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普列漢諾夫的政治遺囑
田友
歷史是個奇怪的東西,老是纏住活人不放。大人教育孩子總是過去如何如何?老祖宗如何如何,還一再叮囑:不要忘記過去,忘記過去是背叛。
今天,突然間爆出「新聞」:公佈普列漢諾夫的政治遺囑,洋洋三萬言。普列漢諾夫臨終前便囑咐他的政治遺囑要在布爾什維克不再掌權才能公佈。去年是蘇聯瓦解後的第十年,公佈他的政治遺囑可以說是符合他的心願了。但人們弄錯了,蘇聯的瓦解並不是布爾什維克不再掌權。布爾什維克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便不再掌權了,掌權的是斯大林主義,而不是布爾什維主義。
為什麼要公佈普列漢諾夫的遺囑呢?在歷史家看來,這自然是一份難得的歷史資料,讓人們能夠根據它來研究普列漢諾夫的思想。對於政治家來說,這也是一份難得的資料,說明早在1917年2月至10月的俄國革命期間,就有個頂頂大名的普列漢諾夫反對十月革命,反對建立工兵農蘇維埃這個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政權。人們把斯大林官僚政權等同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人們以普列漢諾夫的政治遺囑為根據,說明今天反對無產階級專政,反對社會主義是有歷史根據的。「不要忘記過去」嘛!
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大多數都不會知道普列漢諾夫是何等人物。早就有不少歷史學家寫過普列漢諾夫的傳記,介紹他一生的經歷,他的思想變化,對他這個人已有了蓋棺定論,既肯定他有過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功績,也指出他背馬克思主義、背叛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罪過。他的政治遺囑,祇不過表明他至死都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無產階級專政吧了。
下面就來看看他是怎樣反對的吧。
(一)關於唯物史觀
普列漢諾夫在《遺囑》中說:「貫串整個《共產黨宣言》的主要思想是物質生產的水平決定社會的階級結構、人的思維方式、他們的世界觀、意識形態、他們的智力活動等等。階級鬥爭的激烈程度取決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矛盾的大小」,普氏這話,一開始便說錯了。不是「物質的生產水平」,而是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即財產關係)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出現了私有財產制度,才造成社會分裂為階級和階級鬥爭。後一句話更是離譜。「階級鬥爭的激烈程度」不是「取決」於,而是反映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矛盾」的嚴重程度。這是起碼的常識了。
普列漢諾夫曾經是一個出色的馬克思主義者,在1894年寫過《論一元歷史觀的發展》一書,闡釋了馬克思發現的唯物史觀的觀點,對俄國幾代革命者以及各國後來的革命者起到積極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作用。可是,24年後的普列漢諾夫,在他臨終之前竟然這樣來歪曲《共產黨宣言》的唯物史觀觀點,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氣憤。
馬克思說過,也證明過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度造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化和階級鬥爭;說過,也證明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實現創造了物質條件,馬克思說過,也證明過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發生矛盾。」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便到來了。但馬克思從沒有說過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的劇烈程度取決於與生產關係之間矛盾的大小。」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找不到這樣的論斷。
社會是一個有機體,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馬克思語)。經濟結構是社會的基礎,不是社會的上層建築。兩者是處在互相間「交互作用」之中。政治固然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反過來,經濟也受到政治的影響。認為只有經濟決定政治,顯然就是純粹經濟主義機械唯物論的觀點,而不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社會發展的經濟過程和政治過程並不是平行的。有時經濟過程走在政治的前頭,有時政治過程走在經濟的前頭。這說明社會發展的經濟過程和政治過程各有其特殊性,各具有不同的發展規律,政治過程絕不是直接取決於經濟,但也不能說完全與經濟發展過程無關。這祇要看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革命起義,特別是俄國1917年2月至10月的革命便可以明白的。
(二)關於資本主義
普列漢諾夫對資本主義的發展有著非常錯誤的認識。他說,他「從馬克思逝世後,尤其是在本世紀初起對資本主義所作的觀察表明,資本主義是一個靈活的社會結構,它對社會鬥爭作出反應,不斷變化,朝接受和適應社會主義個別思想的方向運動。」他懷著喜不自勝的心情,對資本主義的未來表示了「欣羨」之情,他說:「資本主義的未來令人欣羨。有野蠻的民族資本主義,野蠻的國際資本主義,有民主因素的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自由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有發達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人道民主主義的資本主義——這是資本主義演進可能出現的幾個階段。」普列漢諾夫的想像力確實豐富,他作了上引的關於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虛構的美麗畫卷之後,還做了更加美麗的「預言」,說: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後階段,「資本主義因素和社會主義因素,可能長期並存,互相競爭,互相補充。在此後,資本主義可能自己會慢慢地、毫無痛苦地死亡。但為此至少需要一百年,也許幾百年」。這些向隅虛構的東西,完全是一個臨死的人在彌留之際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的胡言亂語,可以置之不理,但為了弄清問題,仍應花唇舌說上幾句。
資本主義的發展果真如普列漢諾夫所想像的麼?假如普列漢諾夫活到今天,就請他看看今天的資本主義吧,是不是和他所想像的那個樣子呢?無論他在資本主義這個名詞前面加上多麼好聽的形容詞,什麼「自由民主主義的」、「人道民主主義的」等等,資本主義始終是剝削和壓迫勞動人民的「野蠻」制度。不僅在它形成的初期是這樣,今天的資本主義仍然是這樣,甚至可以說今天的資本主義,比剛剛新生的資本主義更野蠻,更不民主,更不自由,更不人道。普列漢諾夫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他卻不知道這次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火拼造成的嚴重災難,死亡人數達1千萬,傷殘者2千萬,耗費4千億金盧布。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為有蘇聯被迫參戰而被人描繪為保衛民主反對法西斯,而實質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為分割勢力範圍的戰爭。這次戰爭造成3千萬人的死亡,損失的財產無法估計。二戰後的半個世紀,由資本集團支持的大或小地區性的局部戰爭從沒有間斷過。這些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罊竹難書。今日的美國是資本主義的領頭羊了,美國的資產階級一直以他們的富有誇耀於世,還自稱是最民主,最自由,最人道的國家。但在911事件,兩座高矗入雲的世貿中心大樓遭到恐怖份子襲擊後,那個「不是」(布殊)的總統竟然不顧人民的反對,在自稱「民主」的國會支持下,借口捉拿恐怖份子拉丹為由,捍然動用海陸空三軍,對弱小的阿富汗發動了戰爭,僅僅70天的功夫,就在這個多災多難的土地上投下了12000餘枚炸彈,其中有最新製技術裝置的導航炸彈6700枚,使這個小小國家成了一片焦土,數百萬人無家可歸。911事件是恐怖事件,應當受到嚴厲的譴責,捉拿元兇,嚴懲不貸。但直至於今没有確鑿的證據,便以殘酷的戰爭手段加之一個被懷疑的國家,這難道不是發動戰爭的統治階級肆意妄為的恐怖主義行為嗎?而且,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強國的所謂「民主的」議會或國會,也都借口911事件不約如同地通過所謂「反恐怖主義法」,大大地限制了本國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權利,加強了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鎮壓力量。直至今天,「不是」總統還在叫喊要把所謂反對恐怖主義的戰爭繼續下去,而且擴大到其他的國家。總統先生不經意說出了他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恢復」早在911事件以前便已陷於危機的美國經濟。選擇阿富汗為打擊的目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從陸上打開一條通向世界最富有的中東石油資料的通道。其他資本主義強國的「不來了」(布萊爾,港譯貝理雅)首相、「是撈得」(施羅德)先生等等也都跟在美國之後,派出軍隊趕到阿富汗去,要在這個早被帝國主義長期以來弄得貧窮不堪的國家去分享一口湯。這就充分暴露了今日的資本主義已經走到了這樣的地步,時時刻刻都要用戰爭的暴力來達到它的掠奪目的,那管那個地方是不毛之地。
普列漢諾夫能否在死後也會看到了美國富裕的資本主義?普列漢諾夫是否知道,美國富裕的資本主義是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千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3千萬人死亡的屍骨之上的。不要以為任何一個單獨的孤立的資本主義國家都能發展到美國資本主義的水平。美國資本主義的繁榮是以全世界絕大多數人的貧困為前提的。離開了對整個世界的掠奪,絕不會有單獨「一國資本主義」的繁榮。或許普列漢諾夫看到了美國工人階級的工資待遇生活水平以及享有的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大大地提高了吧,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這並不是因為美國資本主義變得更人道了,而是工人階級鬥爭的結果。同樣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美國工人階級今天仍然是被剝削的階級,被統治的階級,仍然是資本的奴隸。他們隨時隨地都受到列寧所說的「資本主義的飢餓紀律」的束縛。普列漢諾夫知不知道因最近美國經濟危機而被解僱的工人有成千上萬。更何況全世界60億人口中,有13億人日收入不足1美元,有30億人日收入不足2美元,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極端困難的狀態中;而且,全世界每日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因飢饑而死亡!馬克思、恩格斯都曾揭露過資產階級種種卑鄙的收買工人階級,為的是「安撫」工人階級,使他們認不清資本主義制度奴役和剝削工人階級的本質。怎麼能夠因為某些工人階級的社會經濟地位有所改善而抹煞資本主義的本質呢?
在這裡,無需再提與普列漢諾夫關係密切的當今社會民主黨執政的資本主義的所謂「福利國家」吧。這已是有目共睹的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那能有什麼「有保障的福利設施」呢。
今天的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發展到威脅全人類生存的地步。且不說資本主義制度造成的生態環境的破壞等等的危害,資本主義愈來愈依靠戰爭這個破壞社會生產力、極嚴重摧殘人民生命財產的恐怖工具來維持這一事實,便足以說明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已經發展到不能再忍受的地步。美國擁有的各種各式的核武器這一事實就把全人類推到了死亡的邊緣。試想一想,既然那個「不是」總統能夠不顧一切在阿富汗投下12000餘枚炸彈,誰又能保證他有朝一日不按下他所掌握的核按鈕呢?到那時候,就不是什麼民主、自由、人道的問題,而是全人類的毀滅!
(三)關於無產階級專政
普列漢諾夫要「批評一下」馬克思,說馬克思的無產階級專政主張「無論現在還是未來,永遠不能實現」。普列漢諾夫提出的根據是:「生產力的具大發展,知識份子的增長,將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環境」,「知識份子在生產過程中作用的提高,必然導致階級矛盾的緩和」。知識份子的「歷史、社會、哲學範疇是:道德、公正、人道、文化、法律」,具有「全人類的性質」,而且,「工人就其教育程度、文化程度、世界觀來說已經提高到知識份子的水平,在這種形勢下,專政將是荒謬的。」
普列漢諾夫的「階級矛盾緩和」論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一切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家都極力否認階級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這一歷史事實。他們根本不懂得或者不願意懂得造成階級分裂和階級鬥爭的原因。社會之分裂為階級是因為有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社會的生產資料和社會創造的財富為小部份人所佔有,而絕大多數人卻不能佔有,或只佔有很小部份。由於私有制的佔有方式的不同,便劃分為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等社會形態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在社會分裂為階級和階級鬥爭的情況下,絕對沒有什麼全人類「共同」的道德、公正、人道等等。只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裡,全人類共有的道德、公正、人道等等才有其現實性。因此,在階級社會裡,以所謂全人類的道德、公正、人道來規範階級的行為,就是對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欺騙。普列漢諾夫至死還鼓吹這種階級調和的論調,證明他是在欺騙被壓迫被剝削的無產階級。
馬克思窮畢生的努力證明了資本主義社會是階級分裂和對抗的最後一個社會形態。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社會被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它們之間的矛盾和鬥爭是不可能調和的。有時雖有緩和的時候,但最終只有趨於激化而導至最後的決戰。這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客觀規律決定的。馬克思經過長期的對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鬥爭客觀規律的觀察,才得出「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的科學結論。
普列漢諾夫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無產階級專政,卻起勁地反對無產階級專政,把無產階級專政同歷史上有過的反動階級的獨裁政權相提併論,是對馬克思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觀點最惡毒的歪曲。馬克思、恩格斯根據巴黎公社的經驗,深刻地指出「巴黎公社實質上就是工人階級的政府」,「巴黎公社就是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恩格斯一再要求工人階級和社會主義者認真學習和研究巴黎公社的經驗,認識巴黎公社的偉大歷史意義。巴黎公社所以不同於以往一切舊的國家政權,就在於組成政府的人員是由巴黎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並且可以隨時撤換,不享受任何政治的經濟的特權,其工資待遇同一般工人的工資相等。毫無疑問。能夠被選充當管理國家政權事務的人都只能是革命群眾中最有聲望、最有能力、最富於革命犧牲精神、忠於人民的先進人物。他們祇有貫徹執行人民意志的義務,他們的一舉一動只能以人民的革命利益為依據。而所有過去的舊的國家政權,不管它是民主的還是獨裁的,其組成人員(所謂官員)都是剝削階級、統治階級豢養的鷹犬,他們的本領就是欺壓老百姓,並以此得到升官發財。巴黎公社時期,普列漢諾夫還祇是個六、七歲的娃娃,當然不會知道什麼天下大事。長大後雖然信奉過馬克思主義,卻不曾認真研究過巴黎公社。他把無產階級專政看成是雅各賓主義、布朗基主義、巴枯寧主義,這只能證明他的無知。因自己的無知而對無產階級專政進行誹謗和攻擊,這就是反動。
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黨綱之後,普列漢諾夫在解釋黨綱中關於沙皇專制統治後建立什麼政權的問題上,就抱有革命階段論的思想,他認為俄國革命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無產階級只應幫助資產階級推翻專制統治,完成土地革命,為俄國的資本主義開闢道路。革命勝利後只應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權,無產階級不能奪取政權,無產階級只能充當反對派,爭取較多的政治權利和較好的經濟地位。這是明顯的右傾機會主義的觀點,已為革命實踐證明是錯誤的。
由於普列漢諾夫抱有這種右傾機會主義的觀點,使他在1917年2月至十月的俄國革命中,採取社會沙文主義的立場,支持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進行戰爭的政策,另方面又號召階級妥協,反對工農兵群眾推進革命、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在1917年8月間,他竟然參加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國務會議,表示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支持,這就充份證明他已徹底背叛了馬克思主義,背叛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而成為資本家、地主和反動軍官政客的應聲蟲,因此,他為革命人民所唾棄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四)普列漢諾夫臨終前的其他「囈語」
普列漢諾夫在1917年2月至10月的俄國革命期間,曾經攻擊列寧提出的號召工兵農革命群眾把革命進行到底的《四月提綱》,說是「瘋子的囈語」。十月革命的成功徹底揭穿了普列漢諾夫的爛言。而他臨死前留下的「政治遺囑」才是真正地道的臨死的人的囈語呢。這裡再舉幾則如下:
(1)普列漢諾夫說:列寧有「關於社會主義革命能在單獨一個像俄國那樣落後的國家裡取得勝利的論斷」。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十月革命時列寧主張工農兵要奪取政權建立自己的革命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十月革命的勝利就是工農兵實現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勝利。而實現無產階級專政並不等於就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無產階級專政祇是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政治條件。正如列寧所說:「沒有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便無從設想」。普列漢諾夫既不理解列寧的思想,也歪曲了列寧的思想。
(2)普列漢諾夫說:「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錯了。這證明普列漢諾夫沒有讀過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一書。在這本馬克思主義的名著中,馬克思說:「勞動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勞動一樣也是使用價值(即物質財富——引者)的源泉。」這大約不需要多加說明了吧。普列漢諾夫又說:「只要勞動是自由的,結合個人利益的,俄國人就會迅速消滅國家的落後」。在任何私有制社會中,勞動從來就不是「自由」的。一個除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的人,祇能為佔有勞動的物質條件的人去勞動,去積累財富。即使是在公有制社會中,勞動也不是「自由的」,而是自願的。
(3)普列漢諾夫說:「俄國需要按照憲法明確規定的權限行事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試問:「按照」誰的「憲法」?是資產階級、地主的憲法還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憲法?又,這個「強有力」的政權是資產階級的政權,還是無產階級的政權?這個革命的根本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空話。而在普列漢諾夫的心目中,他所說的「強有力」的政權正是資產階級地主的政權。因為他主張俄國革命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應當由資產階級來掌權!
(4)普列漢諾夫質問說:「誰說過社會主義改造只有在無產階級專政下進行?」普列漢諾夫竟然不知道無產階級專政就是馬克思總結以往的革命經驗提出的主張!早在19世紀中,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中就指出:「社會主義就是宣佈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過渡階段」。馬克思在1875年寫的《哥達綱領批判》中,對那些熱中於所謂「自由人民國家」的人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他說:「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後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請記住這些話吧。這些話是馬克思總結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階級鬥爭經驗的結晶。而普列漢諾夫竟然不知道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是馬克思提出來的!普列漢諾夫至死都自以為是個社會主義者,但他卻不知道社會主義為何物!請牢牢記住馬克思所說的三個「達到消滅」、一個「達到改變」的話吧!沒有完成這三個「消滅」一個「改變」的任務,就不會有社會主義。而要完成這些革命任務,只有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做到,絕對不是任何別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和地方政權」能夠做到的。
*****
至於普列漢諾夫關於布爾什維克、俄國前途等等的臨終「囈語」,這裡就不必多說了,說清楚上面所說的問題也就夠了。歷史是無情的。普列漢諾夫曾經對俄國革命,對推動馬克思主義運動作出過值得贊許的貢獻。但從1905年以後,他卻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背叛馬克思主義,背叛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這既令人惋惜,也令人痛恨!
200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