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境內的計時炸彈——巴裔公民

                     康涅—帕納斯

 


    〔接受訪問者蒂克娃.康涅—帕納斯是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出版的雜誌《界線之間》的合作編輯;訪問者是丹尼爾.伯格。這是為一份德國社會主義雜誌《前進》而做的訪問〕

 

問:以色列現時向巴勒斯坦的進攻,是什麼目的?

 

答:以色列軍現時殘暴的軍事攻勢,是要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起義運動進行漫長的殲滅戰,這個殲滅戰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它的目的,就是要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把巴勒斯坦人殲滅殆盡」。以色列猶太復國主義這個戰略性目的,是和美帝國主義的利益相合;後者是要把中東任何獨立的民族主義政體或獨立的政治運動全部消滅,因為它們妨礙了美國在中東推行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計劃。

        「和平進程」結束

    由以色列工黨開創和執行的以巴奧斯陸協議,原意是代表以色列的資產階級,來達成中東地區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計劃。不過,以色列軍在兩週前開始的攻勢,標誌了這個協議進程的結束。

    本來,奧斯陸協議仿效南非種族隔離時代的「班圖斯坦分治計劃」而實行的方案,原來的設想,是由以阿拉法特為基礎而組成的「巴勒斯坦政府」來動手,壓榨任何反對這個方案的力量,從而達致瓦解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運動,使巴勒斯坦人像庫爾德族人一樣,被分散統治。但以色列的這個設想是大錯特錯了。民間起義力量平地一聲雷的異軍特起,正就是拒絕擔當被指定的角色而爆發。它標誌著在過去七年來沉睡的民族力量的甦醒。過去七年來,也即是根據奧斯陸協議,整個在1967年被佔領的區域全部被分散切碎,由以色列殖民區和道路系統切開。民間起義運動包含了得到全民支持的政治組織;它的起義,就是要撕破奧斯陸協議的遮掩,披露巴勒斯坦繼續被以色列佔領的真面目。全體民眾在民間的政治領導層的領導下,返回起義的道路來了。

    以色列就是向這個全民起義進攻,它向巴勒斯坦全民及這個民族全面開戰,而且也決定把阿拉法特結果掉。

    在這個後奧斯陸協議的時代,以色列恢復了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只不過,它狡猾地用了這個借口:「收回對地區A的保安責任」(因為佔領了西岸82%土地的地區B和C,已經是處在以色列保安控制之下)。換言之,就是讓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大力箝制下,自管死活,找法子解決自己的日常生活必需。

 

問:以色列政府的長遠政策,是否向大多數巴勒斯坦民眾施加壓力,強迫他們「離國」?

 

答:銳意把巴勒斯坦人鬧得雞犬不寧,迫使他們投降或離國,這已經是工黨及之前的政府的政策。只不過,沙龍政府這個大規模驅逐民眾的計劃,之前並沒有宣諸於口,沒有公開表示過。直至兩年前,當這個意圖宣示出來,還是會被認為過份野蠻,只能得到少數人同意。但現在氣候有了變化,而軍人進入以色列政府的「保安內閣」,更促進了這方面的公開化。在以色列的新聞媒介和學術研究界,把巴勒斯坦人「送走」的題目,現在已經可以名正言順地提出來了。這個討論,甚至也包括論及把以色列國內的巴勒斯坦裔公民送走;因為,巴裔的以色列公民的民族認同感,在近期已經迅速投向在1967年佔領區內進行民族起義的兄弟了。而且,他們對以色列政府也提出了大不同於昔日的政治要求。在過去,他們只要求在公民權利上,與猶太裔以色列人享有平等的公民權;現在,他們受了「國民民主陣線運動」的啟發,向以色列國挑戰,提出要求被承認作為巴勒斯坦少數民族的身份,以此來爭取在以色列國內享有集體權利。

    巴裔以色列人挑戰以色列國

    據以色列的自我界定,它是一個「猶太國」。以色列國幾乎全體民眾,包括所謂的「左派」,皆視這一點為復國主義的基本定義。所以,巴裔以色列人要求以色列承認他們是以色列國內巴勒斯坦少數民族的身份,不啻就是對這個界定作出實在的挑戰。還有,對「猶太國」的定義,也是包含了境內猶太人的多寡數量的,所以,必須維持猶太人佔人口的多數,才能使以色列國的「猶太人身份」屹立不倒。由於有這個基本的想法,所以注定會使以色列國的追隨著,包括真心實意地支持以巴兩國分立的「左派」,贊成運用各種政策來抑制以國內的巴裔人口,包括最終不可免地要用迫使他們離開的「種族清洗」的方法。

 

問:在以色列,有沒有另類的力量可以爭取,作為長遠政策的同盟?

 

答:目前,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中,並沒有這個政治力量,能夠領導鬥爭,反對美——以的殖民地主義計劃。以色列全部的猶太人政治組織,俱代表著從歐洲移民過來的資產階級的利益;這一支資產階級的霸權,從來未曾受到大挑戰。新自由派不論「左」右俱沒有區別——而且,正是以色列工黨,領導了推行奧斯陸的協議。猶太復國主義包含的建立猶太國的思想,是這個主義的中心思想,也是以色列的霸權思想的根本構成,證明是一個成功的工具,把猶太人民聯合起來,甚至也把工人階級聯合進來,一直支持持續進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的殖民地計劃。

    以色列的工人階級是按民族和種族而分化。源於中東巴勒斯坦本地的猶太人,他們是和巴裔以色列人一道,組成無產階級的大多數,居於最底層。他們沒有任何獨立的政治組織,能表述他們在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受的壓迫。整個工人階級甚至沒有工會,不能為起碼的權利鬥爭。

 

問: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公民發揮著什麼角色?在爭取另類的出路上,他們是否具有重要性?

         以色列腹背受敵

 

答:以國的巴裔公民備受著民族和階級的雙重壓迫;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所指派的「新中東」裡,沒有他們的位置。現在,受到以色列國會成員卑沙拉領導下的「國民民主議會黨」的啟迪,他們成為了以色列政局中唯一一個真正的民主力量,對猶太復國主義國提出嚴重的挑戰。他們正日漸從爭取「平等公民權」發展為爭取「少數民族享有集體權利」。這個要求,否定了猶太國最根本的基礎。在2000年10月,巴裔以色列人英勇示威而有13人被軍警殺死之後,以色列前總理巴拉克在一次政治辯論中,說得很清楚:「我們作為一個猶太國家,可以同意阿拉伯人有平等的個人權利,這些權利不會侵害民主的猶太復國主義國家。可是,猶太國不能接受在它的內部為其他民族的集體身份作出界定。那種渴望的長遠目標,是極端份子設想的『所有公民的國家』。」

    屬於1948年確立的巴勒斯坦民族身份的民族認同感,及他們對1967年佔領區內的兄弟姊妹的起義有愈來愈多的同情支援,無疑是會對作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體現的猶太國構成威脅。多年以來,巴勒斯坦問題只是按1967年的佔領區來作為問題而界定,而且據稱可以用兩國的分立來解決。至於在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人之被分割出來、歸於邊緣化這一點,一向就被當作是相安無事。直至巴裔公民在上一次杯葛以色列大選,及他們在過去18個月來的表現,才使人如夢驚醒。

    聯合國在1947年關於分割巴勒斯坦土地的決定,是假設了巴人的民族解放運動能夠輕易的被粉碎。這個假設是錯了。結果,在以色列立國50年之後,我們又再次看到,帝國主義和復國主義還是要面對老問題:分散各地、包括在以國境內的巴勒斯坦人民,全體聯合起義,將會把整個中東地區裡的阿拉伯世界內的受壓迫人民震動起來。

    巴裔人在以色列內部展開第二條戰線,反對以色列在整個巴勒斯坦土地上實行復國主義的種族隔離統治;這條戰線的重要性,可能不下於巴勒斯坦人在1967年佔領區內進行鬥爭的重要性。

    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民族主義

    所以,我的結論是,反復國主義的猶太人國際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應該支持以色列巴裔人的真正的民族主義潮流。這個民族主義的成員無疑不是投身階級政治,也不是爭取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實行社會主義。然而,真正的國際主義者,應該用唯一鑑證的標準來支持他們的民族主義,那便是:他們是否向帝國主義挑戰。

    由以國巴裔人領導的,向猶太復國主義的國家性質作出的日常鬥爭,和1967年佔領區內的巴勒斯坦人解放鬥爭一樣,同時都是反對中東地區上的美帝國主義。所以,加入他們的行列,並且,在以色列激進猶太人圈子決定議程的問題上,接受巴勒斯坦人的領導,是國際主義者們面對的至為進步的民主工作。

    (史丹摘譯自《國際觀點》200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