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失業等嚴重問題?

                         微波

 


     失業數字破本港歷史記錄

    本港失業情況日益嚴重,失業率從去年1月的4.4%,逐月不斷上升至歷史新高峰,特別是在去年中以後,至今年7月已達7.8%,失業人數超過27萬,這還是政府統計處的官方數字(它通常都比一般預計的為低),而未列入的實際失業人數,當會更多得多。

    就業不足(半失業)率則從去年初的2.5%上升至今年7月的2.8%,人數從8.5萬上升到10.8萬。即以官方的數字來說,也已打破香港的歷史記錄了。

    今天,失業恐慌正籠罩著香港,有39%受訪的港人擔憂會被僱主解僱,成為亞太區13個國家及地區中最多人擔憂工作無保障的「亞洲之最」。這是國際調查公司AC尼爾森於7月訪問了區內8千名消費者所得的結果。(見8月8日《文匯報》)

    許多原來有工作的失業者,到處尋找新工作卻都失敗,儘管他(她)們已不論工資比以前降低了一大截,也願意去做,但仍然很難再獲就業。

    不少跨國公司在欠薪後,往往一走了之,使僱員無處申訴及追討。

    大量的建築工人,為了保住工作機會,啞忍許多個月沒領到工資,使得判頭在層層剝削壓低工資的同時,乘機拖欠工資,有些達半年之久,不少判頭最後更以宣佈破產等手法,使工人「有汗出而無糧出」。港府及它所立的法例對他們竟無幫助,工人權益並無保障。即使有法例,也多漏洞,且執行不嚴,以致幾千工人欠薪達4千萬元。而尤其令人不滿的,是部份工人向判頭追討欠薪時,警方甚至站在資方和判頭一邊,拔槍指向工人,毆打及拘捕他們。

           貧窮戶大增

    港府各部門緊縮開支,推行外判制,更將使原有僱員大量失業。加上欠薪成風,香港生活費用又高踞世界首位,使情況更有如雪上加霜。本港工人處境的困苦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失業、半失業大軍行列的不斷擴大,致使香港的貧窮人口日益增加。最新公佈的統計數字,又比以前估計更高出了許多。

    根據統計處進行的住戶開支統計調查,至去年初為止,全港共有45萬戶生活於貧窮線之下,佔全港住戶的28%,5年間貧窮家庭急劇增加了13%,惡化情況頗為嚴重。

    城市大學在1999年9月至2001年初,訪問了3,086戶低收入家庭。研究發現,處於貧窮線以下的住戶的人均總開支每月平均只得2,520元,食物的人均開支平均數是1,058元,貧窮戶普遍存在「縮食」情況,每人每天只有35元的食物開支,更有11萬的貧窮戶每人每天食物開支少於24元。

    調查發現,有些貧窮戶連基本生活水平也因貧窮而受到影響,有近4成貧窮戶曾為節省金錢而不搭乘任何交通工具,亦有二分一曾因經濟問題而經常不開燈以節省電費。研究更反映,有少數貧窮戶連醫療及食物等基本生存權利都不能維持,有6.8%的貧窮戶於過去一星期內最少有一餐未能食飽。

    城大講師黃洪指出,貧窮戶中有57.7%,並沒有接受綜援及高齡津貼。他強調,這並非綜援金額較一般低薪勞工高,其實是現時低薪工人的工資已跌破「基本生活保障線」,令低薪工作無法養活自己及家人,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他指出,綜援金額仍然較他們計算出的「基本生活保障線」為低。調查還顯示,有71%的貧窮戶家中沒有任何來港不足7年的人士。

    上述的調查是截至2001年初為止進行的,而那時以後至今20個月期間,失業率已從4.1%升至7.8%,失業人數則從14.3萬增加至27.5萬,即人數增加了將近1倍。這就顯示生活於貧窮線下的人口經已劇增,佔全港住戶的百分比也會大增了。

    這些調查結果,以事實揭破了當局及其謀士、支持者所散佈的歪論,說領綜援金比去工作收入更高、綜援養懶人、大陸來港人士分薄了港人的福利,諸如此類。

      特區政府和特首的應對

    對於目前的嚴重失業和失業工人及普羅家庭的窮困,港府一些部門推出的緊縮開支措施,更加是對他們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的打擊。例如,醫管局已開始實行部份不給藥而要病人自購,這將使許多貧苦病人無錢購買而失醫。又如中學畢業生因中六學額不足,會考成績略遜的幾萬名青少年雖渴望升學,但仍被拒於校門之外,要找職業又非常困難找到,於是變成失學又失業的青少年。社會人士要求當局增加中六學額,而政府又不是難以做到的,但新任問責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斬釘截鐵地回應說:不會增加學額!

    港府擁有非常巨額的財政盈餘和外匯儲備,原本可動用較多資源有效地解決當前失業和貧窮戶劇增的嚴重問題的(比如加多加快公共工程的建設,吸納大量的失業工人;設立失業援助金以稍解他們燃冒之急,等等);同時,又應該提高溢利稅率和入息稅累進稅率,使盈利豐厚的工商企業、地產財團略盡「回饋社會」的責任,從而增加財政收入,以用於增加醫療、教育、公屋等的福利開支。但對於民間所提的上述辦法,港府都加以拒絕。

    特首雖然一方面聲稱他是「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日日夜夜,連做夢也在想如何解決經濟、失業等問題;但在另一方面,他的實際表現卻大不相同。就以他在展開他第二屆任期的立法會答問大會的表現來看,他在開幕致詞中說過要「加強行政和立法的關係」後,民主黨的單仲偕議員就失業問題提出質詢,問董在首5年任期內,失業率大幅上升,會否自覺「很失敗」;又會否以5年內達至全民就業為施政目標?但董特首卻突然收起笑容,直言對單「好失望」,斥責單懂「彈」是沒用的,要有建議才行。而他隨後承認,對民主黨半年前向政府提交的改善經濟50項建議,他只「瞥」過一下。(7月9日《明報》報道)

    他在答問大會上又拒絕訂下在任內失業率回落的措施,而且說,失業不是依靠一至兩個辦法得到解決,訂不出一個回落數字,而政府至今所提出的一些解決辦法,實際上收效不大,有些甚至幾乎是聊以塞責的。可能部份因為如此,工商及科技局長唐英年說:「自己有生之年也看不到失業率回復到97年的水平。」這也是對「明天會更好」宣傳的掌摑。

    以下且讓我們舉些例子來看:

    當局提請各商會屬下每家商號各招聘一名僱員,目標為2萬名,月薪則降低到幾千元,並勸告應徵者要大大降低要求,大學畢業生降到5、6千元也不計較。儘管如此,提出後多月,結果反應「不熱烈」,表示可能聘用幾百人,但薪金卻被乘機壓至非常低的水平。

    勞工處提議現行的保安工作日夜兩更制改為3更制,工作時間從12小時縮成8小時。這樣的8小時本應是合理的、必需的,既符合國際上發達國家早已通行的8小時制規定,也可讓本港的失業工人獲得工作的機會。但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必須同時做到,那就是:不能相應地減低工資。否則,原有保安員收入大減,不夠開支,又會去做兼職。港府作為全港最大的業主,有沒有帶頭明確宣佈改為3更制後不會相應地減薪呢?其他的私屋等管理層更會不會予以減薪呢?

    政府推出的毅進、展能、青少年就業學習、僱員再培訓、副學士等計劃即使對部份失業、失學的青少年會有不同程度的幫助,但得益者難有很多,而且,在其中一種就讀的青少年認為學費要幾萬元,太貴難以負擔。

    另一方面,在特區政府的偏幫、保護大企業機構、財團、地產集團的政策下,失業半失業者、貧苦階層,同其他的受薪人士幾乎一樣,要捱受高昂的生活費用,特別是屋租和交通費。儘管問責高官籲請三鐵和巴士公司直接減收車費,而它們的收費一直高昂,每年盈利豐厚(例如地鐵今年上半年盈利18.65億元),但這些壟斷或近乎壟斷的公共交通事業負責人仍然加以拒絕,而港府卻聽之任之。這也是港府不願設立票價調整機制政策的結果。

    對於社會人士和團體重復要求政府訂立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制,以保障工人生活,收入不致無限制地下跌,政府也堅持拒絕。

    當局這許多偏幫資方的行徑,使資方等有恃無恐,得寸進尺,從而助長了勞資糾紛和失業危機。工人們眼見當局不會保障工人的應有權益,知道必須靠自己力量才能爭取到,因而爆發出許多鬥爭行動。近幾月來,為追討欠薪、反對減薪或解僱的工人上街遊行、示威集會、集體與資方或判頭交涉等行動頻頻出現於不同的行業、公司,便顯現出工人的忍無可忍、必須用鬥爭去爭回權益的意志和決心,開啟出工人鬥爭可能重趨活躍的前景。

後記:

    上文寫成送出後,當局最新公佈6至8月的失業數字,已較上一季下跌0.2%,即減為7.6%,但失業人數仍有27萬4千萬人,較上月初的失業數字僅縮減1千人。半失業率卻微升到2.9%。這表現出失業率有見頂回落的跡象,意味失業情況有機會穩定下來,但是以新就業的工資被大大壓低為代價的。而這也不意味香港經濟已走出困境、就業市場已開始好轉。如果美國及外圍的經濟再轉壞,影響香港經濟,或者,美國進攻伊拉克,使油價急升,將會使全球經濟再次陷於衰退,這些都會導致香港經濟惡化,因而失業情況會再趨嚴重。

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