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無能証明必須政改和普選 振言
董建華出任特首六年多,不斷表現出其施政無方,執政無能,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管治困境以至危機;在他領導下造成的失誤,一個又一個發生:8萬5產生大批負資產人士,強硬推行23條立法引起市民憂慮和憤怒大遊行,沙士事件及委出的調查委員會報告連立法會也不能接受,而要再組獨立委員會調查……。這些都使廣大市民受到損害不淺。
最近的「維港巨星匯」鬧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卻演成為當局領導無方、官員不負責的典型事例。官方宣傳可藉此提高香港的國際聲譽、吸引外商來港投資、重建經濟力量,結果反而鬧成國際大笑話,令香港出醜蒙羞,而且要花掉一億港元公帑。
幾年之前,政府企圖大幅度在海港多填得土地,主要是想出售謀利,而不顧保持環境的優美景觀。最近,這個錯誤經過環保團體和人士的極力反對和爭取,結果迫使政府一再縮小填海面積,最後不能不減去約達一半。這件事又一次表現出政府的決策失誤,不得民心。
最新爆發的王見秋事件,更一再暴露特首的處事無能,和委任制的嚴重缺點。特首不滿平等機會委員會前主席胡紅玉不肯聽話與當局合作,於是不與她續約,而一手委任王見秋接任主席。但可能因政見不同,他不說明理由就解僱了余仲賢的職位,由此引發了社會輿論的注意,報導出不少王的個人操守與問題。雖然他得到那個庸醫的公開支持、鼓勵,結果反為越撐越引起反感。最後,王在立法會討論這場風波前夕,就公開宣佈請辭,並拒絕出席立法會解釋。他幾個月來表現出的,是強蠻不肯講理,一切都推在「已交律師處理」,便算是對別人質疑的答覆。
而他在電視上宣佈辭職時,更顯出年老力衰,只能照唸講稿的頹態。但特首卻偏偏委任這樣的人去擔任重職,確是「物以類聚」這句成語的效應表現。從這個風波又一次證明:董的委任做法連番嚴重出錯,委任制必須由民主選舉制所取替。
特首寧願慷慨地耗費一億元公帑去搞這樣的「巨星匯」,尤其是一直對很高收入者不肯徵收逐級累進稅,另方面卻在節省開支、減少財赤的指令下,連年削減對各部門的撥款,迫使各部門各機構要一再裁員減薪,降低服務質素。公共醫療收費增加,許多藥物要病者自買,不少病患市民被迫減少看病和醫治,使病情會惡化。高等教育經費自回歸6年多及未來4年內,比95至98年度的撥款將減少約一半。這勢將要增加學生學費,減少教職員人數及薪酬,因而已激起各高校師生非常不滿,醞釀罷課抗議,其中四千師生首先聯署聲明刊登報章表示反對如此的削減。對社會福利及機構經費的削減,使得像社會服務聯會那樣要公開訴苦:連同它本身要削減的餘額,在未來五年須減少經營開支高達25%,將大大影響對社會的服務。而向低下貧困社群開刀,削減他們的綜援金,使赤貧戶增加,普羅大眾要節衣縮食(據一社團調查,有3/4貧苦家庭入不敷支)。與此同時,財政司又表示正在檢討凍結了幾年的三千項政府收費,即準備解凍。……這許多的劫貧濟富政策措施不斷推出,已立即引起三個界別21個團體的聯合上街遊行集會抗議。而一些領綜援者與社署人員爭論時,甚至襲擊社署人員,可見他們的不滿和怨憤之強烈。
這樣一個接一個發生的重大失誤,都經由社會人士和輿論等及時指責,市民大眾看在眼裏,不滿在心頭,而且,更發展到行動上:71大遊行是最清晰、最廣闊的表現;其後「民主倒董」力量發起的「聲討董建華大會」,公開號召市民參與,前線劉慧卿在立法會內提出「倒董辯論」,要求董建華引咎辭職(它只因保皇黨派議員的反對而被否決)。中大學生會發起全民投票,以促特首下台;港大師生舉行公開論壇,出席的200多名師生,超過九成認為,07年普選特首對本港有利。政治團體「民主動力」則不滿港府對政制檢討的拖慢態度。
在民意調查方面,七月中得到的結果是:對董評分只38.1分,出任特首的支持率是12%,反對率是72%,對政府整體滿意率是11%;維持經濟繁榮滿意率是9%,而澳門特首何厚鏵則分別得到77.3分、80%、3%、73%和67%(詳見03年10月10日《蘋果日報》引自香港大學民意網站),兩者相差很大。這是董特首許多倒行逆施、無能、不得民心的結果和證明(雖然何厚鏵也不是多多為市民謀利益,實質上仍是資產階級的代表)。
面對著如此低劣的民意調查結果,如果略有自知之明和自尊心的,都不會再繼續撑多四年下去,而應該知難引退!
在各方面的不滿、要求下台的強大壓力下,董特首被迫只是部分地、避重就輕地承認特區過去六年在施政上有四大失誤,令民怨上升。他指政府在管治方面溝通不足,無法做到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第二是推銷政策「成日有一個理所當然態度,以為政府制訂政策係正確,大家就要接受」;第三是因財赤問題,推出改革過多過急,漠視市民大眾承受痛苦;最後是經濟調整,令失業率上升、薪金下跌,令市民對政府更加不滿。
但董建華在認錯之餘,對議員張文光要他取消區議會委任議席,以及余若薇要他立即就政改諮詢市民,他均拒絕作承諾。議員劉慧卿要求他回應市民要求下台,給香港人一個新機會,董建華則堅持會「依法律辦事」,當特首至07年6月30日任期屆滿為止。
他之厚著臉皮不肯引咎辭職,而要強撑下去,原因是有背後大靠山(北京中央)堅定支持,又得到立法會內保皇議員的保護;他聲稱要「依法律辦事」,就是藉著以前制定的不民主法例,由800人的小圈子推「選」出,使他有藉口「依法」做下去。
也正因為他要依靠以前制定的規定和法例,他要拖延政制等改革的檢討、諮商。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在10月13日與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會面,強烈要求政府儘快展開政制改革的研究及諮詢工作,卻失望而回。
民主發展網絡主席朱耀明會後表示,已經向政府作出建議,為免出現延誤而令市民無法在2007年行使普選權,應該儘快展開政制改革的諮詢工作。至於諮詢的內容應包括兩方面,分別是與民主管治相關的議題,以及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方法。不過,政府並未就有關建議作出具體回應。林瑞麟只是強調政府會在年底前,就公眾諮詢的時間表做決定,作出決定後便會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俱見10月14日《蘋果日報》報道)他所採取的仍是拖延的戰略。
因此,全港市民必須有一次又一次的有力集體行動,立即展開香港政治體制改革(包括行政長官的選舉辦法改革)的討論,促成這些改革的早日實現,儘快由全港選民一人一票普選全部立法會議員和行政長官。可以相信,在7.1的政治效應和市民的認識水平及熱情繼續發展之下,是能夠爭取得到上述目標儘快實現的。
(2003年11月9日)
給董建華的公開信(轉載)
民主倒董力量
董建華先生:
你放假前曾與各界頻頻會面,親口說出您會聆聽人民的聲音,盡量依照港人的意願去做,我們既是歡喜,又是失落,歡喜的是您說您會聆聽,失落的是您沒有去做市民最急切、最響亮的渴求——就是要求您辭職!辭職!辭職!
中國人或香港人是最與人為善的,您要改過,一定給您機會,可惜察您言、觀您行,您並非痛改前非,而是意圖蒙混過關。
舉例,梁錦松和葉劉淑儀因激起民憤而辭職,您卻指他們是犧牲品,不肯承認他們是因為犯了錯誤而被追究責任,這絕對不是面對現實的行為。您提及三P:政策(policy)、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和政治(politics),承認政治和公關做得不好,卻自認政策強項。簡直是自我陶醉!有爭議性的不說,容許一問,您主張和推行的政策,到底如何強——八萬五、母語教學、99年公務員改革、高科技計劃,全部災難收場!
廢話無謂說,隨便舉一例,就知道您領導的政府的效率。98年,香港經濟開始衰退,為了希望減低當時的失業率,您大張旗鼓地建議在大嶼山興建登山纜車,創造職位。現在已是下一個世紀又三年,這項工程竟還未動工!偉大的英法隧道,真正施工時間不過七年,特區政府說足五年,寸步未行,當年等候這工程來就業的人,已全部燒炭、跳樓多年了!
您經常把「愛國」放在口頭,現在「自由行」令祖國每年在港多花二、三百億,對香港人來說,這是久旱逢甘露,喜出望外,對祖國恩情感激涕零。但回心一想,這些錢是祖國人民千辛萬苦儲來的珍貴外匯,本來可以用來蓋多少學校、醫院,令祖國多少人民受惠,現在施於香港,我們實在受之有愧,更使到一國
兩制為陳水扁不停嘲笑,台獨份子振振有辭,令親者痛、仇者快,而這肇因於您把香港經濟搞到一塌胡塗,祖國被迫為香港緊急捐血,試問您如何對得住祖國?這亦令我們想起古代孝子訃文常用的套語,改寫便成:「愛國董某,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
延祖國。」置諸您身,可謂貼切之極矣。
您現在仍能苟延殘喘,是因為中央為了特區的穩定,無奈繼續支持您,其實這點絕對值得商榷。特區的實際管治行為由專業政務官所掌握,只要這群人仍在位,架構不被打散,香港一定能保持穩定。昔日回歸祖國,尚且點塵不驚,何況換區區一個特首,豈會對香港穩定構成衝擊?反之,將不得人心、魯莽愚蠢的您留在此位,才是香港政局的最大不穩定癥結!有您在一天,港人信心難以恢復,經濟局面無從改善!此點我們相信中央領導人很快便會看穿,而且中央尊重香港民意,撤換特首,正好凸顯中央的寬容大度和對一國兩制的尊重,反而令台獨份子喪失攻擊的藉口。與其等到到時被棄如蔽屣,倒不如現在自動請辭,還可保留多少體面!
(下轉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