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成長的青年群體
林 東
一、抗日戰爭隨校內遷
我們是山東省立濟南第一中學的學生,年齡大者十六、七歲,小者十二、三歲。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戰爭爆發,但學校仍進行招生考試。九月照常開學上課。十月,日軍佔領平津,逼近濟南,並瘋狂轟炸洛口鐡橋和市區,學校決定遷至泰安,借住省立第三中學,繼續上課。校長孫東生提議“行萬裏路,讀萬卷書”,鼓舞並穏定了我們的學習情緒。當時全校師生多認為戰爭和遷校是暫時的,沒有想到它的長期性。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機又狂炸泰安並低空掃射,市民傷亡甚多。濟中師生乃再內遷,經金鄉、許昌至南陽的賒旗鎮(今河南社旗縣)。同時,山東各地的中學也陸續遷來,組成“山東聯合中學”。濟中在山陝會館和文廟繼續上課。當時還說要“保衛大武漢”,高唱“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抗日情緒高漲,同學們紛紛參加排戲、歌詠、宣傳抗日,動員群眾,起來保家衛國。
一九三八年五月,鄭州告急,山東聯合中學師生二千餘人,第三次遷校至湖北鄖陽,並改為“國立湖北中學”。此行十多天,步行八百里。自背行李、跋山涉水,頗為艱苦。老弱師生及女同學改走漢江水路,船在老河口翻沉,三十四人落水,二十九人溺死。慘案發生,全體師生震驚!到鄖陽後,住馬王廟,繼續上課。鄖陽是一山城,濱臨漢江北岸,波濤洶湧,地勢險峻。時值盛夏,天熱、多雨、潮濕、患瘧疾、疥瘡者多、同學和老師病死多人。山城閉塞落後,群眾對抗日戰爭知道甚少,我們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我們在遷校和流亡生活中,深深受到了課堂之外的教育。
一九三八年十月,日軍逼近武漢,國民黨政府撤離武漢,進駐四川重慶。冬,學校又作第四次遷校,目的地是四川。此行二個月,步行二千五百里,孫校長率原濟中師生二百餘人先行,於十二月一日黎明渡過漢江,雨雪中南行五十裏,在山上小鎮宿營(今湖北十堰市附近)。次日進行分隊,在老師帶領下,仍然是自背行李,沿漢江西行。江中多險灘,水流湍急、兩岸崇山峻嶺。村鎮少、行人稀。夜宿古廟睡禾草地、吃玉米地瓜粥、沒有鹽巴。走出峽穀,進入陝南盆地。一九三九年元旦,到達漢中、休整數日換衣服,捉蝨子、治疥瘡。漢中有西北工學院和後方醫院,重又聽到了抗戰的資訊。正是三九寒天,元月初再沿川、陝公路南行,這裡是三國時的古戰場,西城、定軍山、陽平關。爬上大巴山脈的險隘五丁關,進入嘉陵江上游的廣元,再爬上劍門到劍閣縣。入川之難,到了“天上”方才知曉。我們時而走在群山中盤桓的公路上,時而改走深山峭壁中的古棧道。滿懷激情,艱苦而豪邁,真也高歌笑談山水間,揮汗跋踄風雪中。
歷時一年多,徒步經走了魯豫鄂陝川五省,行程七千里,山東聯合中學師生二千餘人,終於在一九三九年一月至三月間,陸續到達了四川北部的綿陽地區。定名國立第六中學。校本部(高中)設在綿陽、一分校(師範)設在梓潼,二、三、四分校初中分別設在新店子,德陽、羅江。羅江四分校以原濟南一中師生主體。
二、真理讀書會
四川國立六中真理讀書會,是抗日戰爭時期,學校內遷時組織和發展起來的。濟中在泰安初始不過五、六人,鄖陽湖北中學時十多人,到了四川國立六中時,發展五十多人。會員分佈在羅江四分校、綿陽高中部、梓潼師範部等地。讀書會曾有過的存書,如今能記起的,見後面書目。
進步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書是由個人購買,集體使用,專人保管。分班分組閱讀,讀後寫心得體會相亙傳閱。小組討論會在校內,大組會在城外山上廟裏。小組實為“小公社”:金錢亙濟,患難亙助。因為那時我們都是流亡在外,無家庭接濟。讀書會沒有明確的章程,入會也沒有任何儀式。它的內聚力來自進步的書籍,是馬恩列托的書和陳獨秀的書,把會員們團結起來的。
書籍的保存和流通,是讀書會裡的大事情。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零年,羅江四分校最為開明,進步書籍可以半公開閱讀,牆報和討論會也可公開進行。但是在綿陽校本部和其他分校就管教甚嚴。一九四零年冬天到一九四一年初,在皖南事變前後,綿陽校本部來了“白色恐怖”。進步師生被捕和被迫離校,校內實行軍訓。書籍的存放和流通改為在“地下”進行。讀書會員傅國良在校本部被捕,那裡的存書連夜送到羅江四分校。一九四○年春,羅江會員被調到梓潼一分校,存書分散帶走。梓潼分校校方檢查甚嚴,隨把部份存書放在西山上廟內和石墓室內,秋天多雨,發現漏雨,又搬到城東山上的塔頂。這批書大部份被會員先後帶到重慶和成都。一九四四年春,最後一批書由曹毓林熊安東也帶到重慶。
閻子桂老師是讀書會的輔導員。他是山東人,在北大讀書時參加中國共產主義同盟。一九三五年參加的“一二九”運動,曾去南京請願,要求蔣介石抗日。一九三七年在山東省立濟南第一初級中學教書。當時,他教“公民課”,但不用課本,在課堂上談抗日戰爭形勢,批判抗戰必敗論,駁斥抗戰速勝論,反對唯武器論等等。提出長期抗戰爭取勝利的條件:大力發動群眾,全民動員:改善士兵生活待遇,實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生活待遇和工作條件,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立即召開普選全權的國民會議領導抗日戰爭等等(見趙芳舉《緬懷孟憲章同志》),使同學們大開眼界,心胸開朗。
一九三八年秋冬,學校在湖北鄖陽,我們看到國民黨政府消極抗戰,遷都重慶;同時,校方苛扣教職員薪金,貪污學生伙食費,由此引發學生不滿。校內牆報批評譯(時有讀書會牆報《星火》以及其他進步牆報多種)。閻老師在公民課上大講時事,批評各式不利抗戰的思想和言論,引起頑固派的極為不滿。某日傍晚,有十數人闖進教職員宿舍,呼喊閻子桂回答問題。一時聚集了許多同學,讀書會員尹純德、範文華、康至泉等也趕到,情況緊張,進步的和頑固的兩派同學有動武之勢。當時國文老師李廣田和音樂老師瞿亞先各舉馬蹄燈照明,歷史老師許衍梁在後,閻老師居中,他鎮定地回答了來人提示的每一個問題,態度和平,說理簡明。提問者感到無言以對,竟自撤離了之。來勢洶洶的“興師問罪”,倒成了一堂形勢大課。(往事久遠,問答情節已難記清,但屬於抗戰形勢)。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零年,閻老師在羅江四分校仍上“公民課”,講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國際形勢。這次世界大戰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國
家重新分割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不義之戰:講《僱傭勞動與資本》,揭露資本積累的秘密:資本家無償地佔有工人的剩餘勞動,以及工人在剩餘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餘價值。是勞動者創造了大老闆的財富,講《辯証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在不斷地發展中前進,新社會將取代舊社會。不要哭、不要笑、要理解。真理總會戰勝謬誤。同學們聽得真切,課堂十分肅靜。
他在城外的山上給讀書會員講《不斷革命論》,講蘇聯一國不能建設社會主義。近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展示出:民主民族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的不斷性;同時一國社會主義革命發展為世界革命的不斷性。社會主義是世界工人和勞動者的共同事業。俄國“十月革命”開創的事業,只是世界革命的一環,它將不斷地在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以及全世界取得勝利。
這位讀書會的啓蒙老師,對讀書會員產生了深刻影響。往後我們還要談到他。一九四零年夏天他離開羅江四分校去重慶。
三、讀書會的書目和會員名單
往事久遠,記得的書目如下:
馬恩著作:《共產黨宣言》、《資本論》、《法蘭西內戰》、《拿破崙第三政變記》、《自然辯証法》、《從空想到科學社會主義》、《家庭、國家及私有制的起源》、《反杜林論》、《僱傭勞動與資本》、《費爾巴哈論》。
普列漢諾夫著作:《藝術與社會生活》、《辯証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社會科學的基本問題》。
列寧著作:《帝國主義論》、《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史》、《列寧選集》(多卷本)、《國家與革命》、《兩個策略》、《左派幼稚病》、《二月到十月》、《遠方來信》、《四月提綱》。
托洛茨基著作:《自傳》(上下卷)、《不斷革命論》、《被背叛的革命》、《史太林主義與布爾塞維克主義》、《文學與革命》、《論德蘇協定》、《在新的世界大戰之前》、《兒子、朋友、戰士》、《中國革命問題》。
陳獨秀著作:《實庵自傳》、《長期抗戰的條件》。
毛澤東著作:《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政治與新民主主義文化》。
鄭學稼著作:《俄國黨爭文獻》、《俄國黨獄真相》。
紀德著作:《從蘇聯歸來》、《為我的<從蘇聯歸來>答客難》。
克魯普斯卡亞著作:《回憶列寧》。
約翰‧雷特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日》(十月革命紀實)。
高一涵著作:《鮑羅庭的罪惡》(揭露中國大革命時俄國顧問執行史達林右傾機會主義的言行及後果)。
柳寧著作:《風暴》(中國左傾盲動主義的揭露和批判)。
嚴靈峰著作:《中國社會性質論戰》。
王實味著作:《野百合花》。
艾思奇著作:《大眾哲學》。
張中甫著作:《中國近代史》。
日本佐野加沙美著作:《中國歷史教程》。
劉鏡園譯:《克魯泡特金自傳》。
高爾基著作:《母親》、《回憶列寧》等。
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介紹俄國革命和國內戰爭》。
肖洛霍夫著:《被開墾的處女地》。
夏衍著:《包身工》(揭露上海工人的苦難生活)。
會員名單、約五十餘人、往事久遠,難記全。
綿陽國立六中高中部:
孫鴻志 一九三九年去重慶,江北軍工二十一厰鍛工,後又回學校,一九四九年在重慶。
楊承章 一九三九年去重慶,一九四九年去西安。
傅國良 一九四零年在綿陽六中被捕,後押至成都,一九四九年去重慶。
郭桓參 一九四零年去成都,一九四九年在成都教書。
羅江國立六中四分校初中部:
一級
孟憲章 一九三九年去重慶,二十一厰鍛工,歌樂山汽車修理厰工人,樂山武漢大學校辦工厰工人,一九四九年在樂山,後去西昌,二零零零年病逝。
楊壽源 一九三九年去重慶,二十一厰技校學徒工,一九四一年被捕,後釋放,一九四九年考入山東大學,一九四九年在上海,一九六二年病逝於上海監獄。
尹純德 一九三九年去重慶,稅務局職員,一九四五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大,一九四九年在上海。
張聖時 一九三九年去重慶,一九四四年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南大),一九四九年在南京。
劉志超 一九四零年重慶南方印刷厰排字工人,一九四五年文聿出版社工人,一九四九年去重慶,後去西昌。
蘇學常 一九四零年重慶南岸織布厰工人,一九四一年貴州遵義教書,一九四四年回重慶,一九四六年回上海,一九四九年在上海。
牟家義 一九四零年去重慶,一九四四年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一九四九年在上海。
王元勲 一九四二年去成都,一九四六年去成都醫院養肺病,一九四九年在成都。
牟敦傑 一九四零年去重慶。
陳汝霖 一九四零年去重慶,一九四九年在北平。
二級(六中四分校):
範文華 一九四零年去重慶,一九四一年在貴州遵義教書,一九四四年回重慶,一九四六年在上海,一九四九年在青島,後去濟南,六十年代得瘋病,病逝。
康至全 一九四零年去重慶,工厰學徒工,一九四九年在四川。
趙勝文 一九四零年重慶郭家屯五十兵工當勤雜工。
劉廣恩 一九四零年重慶磁器口軍工製呢厰技術工人。
曹慶華 一九四零年重慶公共汽車公司售票員,一九四一年被捕入獄。
李雨亭 一九四一年去重慶,一九四六年在成都教書。一九四九年在重慶,二零零三年病逝。
李廣智 一九四一年去重慶,流落街頭,死於霍亂病。
王學誠 一九四一年去重慶,流落街頭,死於霍亂病。
隗 寛 一九四二年去重慶,當南岸牛角沱紗厰磨房工人,一九四九年在重慶,他是濟南大明湖船工的兒子。
趙鳯田 一九四二年在重慶飛機場做雜工,同年被捕入獄,一九四五年釋放,一九四九年又被捕,同年在重慶渣滓洞被殺害。
單松岺 一九四一年重慶江北鐡工厰鍛冶工人,一九四五年死於急性肺炎。
王春錄 一九四一年去重慶,一九四九年在重慶。
楊承志 一九四三年考入成都四川大學,一九四九年在山東濟南中學教書。
三級(羅江六中四分校)
任玉璽 一九四零年去重慶,一九四一年被捕,後釋於出獄,一九四七年民生輪船公司職員。
王香臣 一九四一年重慶二十一厰制圖員,同年到遵義教書,一九四五年考入重慶鄉村教育學院,一九四九年在重慶。
張洪仁 一九四一年重慶二十一厰制圖員,同年被捕,後釋放出獄,一九四五年考取東北大學,一九四九年在北平。
杜文林 一九四一年去重慶,一九四五年考入復旦大學,一九四九年在上海,一九五零年去東北。
曹毓林 一九四四年去重慶,一九四五年考入浙江大學,一九四九年在杭州。
熊安東 一九四四年去重慶,一九四五年考入中央大學(南大),一九四九年在上海。
刁長堯 一九四四年去重慶,中華書局文書,一九四六年死於肺結核病。
李安民 一九四四年四川三台稅務局職員。
姜桂林 一九四四年在陝西雙石堡醫院工作。
劉鍚佑 一九四四年在成都教小學。
四級(羅江六中四分校)
張宗武 一九四二年羅江六中四分校撤銷後,不知去何處。
牟 傑 一九四二年羅江六中四分校撤銷後,不知去何處。
四、在戰爭年代認識社會
我們是一九二五年出生的一代青年學生。童年會唱“打倒列強!除軍閥!”,讀小學時知道五卅慘案:日軍殺害濟南市民五千餘人,蔡公時外交官被殺害。一九三一年日軍強占東北三省,一九三六年日軍進攻華北,喜峰口和百靈廟戰役震動了我們小小的心靈。一九三七年蘆溝橋抗日戰爭爆發,緊跟著是七千里四次隨校大遷移。
同時親眼看到日軍狂炸濟南、泰安和兗州,破壞家園和慘害同胞的血淚罪行,從而認識到帝國主義侵略的慘酷性和反動性。抗戰初期,對國民黨政府抱有希望;南京失守,武漢撤退和遷都重慶,逐漸認清它在消極抗戰,偏安自保。汪派投降日寇、蔣派乞求英美。歷史和抗戰都証明中國資產階級的動搖性、妥協性和不徹底性,大革命時期它鎮壓過農民土地鬥爭,此時它也是無能完成反帝抗日的民族解放任務。
南陽賖旗鎮(今社旗縣)是河南四大鎮之一。鎮內有七十二條街——各行各業的手工作坊分街生產和經營,明清時代商業資本已有驚人的發展。可惜當時已是蕭條破落,生機全無了。但鎮中尚存紅墻綠瓦廟院式的“山陝會舘”,代表資本的原始積累相當集中。中國歷史走自己的路,從秦漢以來,長期陷入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和改朝換代的怪圈中。
我們走過了伏牛山區、漢江兩岸、陝南和川北,農村普遍貧困,經濟凋殘,苛捐雜稅和地租盤剝。農民食不飽腹、衣不暖身。漢江兩岸的山頭上屹立著農民起義留下的寨牆。山林內仍有“紅”和“ 黃”帶子會在活動。中國的土地問題極待解決。“耕者有其田”空喊十多年,國民黨政府是無法解決的。
漢江險灘白水河,河岸修建觀音堂,堂內香火不斷,堂外江中沉船的桅杆仍在風雨中搖動。山城洵陽縣十分貧苦,卻建造十八層地獄的城隍廟。漢陽縣城外,冷森森地竪立著幾十座節孝坊。羅江縣紳士們照舊在文廟祭孔,殺豬宰羊。“五、四”時代提出的科學與民主在那裡?封建迷信還在控制著人們的頭腦!
梓潼縣的“保護神”叫文昌帝君,它平時駐在七曲山上的“文昌閣”,春天請回城內的“文昌宮”。迎神時節,全縣鄉紳、善男信女、人山人海。文昌坐八枱紅大轎如帝王出巡。旗牌招展、煙火瀰漫、鑼鼓開道、銅炮齊鳴!更有數十男女,全身掛滿油燈隨行。進得城來,沿街商店設案祭典,上香跪拜。真“天府”奇觀!平時城裡卻常見到官兵拉壯丁,農民像囚犯一樣押解上前綫了。當時就是這樣:富人們在後方發國難財,照舊過那原封不動的腐敗生活,窮苦人卻被拉到前方殺敵抗日。那能不失敗嗎?
抗日戰爭在艱難地進行著的同時,國際局勢也在激烈衝突中走向戰爭。帝國主義兩大陣營(英美法和德意日)為了各自的利益正在加緊備戰。蘇聯卻忙於“清黨”和“肅軍”(一九三六年—一九三九年)。一九三九年八月,德蘇訂立互不侵犯條約,九月希特勒進攻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一九四一年六月,希特勒回師東進,德蘇戰爭開始了。同年十二月日蘇中立條約簽訂後不久,太平洋戰爭也爆發了。國際局勢激劇地變化著,戰爭從大西洋燃燒到太平洋,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人們均陷入戰爭的苦難之中。
全世界正處在多事之秋,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德意日法西斯主義叫囂並發動戰爭。同時十月革命誕生的“社會主義”蘇聯又發生了黨爭、黨獄和肅軍,列寧生前的老戰友、保衛共和國的元帥以及將軍們被史達林強加以“間諜”和“叛徒”的罪名鎮壓了,數以萬計的革命幹部和戰士也被關押在集中營。德蘇戰爭之初,蘇聯前綫接連失敗,紅軍戰死、被俘以及大面積國土淪喪,會員們當時都感到悲痛和憤恨,都想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讀書會會員們經過學習馬恩列托,總結親身見聞,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信念。走“十月革命”道路。走列寧托洛茨基領導的工農兵代表會議和世界革命的道路。我們不相信“一國社會主義”論,也不迷信“救世主”,但相信共產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要到城市去,組織產業工人和勞動市民,實現《長期抗戰的條件》,閱讀《母親》和《包身工》、認識工人運動的方方面面。
五、真理讀書會的主要活動
一九三九年初,羅江六中四分校開學上課。校長開明,老師思想進步,學生求知的熱情高漲。在李廣田老師的編導下,師生集體創作了《七千里征途》(即《在風沙中挺進》)。該書詳細記錄了從濟南遷校至四川羅江的生活和見聞。作家陳翔鶴作序,孫東生校長作代序並準備出版。書約十多萬字、三十篇,十七位作者中,有真理讀書會員尹純德、張聖時、蘇學常等人。作者們暢所欲言,對沿途的社會醜惡現象口誅筆伐,頗多新鮮見解。可惜,當時重慶、成都和昆明等地的出版商都不敢承印,終未見出版。另外瞿亞先老師領導的“狂飊劇團”,從鄖陽到羅江跋山涉水二千五百里,沿途演出,宣傳抗日,動員群眾,頗受各界觀迎。小演員中有讀書會員張洪仁等人。
一九三九年春,讀書會員範文華、孟憲章等人聯合校方進步同學,共同與校方談判,爭取建立了學生自治會,範文華為主席。隨之新建餐廰(草棚式),改善學生生活。出版牆報,增加閱覽室書刊。讀書會的牆報《思潮》,刊頭木刻畫由張聖時作,新穎醒目。當時的評論重點是堅持抗戰,反對妥協投降。同時各班級的進步同學自組織出版了多種牆報。校園內思想活躍、開放民主,有“北大之風”。
一九四零年,綿陽六中高中部也有讀書會的牆報《黑白》及其他進步牆報,但沒有學生自治會。當時牆報上也提出改善學生生活,井質疑校方苛扣制服費用。校方不滿,藉口一座茅草房火燒,製造了“有人破壞”!隨後綿陽公安局逮捕《黑白》牆報負責人傅國良以及其他進步的同學。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綿陽高中部發生多次逮捕事件。同學和老師許衍梁等二十多人失蹤或入獄。傅國良以後被押解到成都監獄,雙腿癱瘓。他的母親從濟南趕到成都,陪他精心療養多年,始得康復,出獄後留在成都。
一九四零年夏,綿陽校本部頑固派對羅江四分校進步師生施加壓力,孫東生校長被調往重慶“受訓”不歸。當時有畢業生將遷入高中部,頑固派卻廢除了分校畢業生昇高中免考制,井下令嚴格入學考試,借此“篩選”他們認為合格的學生,把進步學生拒之校外。學生自治會隨之罷課,並前往綿陽請願。經過艱難的談判,校方只免除了考試,但要調到梓潼師範部另設立高中部。梓潼分校以嚴格出名,很多同學因此離校。讀書會和進步同學共同領導了這次罷課運動。
同年秋,六中同學又有幾人被捕,四分校校園的環境漸漸惡化了。閻老師和進步老師先後離校。一九四一年初皖南事變,國民黨反動派鎮壓新四軍和人民群眾,“白色恐怖”來了。一九四二年春,四分校終因“赤化”而被重慶政府撤銷,師生併入其他分校。當時,進步同學多數被迫去了農村,真理讀書會員走向重慶和成都。
讀書會員走向工厰,走向工人
一九三九年春,山東梁貽由武漢經西安進川,他自背行李步行,有時幫人拉板車和趕馬車,沿川陝公路爬過秦嶺和大巴山,四月間到達了羅江。他和閻子桂商定:真理讀書會員要去工厰鍛煉一事(詳見《回顧一九一八—一九四八》波臣著)。同年五月,他在“五‧三”大轟炸時到了重慶,並籌劃會員進厰事。他先進軍政部制呢廠,後又去兵工五十厰。
真理讀書會員學習馬恩列托理論,接受託洛茨基關於中國革命和中國抗日戰爭的不斷革命論觀點,產生了要到工廠去,到工人中去的念頭。要到工廠中當工人,組織工人運動,求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願望如饑如渴,不可耐待,於是從一九三九年秋到一九四二年秋,分批分組按不同路途先後去了重慶。
一九三九年秋,第一批去重慶的有孫鴻志,孟憲章、楊壽元等。他們都是最早參加讀書會的同學。多數進厰做學徒工。後來孫鴻志因難以適應車間鍛工生活又回到了學校,其他人堅持下來。
一九四零年夏天,綿陽高中部傅國良被捕後不久,第二批會員去重慶。他們是範文華、康至全、任玉璽、蘇學常、劉志超等十數人,多數進工厰當工人,而且都堅持下來了。閻老師也在此時去重慶工作。
一九四一年春天,太平洋戰爭爆發,汪精衛投降,重慶政府內外交困。當時六中校園又來了“白色恐怖”。真理讀書會梓潼南山廟內開大會,並決定第三批會員去重慶,他們是李雨亭、單松岺、王香臣、張洪仁等十數人。多數進工厰當工人,都堅持下來。
當時因日軍飛機經常轟炸重慶市區,影響工厰生產,各工厰招工者不多,進厰甚難。李廣智和王學誠兩位會員因沒有及時找到工作,流落街頭,趕上霍亂流行,因食用攤販的飯菜,染上霍亂,二人先後病死。接受這次慘痛的教訓,後來改為小批人員再去重慶。
一九四二年去重慶的有隗寛、趙鳯田等人。
一九四四年去重慶的有曹毓林、熊安東、刁長堯等人。
去成都的有郭桓參、王元勳、楊承志、劉鍚佑等人。
六 戰時的陪都──重慶(上)
山城重慶,一九三八至四五年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遷都至此。位於長江和嘉陵江之交會口,當時人口300多萬,市內工廠、機關和學校多從“下江”各城遷入。工業有煤鐵礦、兵工廠、紡織廠等。技術工人來自上海、青島、廣州、鄭州和武漢等地,隨廠遷來。青年工人就地培養者多,各廠多分佈兩江沿岸的灘頭和山溝裏,很不集中。原材料和成品進出以及人員往來均靠水運,很不方便,機械設備和工藝流程都是老式的,帶有落後的手工操作。重慶產業工人沒有自己的工會,政治地位低、社會活動少。在廠裏埋頭生產,回家忙於生活,熟練工人的工資較高,但要養老育幼,青年工人多來自市民和中小學生,他們思想開放,要求進步。當時抗戰失利、官吏貪污腐敗。物價高漲,生活困難。青年工人普遍對現實不滿,同時看不清前途在何方?勝利在何時?產業工人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組織和動員產業工人,是我們去重慶的目的,同時也是我們鍛煉和學習的機會。
一九三九至四四年,綿陽六中真理讀書會的同學,前後分五批去重慶。主要是進工廠,再是文化機關和學校,當時分佈情況如下:
大渡口重慶鋼鐵公司第三廠(煉鋼):任玉靈等十餘人做學徒工。簸箕石重慶兵工二十一廠(制槍):孫鴻智、孟憲章做鍛工,王香臣、張洪仁做制圖工。該廠技術學校有楊壽元等做學員。郭家沱重慶兵工五十廠(制炮):梁貽做電工、趙盛文做勤雜工。磁器口軍政部制呢廠:劉廣恩和劉恆新做機工。南岸重慶織布廠:蘇學常,職工。江北制鐵廠:單松齡,鍛工。重慶公共汽車公司:曹慶華,售票員。牛角沱碾米廠:隗寬,磨工。南川飛機修理廠:趙鳳田(金聲),勤雜工。南方印書廠:劉志超,後去文聿印刷廠。中華書局:刁長堯,文書。重慶稅務局:尹純德,職員。校場口工人福利社:熊安東,職員。
另外在民生造船廠、南岸酒精廠、歌樂山汽車修理廠以及青本關中學也有讀書會員。曾家岩重慶電力公司,下設三個發電廠和電工訓練班,該公司有工人師傅劉振基(電工)以及工人劉毅和王坤榮等。
當時在重慶的中國共產主義同盟“老人”(我們稱呼“山東老梁”和“東北老王”等。),有以下幾人:
梁貽:又名波臣、山東曲阜師範畢業。一九三八年在武漢紗廠做工,後經西安、羅江到重慶。先後在金陵大學電訓班,兵工二十一廠,兵工五十廠做電工。是綿陽六中真理讀書會在重慶的組織者。
閻子桂:真理讀書會的啟蒙老師,一九四○年到重慶,在一家出版社工作。
張維良:上海店員工人,一九四○年到重慶,先後在南方書店、文聿出版社工作,經濟支援並介紹會員進廠。
史逸民:中央(南京)大學畢業,一九三九年到重慶,先後在《益世報》、大川針廠和一家私人銀行工作。經濟支援,介紹工作。
趙芳舉:山東徐文昇,濟南鄉村建設專科學校畢業。一九四○年重慶電力公司職員,參加重慶《工人呼聲》的編輯和排印工作。
王振華:東北王叔本,北大學生,一九四一年初由廣西到重慶,先在《益世報》當校對,後在華岩高級農校教書。《工人呼聲》主編。
《工人呼聲》在一九四○年冬天出版。油印、不定期、署名“中國共產主義同盟”重慶小組,(後改為四川地委會)。梁貽、張維良、趙芳舉和工人劉振基分工負責。在重慶工廠區散發。四一年春由王振華主編。出版地址在校場口陳家館一間閣樓,<注>內部叫“白屋”。平時王和趙住其內。
該報主要內容有:一、堅持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反對妥協投降。聲討反動派發動“皖南事變”,血腥鎮壓軍民。批評中共對國民黨抱有幻想,失掉警惕。要求召開普選全權的國民會議,領導抗戰。二、揭露貪官汙吏發國難財;奸商抬高物價,民不聊生。揭露軍隊上層剋扣軍餉,虐待士兵,前方敗退,丟失大半國土。揭露工廠管理混亂,工人生活困苦,炮廠不出炮,電廠常停電。要求改善士兵和工人生活,搞好生產支援前方。三、一九三九年五月三日至四日,日軍狂炸重慶。接連“疲勞轟炸”,天天有警報,日夜跑防空洞。最終造成校場口防空隧道被炸毀,地下萬人窒息死亡。此事震撼大後方軍民,《工人呼聲》憤怒聲討日軍的血腥罪行,同時批判重慶政府的官僚行為,侵吞防空經費,草菅人命。
出版《工人呼聲》之外,還有臨時性的傳單,署名重慶馬克思主義青年團(M.Y.)。傳單發給工廠和沙坪埧校園的青年工人和學生。王振華還去工廠和學校做調查,辦小型學習班。講中國社會性質、階級分析、革命動力、革命對象和前途。一九四一年春節,磁器口制呢廠劉廣恩等領導該廠工人增加工資鬥爭取得勝利。工人兄弟給他披紅綢,戴紅花,共同慶賀。情況順利,工廠工作初步開展起來。這可能使青年人麻痺大意起來!
山東老梁是位有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一九三八年他在武漢紗廠做工時,國民黨要遷都重慶,紗廠也要遷移,工人要解散。他曾領導工人對廠方說理鬥爭,為數百工人爭取到“遣散費”。一九三九年綿陽六中真理讀書會的同學不斷的進入重慶工廠。青年人熱情奔放,但不習慣工人生活,不適應工廠環境。他預感到隱藏著危險,並提出加強保密,暫停發放印刷品,經過各廠討論後,老梁的提議未得到同意,四一年東北老王主持編報後,又加大對重慶政府的批判力度。事情引發觸角靈敏的特務組織注意。重慶《新華日報》也提出勸告:青年人莫走上危險道路!
重慶軍工系統各廠的特務組織屬於兵工署督察處管轄,兵工各廠都有其豢養的爪牙,兵工二十一廠也不例外,該廠技工訓練班裏也有六中讀書會員,楊壽元在班裏搞個劇團,演出後受到廠內外歡迎。同時,特務也走到他的身邊。一九四一年十月初,中秋節前三天,這位熱情的青年人被捕了。特務們從他的床下搜出印刷品和通信,結果擴大了被捕的範圍。
二十一廠制圖室有張洪仁和王香臣。制圖室的老工程師沈正功同情工人。他得知張洪仁已被捕,馬上轉告王香臣走人。臨時把自己身上的西裝脫下,交王化裝出走。他深情地對王告別說:我十幾年沒見到這種場面啦!(指青年人下廠幹革命。)你們又來了!請走好,王得到逃脫。孟憲章由王轉告出走歌樂山。由他師傅,一位忠誠的老工人保護起來。
同年十月,梁貽在兵工五十廠被捕。他預見這一天會到來,但沒想到特務早已睡在他床邊,特務弄清他的筆跡,檢查他投進廠郵箱內的信件。他被押在朝天門燈籠巷兵工署督察處垟門裏,同時關押張洪仁、曹慶華等人。張曹等同學不久被押走。同年十月底一個陰雨濛濛的夜晚,梁貽趁門崗睡熟後逃走了。第一次被捕者有楊壽元、張洪仁、任玉璽、曹慶華等十餘人。
隨後,被捕者押在“江北大興廠集中營一戰時青年訓導團”,此時王振華早已離開《益世報》去華岩高等農校教書。獄中的同學都不知道他的新地址,特務們難以找到重慶組織的領導人。但是,重慶政府打日本鬼子極其無能,迫害革命者卻是非常“認真”。他們經過半年的排查,最終找到他的住址。隨即發生第二次逮捕。
一九四二年春天王被捕,同時發現他妻子的來信。在江津國立女子師範讀書的黎潔霜也被捕了。同時接連被捕的還有電力公司工人劉振基、王坤榮和南川飛機修理廠的趙鳳田等人。
範文華是當年各廠的聯絡人,還有出逃的梁貽,他們的通緝告示貼滿碼頭和車站。但是,在市民保護之下,躲過一陣風頭後,他們先後走山路渡過長江。老梁去了雲南西雙版納,一九四六年去了上海。老范和王香臣、蘇學常,還有工人劉毅,逃到貴州遵義去教書。孟憲章跟隨師傅到樂山武漢大學校辦工廠。其他出走的同學轉移到成都各地。張洪仁、楊壽元、任玉璽等後來均被釋放出獄。工人劉振基等出獄後仍回到電力公司。王振華和黎潔霜先押在“紅岩”白公館,後調到貴州息峰集中營,再回到白公館時,在獄中生了小華和幼華兩個兒子。
一九四一年冬天,閻子桂和妻子杜銳逃離重慶到西安避難。中途路過梓潼時告訴隗寬和曹毓林:重慶出事了,有同學被捕,暫停去重慶。事後得知他在西安王曲軍分校教經濟學,同學們表示不贊成,一九四六年秋天,曹毓林路過西安時,受範文華等的委託,曾當面要求他離開王曲軍校。他表示同意,一九四七年春,他考取公費留學。同年由上海去美國讀書,妻子杜銳到青島工作。
<注>:《工人呼聲》編輯部(“白屋”)地址在陝西路江街65號樓上。
七、戰時陪都──重慶(下)
一九四二年春天,大難過後留在重慶的“老人”有張維良、趙芳舉、史逸民,真理讀書會員劉志超、單松齡、尹春德、隗寬以及工人劉振基等人。一九四三年,範文華、蘇學常、王香臣、工人劉毅重又返回重慶,一九四四年王春綠,曹毓林、熊安東、刁長堯也到重慶。組織開始工作,仍用中國共盟四川地委會名。負責人範文華、蘇學常、劉志超、隗寬和劉毅。當時老範說過:過去沒有,現在也無權確定誰是黨、團員,但都相信託的“不斷革命論”,並為之工作;按地區劃分小組,繼續打聽、連系和支援被捕和走散人員的下落和情況。
一九四四年冬天,出版內部讀物《火星》,油印,不定期。地址在兩路口到蔡圓壇的山水溝──復興街。這是一條階梯式的貧民區,沿街房屋前面是磚木結構,後面為竹木茅棚。範文華和曹毓林住在一家住房裏進行編印。內容有通訊、時評和轉載文章,一九四五年是世界二次大戰和抗日戰爭的轉折點。同年二月雅璽達會議,五月八日德義法西斯投降。八月六日至八日兩顆原子彈投向廣島和長崎。八月九日蘇聯對日宣戰,300萬蘇軍南下東三省。八月十五日天皇令日本侵略軍投降。形勢急轉直下,令人鼓舞。但人們感到突然和難以理解。“5.8”歐戰結束和“8.15”日本投降時,都發表了《告重慶市民書》:要求召開普選全權的國民會議制訂憲法,懲辦漢奸賣國賊,耕者有其田,改善工人待遇,人民言論、出版和結社自由。油印品在工廠和校園散發,同時刊在《火星》上。
《火星》上有篇《狂歡之夜》。那是“8.15”日寇投降、重慶百萬市民自發遊行的記實,我們參加了這次空前的群眾行動。當天傍晚,從兩路口到朝天門,群眾潮水般地湧向街頭,歡呼雀躍,紅燈遊動,百花怒放,鞭炮齊鳴。平時煙霧矇矓的山城,活了!被壓抑了八年之久的人民熱情全部釋放出來,多麼偉大的力量啊!人民自發地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遊行一直持續到午夜,方才各自散去。
還有一篇《希臘國內革命戰爭》,真理讀書會會員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會帶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世界革命又會推動中國民族解放戰爭,並激發中國勞動人民的革命覺醒。當時我們注意到波蘭華沙人民起義,巴黎工人武裝和義大利的地下游擊隊。同時也注意到二戰結束之前美英和蘇聯召開過德黑蘭、波茨坦和雅爾達會議,三國政府重新瓜分了東歐、中近東和遠東的勢力範圍。史達林和邱吉爾同樣懼怕世界革命。結果,華沙起義在孤立無援中被德國法西斯鎮壓了。英義進佔歐洲大陸後,史達林迫使法共和義共等國的工人放下武器,巴爾幹是蘇聯的勢力範圍,但是,靠近地中海的希臘仍屬英國領地。
一九四四年冬天,希臘工人武裝力量解放了全國,並和入侵的英軍開展了激戰,革命戰爭達半年之久。工人武裝由希臘社會黨、共產黨和第四國際托派組建了聯合戰線。最初,革命戰爭在全國取得重大勝利,後來,社會黨、共產黨都先後退出了戰鬥。托派武裝堅持良久,最終失敗了。這篇文章是根據當時重慶《大公報》記者的連續報道,再系統地整理和編寫出來的,二戰後世界革命的失敗,帶來的是長期的“冷戰”,那是後話了。
一九四五年二月春節期間,重慶爆發了“胡世和慘案”。<注>電力公司的工人劉振基等領導了這場反抗國民黨特務暴行的正義鬥爭。當時,鄒容路某文化協會餐廳竊電被查獲,電力公司領班劉振基師傅和電工胡世和等前往索賠罰款。該餐廳不認賬,引起打鬥,特務經理田凱當眾 (約百人)開槍,並殺害胡世和,隨而引起公憤。劉振基在全廠職工和社會進步人士的支持下,在古剎長安寺內設靈堂公祭胡世和。電力公司職員趙芳舉等撰寫《告全市人民書》。並向各界揭露胡世和被害真相,要求嚴懲兇手。重慶《新華日報》全體職工敬送輓聯。曰:“特務橫行何處去;自由光明幾時來。”公祭約十天。靈堂上放滿了花圈和輓聯。市民、工人、學生前往弔唁者纷至沓来。重慶的讀書會員都去致哀。最終死者家屬得到撫恤金,胡世和公費殯葬。重慶工人抗暴鬥爭取得勝利。這也是重慶人民反抗重慶政府法西斯統治的勝利。
一九四二年以後,重慶組織調整了佈署,堅持城市產業工人工作之外,有條件的真理讀書會員開始進入高校,為擴大社會各階層的影響作準備。自一九四三年起考取時在四川、雲南、貴州的高校會員有:四川大學楊承志,中央大學張聖時和熊安東,復旦大學杜文林,重慶鄉村教育學院王香臣,西南聯合大學尹純德,東北大學張洪仁,浙江大學曹毓林,山東大學楊壽元。以上八所高校,除川大和教育學院外,其他高校一九四六年復員遷回到南京、上海、北平、瀋陽、杭州和青島等城市。
<注>:“胡世和慘案”發生地點,是在蒼坪街 (今鄒容路)中韓文化協會餐廳。烈士靈堂和悼念大會地點,是在通往朝天門的長安寺。
一九四六年以後,解放戰爭中,在高校讀書的會員們,都在各自的大學裏,參加了反對國民黨法西斯統治的鬥爭,即世人熟知的反內戰,反飢餓、反暴行;爭和平、爭民主、爭自由。同時揭露駐華美軍欺壓中國人民的罪行,並要求蘇聯歸還中長鐵路和大連旅順軍港,但這些活動超出了本題目的界定之外,那都是後話了。
最後應該說明:一九三九至四九年在重慶犧牲和病死的同志、戰友和同學。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重慶解放前夕,王振華和黎潔霜及其兒子小華和幼華四人,在中美合作所白公館,同時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犧牲壯烈。解放後評為革命烈士。(請參考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三日北京《光明日報》,同年八月十六日上海《文匯報》。)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在重慶中美合作所同時被殺害的還有王坤榮和趙鳳田(金聲)。王坤榮也被評為革命烈士。趙鳳田一九四二年在南川飛機修理廠被捕,四五年出獄,四九年三月在重慶太平門又被捕,同年十一月在中美合作所被殺害。(今天的“渣滓洞監獄”原男監內樓上有他的名字,無其他資料。)一九四一年李廣智和王學誠患霍亂病死。一九四五年刁長堯肺結核病死,同年單松齡肺炎病死。向死難者致敬。
謹以此文悼念以上的死難者和烈士。
二○○四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