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建立巴勒斯坦国吗?

                                 —以色列的方案是不现实的

埃米拉‧哈斯


巴勒斯坦的领导层,现正忙于解决巴以两国间存在的问题,即沿著以色列边界建立一个独立的、持久的巴勒斯坦国是否有落实的可能。

由阿部‧马曾(Abu Mazen)率领的巴解代表团提出以下问题:以色列定居点建设的一般政策,特别是在耶路撒冷的政策,会否取消掉巴以两国先前达成的和谈框架,并迫使巴勒斯坦以新的框架来取代它呢?

这些天来,阿部‧马曾代表团正处于最后完成一个文件的过程中,这份文件要详细报告以色列定居点的建设活动,特别是耶城周围的西岸地区和耶城的东部地区,同时还要处理「隔离墙」的建设问题。所有的资料是以发表在以色列的报纸上以及《和平周刊》和以色列人权组织「Btselem」的报道为基础的。这份文件的标题是《以色列阻挠两国问题的解决》,文件还附有独立的一章,专谈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定居点建设政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实质性问题。

同样巴勒斯坦财政部长萨利‧费亚德(Salim Fayyad),现正在华盛顿访问,他警告与他一起开会的美国人说:以色列的定居点建设政策,很可能阻挠了沿以色列边界建设巴勒斯坦国的解决方案。

 

  名义上巴勒斯坦国,实际上类似印第安人保留地

巴勒斯坦文件警告说,「如果国际社会不去阻止以色列定居点的建设,不清除因此政策造成的种族隔离的现实,这将迫使巴勒斯坦的决策者重新考虑两国间解决方案的实践性。」

根据上述文件,以色列定居点建设政策带来的后果是:未来的巴勒斯坦只是名义上的一个国家,而实际上泡制出来的实体恰似美国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其水陆交通都是十分有限的。文件起草人(包括法学家、院士、地理学家)的意见是:在过去两年中,以色列已利用矛盾的冲突,旨在巩固定居点建设政策的三个趋向:(1)封锁东耶路撒冷与西岸其余地区的来往;(2)切断西岸南部和北部的联系;(3)破坏巴勒斯坦城市发展的远景。

根据上述文件,中心大都市耶路撒冷的未来面积由内外公路、隔离墙、计划中的轻轨路线以及不断升级的建设工程(这项工程把以色列定居点彼此连接起来)所决定的。中心大都市耶路撒冷将横跨440平方公里,而西耶路撒冷仅占这面积的25%。留在这块领地内的其余部份早在1967年已被以色列所占据了。

以色列这项建设工程,将使以色列的定居点与耶路撒冷连起来,妨害了巴勒斯坦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切断了巴勒斯坦各地区相互间的来往,也切断了与东耶路撒冷的联系,却使以色列通过公路控制,保证了它对西岸广大地区的统治。

正在西耶路撒冷南部所进行的定居点建设,将把伯利恒及其邻近的小城镇、小村庄全面包围起来。这将使这整个地区得不到自然发展,并切断了这地区与耶路撒冷及西岸南部的联系。

 

  东耶路撒冷,马阿勒—阿杜明集体

以色列泡制的E-1计划,旨在扩大马’阿勒—阿杜明集体,使定居点的连续性更加延长,一直延长到「法兰西山系」地区,这使以色列沿公路的主要据点得以巩固起来,所有这些公路是把西岸的南、北地区连接在一起。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水平状横向公路上,这些横向公路可把东边的约旦河谷和西部的以色列连接在一起,扩大了的E-1计划夺去了巴勒斯坦乡村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使巴勒斯坦在这个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机会受到遏制,这广大地区是靠近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仍然是一片未开发的地区,这将严重地破坏了巴勒斯坦提出的「大耶路撒冷」的实现。

 

  新柏林墙

根据上述文件,一个单一的定居集体就是以切断耶路撒冷东边与其周围的联系,如耶路撒冷的南大门和东大门。然而耶城的北大门就不是这种情况了。素法特与拉玛拉之间,巴勒斯坦建筑群的连续体,尽管是疏疏落落的,但以色列却借机在耶城的北大门构筑两座外定居区以及比尼亚明定居区。

三条公路的新建和扩建工程几乎都已完成了,使以色列两个定居点相互连接起来,并连接到西岸、西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其他定居点。与此同时,这些公路突破了巴勒斯坦在这个地区建筑群的连续体,切断了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拉玛拉、耶路撒冷的联系,并遏制了它们的发展。这样的实例很多,不再一一列举。上述巴勒斯坦文件还著重强调,环绕著耶城的环城路,是与世界各国城市环城路的作用相反的,因为世界各国环城路的修建,是为了缓解人口密集地区的交通阻塞,但耶路撒冷环城路是为了加强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控制,为了连接以色列的南部殖民区与北部殖民区,却使巴勒斯坦与耶城市中心的交通隔绝。根据上述情况分析,这里就是新的柏林墙了。

 

  隔离墙

根据上述文件,隔离墙设计的长度要三倍于柏林墙,有些地方高度要两倍于柏林墙,其后果是:第一阶段的筑墙工程,事实上把3%-5%西岸地段归属于以色列,当东耶路撒冷的隔离墙筑成时,额外的3%西岸地段又归属于以色列,这样总数为9万巴勒斯坦人,由于他们不是以色列居民,势必要在隔离墙与格林线(Green Line,快速公路的绿线)之间生活了。

上述文件带总结性地说明了: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和西岸南、北两地区的建设政策根本消灭了这样一个远景,即让耶路撒冷成为以巴两国人民和两个国家的开放的和合作的城市。文件警告说:「如果这项建设政策不能使巴勒斯坦有连续性领土,则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一国、两族」的解决方案了。然而文件的起草者估计,以色列不会接受这个选择,因为这会威胁到犹太国家的基础。文件在结束语中,提出这样的希望:以色列由于担心巴勒斯坦人口的增长,迫使它再次考虑定居点的政策,「并且有可能同意耶路撒冷的分而治之」,在最后时刻,以色列可能醒悟过来,同意了两国问题的解决方案。

(萧明译自《在两条路线之间》02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