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激化矛盾 群眾抗爭加劇

                         張開

 


    朱鎔基在今年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他隨後在記者會上的答問,以及其他高官的報告,分別顯現出中國當前的社會、經濟等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反映出中共的政策加劇了人民的困苦,激發了群眾的強烈抗爭。

      「工作的成就和政績」

    他循例在開頭宣讀了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成就和政績」。其中說,經濟比上年增長了7.3%,2002年的增長率預定為7%,使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度的增長率。這比之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高出很多的。不過,這個數字卻受到一些論者的質疑,即使是朱鎔基的報告仍然再一次承認「弄虛作假」嚴重。據報道,「地方政府虛報政績,對經濟增長弄虛作假亦是代表們的討論熱點。」「對於虛報浮誇,國家統計局局長朱之鑫也發現這個問題。……據統計,去年涉及統計的違法行為達到6萬多宗。」<1>

    這樣的經濟高增長率又是伴隨中央財政的高支出的,後者比上年增加了10.1%,使財政赤字達到3098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加500億元;同時,國債發行為2560億元(他在任內共發行了5100億元國債)。02年的國防支出比上年支出1千4百多億元增加252億元,增長17.6%,科技支出408億元,據觀察家相信,其中一部份本應是用於國防費用的,顯示中國仍然在參加軍事開支競賽。

    朱鎔基在任內連續4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是赤字,而且越來越高,以致香港的《信報》稱之為「赤字總理」。他在記者會上力加否認,說赤字和國債發行數額,仍然在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內;而且,至為重要的是這個赤字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因此,我留給下屆政府的不止是債務,而是25000億優質的資產」。如果他所說的優質資產是指新中國建國以來積累下來的國有財產,那就不是他在總理任期內個人造成而留下,而是全國人民半個多世紀艱苦奮鬥積下來的。他之所以在記者會上著力指責港報,「十分扯火,主要是在今次兩會中,已經有不少代表、地方官員和經濟專家對中央財政的連年龐大赤字十分不滿,批評朱內閣只靠赤字刺激經濟,給將來經濟埋下隱憂。……遼寧一名市長還說了一個順口溜:『中央財政蒸蒸日上,省裡財政喜氣洋洋,市裡財政勉勉強強,縣裡財政哭爹喊娘,鄉裡財政名存實亡。』」而朱鎔基則以此「還擊了政府內部對他的批評。」<2>

       「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大力誇耀成績之後,朱鎔基不得不勉強地承認;「當前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一些糧食主產區和嚴重受災地方農民收入減少,有些地方拖欠工資嚴重,部份企業生產和職工生活仍有困難,就業壓力加大。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經濟體制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相當突出,地方保護主義屢禁不止,市場經濟秩序有待繼續整頓。一些地方、部門和領導幹部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弄虛作假、鋪張浪費嚴重,一些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有些單位違規挪用財政資金和專項資金。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比較普遍。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有些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好。」

    他依循一向以來的慣例,把那些缺點、錯失都輕描淡寫地說成是「一些」、「有些」、「部份」存在的,而且不提貪污腐化的嚴重問題。但在人代會上,代表們卻決議把「一些腐敗現象還比較突出」中的「一些」兩字刪去,表明連代表們也看不過眼、不表接受了。關於報告只提到「對那些違法亂紀、以權謀私的人,必須徹底查處」,則加上「貪污腐化」這一類人,且在「查處」後面增加了「加大治本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表述。這就表明了:儘管增刪了的文字仍然是官樣文章、形式遠多於實質的意義,但中共高層提出的反貪污腐化,也是敷衍塞責的。原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曹克明在上述決議作出之前,還要強辯:「至於腐敗越反越大、越反越多、越反越嚴重的這一社會普遍說法,曹克明稱其為認識上存在誤區。」<3>這說明,中國社會上這樣普遍的認識,正是客觀上存在的確實反映。黨官們的矢口否認,也是他們不願徹底清除貪污腐化的心理反映。但蕭揚在法院工作報告中卻也承認,01年全年共判處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份子20120人(比上年增加了44.35%);共受理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行賄案件493件539人,審結478件525人,比上年上升了26.1%和24.7%。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韓杼濱也報告:全年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罪案36447件40195人,情節嚴重的共立案偵查1906件,比上年上升39.4%。這就是社會上有上述普遍說法的根據。

    入世對「三農」的不利影響

    朱鎔基一方面把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列為政府工作的「顯著成績」之一;另方面又對美國記者公開承認:

    「中國現在的糧食已經供過於求,農產品越來越多,種什麼,什麼多。價格上不去,農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不起來。特別是中國參加WTO以後,美國的農產品還要大量地在中國登陸,……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已經相當於中國全部的產量:1500萬噸。當我們想採取一個轉基因農產品管理的辦法,實行國際上很多國家實行的辦法的時候,你們美國的領導人就來跟我們談到大豆的問題,影響美國十億美元的出口,你們要慎重一點兒。但是你們對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你們卻宣佈要加稅8%到30%,這樣就影響中國3億5千萬美元的鋼材沒法向美國出口。」<4>此外,其他農產品(大米小麥等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影響。這種不平等貿易關係,正是由於世貿組織本質上是發達國家利用來壓搾欠發達國家的工具;這也顯示,中共高層之重複聲稱要同美國建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是以不斷讓步來追求的一廂情願想法。

    而且,正如陸德泉教授所指出的:「中國在加入世貿的短短4個月間,不平等世貿規則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便暴露出來了。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開始利用知識產權條款,奪取中國沒有申請的專利,據一些政協委員估計,過去15年,中國將13萬項發明無償地『奉獻』給了世界各國。其中僅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一項,由中國人研製開發和改良,但卻由外國公司取得專利保護的項目就有9百多項。另一方面,跨國企業通過專利權,開始圍剿中國的企業。」<5>

    中國入世更加劇對農民的打擊,從上引的答問中已可得到具體證實。廣大農民的收入將會減少。中共提出的補救辦法,例如產業結構調整,並不能立即收效,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村稅費的改革,經過一些地方試點推行,也難以大大減輕農民的負擔,如果大幅減少稅費,又影響農村的公共服務,受苦的還是農民。這是因為縣以下的龐大支出仍要由農民負擔。

    舉例來說,中共湖北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在年前寫了《一個鄉黨委書記的心裡話》給國務院領導的信,列舉具體實況,指出「現在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6>後來他再寫了一本書,書名《我向總理說實話》,詳細列出現時農村的各項費用負擔,包括:每年僅債務6千億元的利息便要付出800億元,義務教育老師的工資800億元,書雜費、設備添置維修等500億元,縣、鄉、村幹部3千9百多萬人工資2千億元,縣、鄉、鎮、村的科、局部門等3千億元。〔單是以上5項便合共7.1千億元——引者〕;縣以下的支出中,有7至8成要由農民負擔。因此,他估算農民實際上每年至少要負擔4千億元以上,遠遠高於朱鎔基說的現只負擔500億元。該書於今年1月由《光明日報》社屬下一個機構出版,成為暢銷書。<7>這樣龐大的支出,便是農民的沉重負擔無法減輕的重要原因。李昌平這個估算,與前面所引那位副市長的順口溜形容的縣、鄉財政情況不謀而合地相一致。

    在農民收入減少、而稅費負擔又非常沉重的情勢下,農民被地方官僚幹部追收所欠稅費和攤派款項,從報章上時有見到的手法,是關押、毒打、搬走農民家中僅有的糧食牲畜和生產工具……,以致迫得許多農民在絕望無助中自殺。新華網披露:新華社記者在去年10月底前後,前往曾被稱為「湖廣熟,天下足」的湖北省3個縣市的8個鄉鎮實地採訪,結果發現該省在01年1至10月內發生了7宗農民因不堪過重的賦稅而自殺的慘劇(記者沒有採訪得到的該省其他同類慘劇相信還會有——引者。)農民要負擔的稅費非常繁多,長期入不敷出,導致極度貧困。湖北省監利縣縣委書記杜在新表示,該縣鄉村5億4千萬元債務中,大多數是農民欠交的,如柘木鄉有3百多農戶,每戶欠款都在12000元至15000元以上。<8>

    上述的農村收入減少而負擔沉重的情況,實在是普遍存在於農村的,但朱鎔基們依然只說是「一些糧食主產區和嚴重受災地方」才有的。

    而對於解決辦法,仍然主要在重提黨八股式舊調;或者,例如對於拖欠幹部、教師等的工資,最多是責成「有關地方政府務必採取有力措施,盡快加以解決」,而沒有提出實際有效的辦法。這些舊調幾乎全靠地方政府官員去落實執行,但人民卻無權力去監督、彈劾他們的「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等行徑,結果決議等仍流於紙上談兵,抽象無效,長期如是。

    如果中共不是只在空談,說的漂亮,做的又是另一套,那就必須在實際上撥出足夠的財力、物力去支援「三農」。例如,它要實施科教興國這個重要戰略,但在財政撥款上卻很吝嗇。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原副部長路明在這次政協會議上指出:目前影響中國農業科技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是農業投入偏低。中國到1999年算出一筆賬:農業科技投入是60多億,佔農業總產值的0.4%。第二,農業科研和推廣體系改革難度比較大。第三,農民數量大、科技素質低。<9>

    中共高喊了幾年,尤其是更加強調要特別加大支援農業、農村,以加強農業科技發展的今天,財政部長項懷誠的財政預算報告提出,2002年中央財政將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科技、扶貧等支出共274億元,比之2001年決算用於增加要對天然林保護工程、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科技、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的投入共支出233億元,並沒有增加很多,而且包含了這麼多的項目,農業科技方面實際分派到多少,官方還在玩弄數字遊戲,沒有詳細公佈。這些對農民現時之更加要求國家改變一向的多取少予政策,並無很大的幫助。

    在「三農」危機日益加深加劇的時候,許多地方的農民便被迫起來請願抗議、上街示威,反對稅費負擔沉重和地方幹部的貪污舞弊、官僚惡行,等等。

       對國企和工人的打擊

    在中國入世後,中國企業又將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導致更多國企關閉或裁員,加劇現時下崗、失業的嚴重情勢。

    曾培炎向人大會議報告:現時「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壓力增大。截止去年底,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仍有500多萬人沒有實現再就業,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還有681萬。」登記失業率為3.6%,加上國企下崗職工,總量在1200萬人左右。據有關權威部門預測,到2002年末,上述兩者總數將進一步上升到1400萬人左右,而且,整個「十五」期間的失業率都將呈現上升趨勢。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透露:「十五」期間,失業率將上升到5%左右。同期間,農村剩餘勞動力有1.5億左右,其中向非農領域轉移的勞動力有4千萬人,城鎮的就業壓力將明顯加大。《文匯報》同時還說,「特別需要指出的,官方公佈的失業率與人們生活中感覺的失業情況相差甚遠。這是因為官方統計中,下崗人員沒有與原企業終止勞動關係的不算失業,因此不進入統計。專家估計,中國實際的失業率不會低於10%。」「從地區看,老工業基地下崗工人較多的東北地區,勞動力供求關係最為緊張,就業壓力尤其嚴峻。」<10>事實上,中國許多學者專家在年前已估算到實際失業率達到20%左右(胡鞍鋼不久前也差不多如此提出),只是官方一直玩弄數字遊戲,許多年來都說是3%至3.5%左右。

          工人抗爭湧起

    國有企業在爭相裁員,把損失推在工人身上。例如,4大國有銀行裁了20萬員工;遼寧省全省有51萬國企職工被解除了與企業的關係:這是該省省長薄熙來在記者會上說的。而且,該省作為社會保障推行的試點之一,全年社保費160億元,缺口有40至50億元。<11>

    實際上,據《明報》記者奔赴東北3省採訪所得,作為工業大省的遼寧,因大批重工業工廠倒閉、破產,已有半數工人失業,民間流傳實際有8成工人下崗。據去年度的官方統計,全省下崗職工、離退休人員總數達50萬人,約佔全國的1成;吉林省、黑龍江省的經濟近10年來均陷入停滯甚至衰退的邊緣,而且還在惡化。下崗工人的生活非常困苦,企業每月發予工人百多元至數百元不等,但大多都被拖欠。<12>

    龐大職工在遭受裁員打擊的同時,還加上被拖欠工資的困難。財政部長報告,根據地方上報的數字,截至01年底,縣鄉欠幹部、職工的工資是65億元。但《北京晚報》報道,據在建有工會的單位中統計,2000年全國共拖欠職工工資達366.9億元。近兩年,北京市勞動爭議急劇增加,2000年共發生7480件,比上一年增加42.9%。01年1至9月,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而且這種趨勢至今不能遏制。<13>而蕭揚在上述報告中,也說全年共審結勞動爭議案100440件,比上年上升了33%。

    同時,向當局上訪(即投訴、請願甚至抗議)的次數也激劇增加。據筆者從英國廣播電台3月10日由香港電台轉播的《時事一週》節目中,似乎聽到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說,去年上訪的次數,從上年的9千宗劇增到9萬宗左右。如果筆者沒有聽錯,這樣的劇增是非常驚人的。它反映出中國社會矛盾的急劇尖銳化。最高檢察長韓杼濱報告「全年共辦理群眾來信來訪65萬多件次,這當中便可能包括有上述的上訪。

    在下崗失業工人走投無路、生活日益困苦的時候,在工資、遣散費等被長久拖欠的時候,他們便唯有採取罷工、上街示威抗議、堵塞交通、包圍政府辦公大樓等行動。單是今年3月以來,便發生有下述的工人示威抗議行動:過去為中共號召全國工業學習榜樣的大慶油田,本為國企模範,原有職工29萬人,已有7萬人下崗,其中5萬人為了追討醫療、退休福利舉行的示威,開始於3月1日,至今已持續了3個多星期,參加人數日增;遼寧省遼寧市國企工人從3月11日開始,連日包圍政府辦公樓,進行抗議,有時高達3萬多來自20間國企的工人參加;黑龍江省撫順市煤礦下崗工人也在3月中上街示威。他們除了要求發放拖欠了的工資、保障基本福利、或者要求恢復工作權利之外,還指責政府官員腐敗、賤價出賣國有資產而中飽私囊,等等;新疆省烏魯木齊十月拖拉機廠數千名工人,3月11日前後上街,反對國有的廠房和廠地被賤賣、工齡被賣斷,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

    東北的工潮澎湃未息,首都北京也發生工人上街抗議了。北京汽車製造廠200多名退休工人,從3月27日起在該廠外示威,抗議該廠未按時支付退休金,並指房屋津貼金額不足,他們聲稱已多次向廠管理層投訴,但一直無回應,部份工人已經幾個月沒有收過退休金,因而激發起他們行動起來爭取合理權益。

    此外,西北地區也有請願事件,其中甘肅、青海等省份即達近百次。東北的逾千人請願事件近20宗,數十人或上百人的抗議行動多至難於統計。

    以上引述的,只是見諸香港報章的部份;其他未被透露出來的同類行動,相信仍會有很多。但就是上面舉出的,也顯現出群眾鬥爭已有長足的復興和進步。

          重大的進步性

    這次的大規模工潮和群眾行動,具有罕見的進步性和特點,那就是:他們跨行業、多工廠聯合行動,而且很有組織性、政治醒覺性。據《明報》記者的實地採訪獲悉,內地工人已出現組織獨立工會的苗頭,他們各自成立了臨時工會組織,大慶工人成立的名為「大慶石油管理局買斷工齡職工臨時工會委員會」,並選出工人代表。遼陽成立的名為「遼鐵全體破產失業職工」的臨時組織,並推選姚福信等代表與政府談判。他們以組織的名義發表公開信,各廠職工選出的代表互有會面聯繫。他們要求人大批准人權公約中「組織獨立工會」的條款,允許工人組織獨立工會,有集體談判權。他們除了提出「要飯吃」的訴求外,也要求政府懲治貪官腐敗。

    中共當局面對著這樣大的抗議請願浪潮,一方面採取強硬的手段,拘禁了一些工人代表;另方面則安撫部份下崗工人,進行疏導,並嚴防示威工人跨省跨行業聯手。<14>

    現時的這種發展,反映出中國社會矛盾的高度尖銳化,局勢的動盪不安,官方對現時的困難和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辦法。這正是中共對外開放、實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等政策所加劇的。隨著這些政策的更加推行和入世帶來的惡果進一步顯現,失業更加嚴重,社會矛盾更為加劇,貧富懸殊更加擴大,廣大工人群眾的生活更加困苦,則他們的爭取權益抗爭行動便勢將再次興起——假如這次的各地鬥爭被暫時緩和了下去的話。到那時候,他們這次積累著的重要鬥爭方法和經驗,將會幫助他們爭取得巨大的勝利。

    2002年3月28日

註釋:

<1> 3月5日《蘋果日報》載新華社電。

<2> 3月16日《星島日報》載該報記者特稿。

<3> 3月9日《文匯報》載中新社北京8日電。

<4> 3月16日《文匯報》載朱鎔基記者會答問全文。

<5> 詳見3月21日《蘋果日報》論壇的《缺民主政體入世危機重重》一文。

<6> 請參看《十月評論》01年第1期該信摘要。

<7> 3月11日《星島日報》

<8> 1月28日《明報》、《星島日報》轉載新華網報道。

<9> 3月8日《文匯報》。

<10> 3月5日《文匯報》。

<11> 3月11日《星島日報》。

<12> 見3月27日《明報》。

<13> 01年12月17日《文匯報》。

<14> 同見3月28日《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