值不斷下跌的結果。
首先,今天的貨幣並非在資本主義發展上的全過程中,都是先後一致的,也就是說,直到55年前為止。在那時以前,貨幣主要是金幣和銀幣,或者由政府發行的貨幣,這種貨幣須根據金銀重量具體規定的要求可以兌換或償還的。這種貨幣是十分可靠的價值計量單位和價格的標準,它起到了交換媒介的關鍵作用。
為了長話短說,我們可以歸納如下,以金銀為堅實基礎的貨幣,其最麻煩的問題就是:由於以往貨幣把任務完成得太好了——即是說貨幣對商品價值的計量,過分嚴格了,這便使政府難以把赤字財政制度化、作為一種機制以便緩和或穩定資本主義生產的經濟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循環。
半個世紀來,貨幣已經起到了很好作用,但也產生了使幣值普遍地不斷下跌的後果。因此,儘管勞動生產力提高,會減少商品的內含價值,但幣值的下跌卻作為物價的上漲而載入史冊。
質量與價值並非同一件事
然而,猶如上文所說的一樣,當資產階級宣傳家們把事情說成是通貨膨脹實質上已經消失了,則資本主義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原則就被粗暴地忽視了。
上面提到的《經濟學人》週刊,只略使一點文字欺詐術,便給通貨膨脹消失「助」上一臂之力,文章說:「官方數字過分誇大了通貨膨脹,因為他們不容許商品質量和服務得到充分改進。」
這樣的表述,其言外之意是質量和價值是同一件事,其實這是蓄意歪曲,是把商品生產和交換法則披上件神祕外衣。
有人把質量的提高,故意說成是商品有了更大價值,因而購買者所得到的交換價值要比他們自身可能實現的還要高。這實在是在出賣筆桿子的不誠實者手裡,玩弄曖昧詞句的把戲。
在通常使用中,產品「質量」一詞,譬如說汽車質量好,就會有價值高的意思——如同在實際事例中,一輛福特牌轎車,裝備有自動傳送器與其他額外附件,便是高質量,因而比之一輛沒有任何額外附件的福特牌小型汽車來,就更加貴重了。
然而,在下列情況下,譬如今年福特牌轎車的新型號,以較好功能和較好設計部件來取代去年舊型號的不良功能和較差設計部件,如果說,今年型號比去年型號有較高質量,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換句話說,在這種特定情況下,質量雖有所增加,而其他一切仍然是相同的,只要生產較好質量部件時不必增加成本,那麼其價值也就沒有增加。
因此,斷言「官方數字過分誇大了通貨膨脹,因為他們不容許商品質量和服務得到充分改進」,這是扭曲邏輯的典型例子,其本意在於誤導讀者並縮小真實的通貨膨脹率。為什麼要低估這膨脹率
為什麼有些官方統計學家如此有意識地低估真實通貨膨脹率呢?有兩個主要理由:
.其一,有意偏視:資本主義的統計學家們,正是通過有系統、有步驟地低估通貨膨脹率,以便設法削減人們為償付物價上漲而提出增加工資的正義要求。如果統計學家能夠說服一部分工人及其在全國總人口中的同盟者和友好者,認定通貨膨脹率確是低的,那麼在這些受欺騙者的眼裡,也就認為他們要求的正義性便縮小了,甚至消失了。
與此同時,在最近幾十年中,實際工資已經下降了大約一半,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一個相當重要跡象可以證明的實際工資已下降到上述水平的,就存在於有文件根據的事實中,即直到60年代末為止,其標準是:一個工資勞動者能夠維持平均為4口人的工人階級的家庭。但現在則至少需要兩個工資勞動者才能維持平均為同樣人口的家庭生活,這個新的標準便可以用來證實,實際工資下降了一半左右。
然而,不必大驚小怪,因為那些無法否認這個否認不了的事實的資本主義宣傳家們以及大多數其他群眾出版物,卻把實際工資降低輕描淡寫化了。他們爭辯說,今天平均每個工人的生活水平,按其所增添的生活上奢侈品,已經大大地富有化了,例如工人家庭已有了過去從未享受過的電視機、計算機以及無線電話等等走進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中。
資產階級出版界辯道,60年代每一工人階級的家庭,可能有一台小型的黑白電視機與電話機,但可以沒有計算機或無線電話。但今天同樣的家庭就可能有兩台彩色電視機以及無線電話和計算機了。
但這個論據和其他論據一樣,都是虛偽的。事實是:生產率的不斷提高,降低了一切產品的價值,而這一切產品就成為今天可以滿意的的生活水平組成部分。每樣產品造價便宜,還可從較少工業勞動力生產更多產品(包括新型的有用產品)中反映出來。
再說,一個工人認為可以滿意的生活水平是在不斷變化中的,猶如對世界上的每一產品一樣。結果是:30年或100年前工人們認為可以滿意的生活水平,到了今天往往會認為是不滿意的了。
如果我們把今天的基本生活水平與過去令人滿意的生活水平作一比較,譬如冷—熱自來水、抽水馬桶和中央供暖裝置等,在1899年那時的絕大多數美國工人看來,簡直是只宜於一個國王才能使用的奢侈品。但今天的工人如沒有了這些物品,即使說輕一點,也必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
換言之,社會生產率的增長、人民需求願望的增長,是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增長成正比例的,而當社會生產率增長並生產出如此豐富的人民所需求的物品時,如果又拒絕把這些物品供應他們,這對每一個人來說,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令人不能接受的不公平行為。
債務堆積成山
.其二:為什麼統治階級要低估實際的通貨膨脹率呢?這是因為資本家終得誘發和滋長通貨膨脹的內在勢力、仍在繼續不斷地上升到過去少見的持續高度,甚至有達到爆度程度的危險。
受到過分重視的東南亞幣值的暴跌,已在世界上掀起波瀾,這對於貧窮國家的普通人民來說是個悲劇,而對於世界上先進工業國來說,這是即將來到的一個可怕預兆。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負有保持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平衡責任的人們,例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董事長艾倫.格林斯潘等之所以引起害怕的理由,他們害怕失去對通貨膨脹的控制,更甚於害怕另一次經濟大蕭條的爆發。
但與此同時,這種毫無根據聲稱通貨膨脹消退了的說法,其主要目的要歸罪於受到通貨膨脹率急劇上升的受害者,因為他們為了要追上物價飛漲而不得不投入為增加工資的狂熱活動。全世界的艾倫.格林斯潘們終得:當上述情況發生時,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工人們全力以赴地進行鬥爭,免使他們的生活水平下降。
在這樣通貨膨脹時期內,自然會掀起如跟上物價飛漲而爭取增加工資的罷工浪潮。然而較可靠的作法是預先斷言:在這樣通貨膨脹不斷上升時期,不論工資的增加能否爭得,物價將繼續不斷地上漲。
為什麼呢?只因為在約翰.梭納德.凱恩斯學說盛行的資本主義世界裡,物價上漲僅僅是幣值下降的反映。但當危機襲來時,統治階級將在他們的出版物和電子通訊媒體上猛烈抨擊這種理論:他們說工資增加才引起物價上漲。
事件發展進程就可證明本文的論點,如同一句俗話所說的:「警惕即警備。」
(周仁生譯自《社會主義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