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左派新發展

                         卡茨

 


    〔本文寫在2001年12月阿根廷爆發群眾大示威和連串政局變動之前,為我們對阿國左派的近況提供一些內望。〕

    阿根廷左派在2001年10月14日大選中取得空前成績,而且捷報頻頻,在大學選舉中又得到新勝利,並且能夠在國內危機當前組成了一個有共同綱領的左派大聯盟,共同發起了第一次聯合大示威。

    在今天的阿根廷,「左派」一詞囊括了社會上所有激進抵抗力量:工會、組織路障者、學生和民主人士,及體現社會主義綱領傳統的各派政黨如共產黨、托派的「社會主義工人運動」(MST)、「社會主義運動」(MAS)、「工人黨」(PO)、「社會主義工人黨」(OTS)、「自主解放」(AL)、以至毛派等各類社會主義派:「人民工人黨」(PTP)、「阿根廷社會黨」(PSA)及「人道黨」(PH),儘管把最後這個黨納入左派範圍,或許會惹來爭議。

    2001年11月16日,左派在三點上達成協議,發表聯合聲明:

    1、有需要在「拉盧下台!」和「反對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口號下制訂政綱,反對政府;

    2、提議政府有關於經濟的開支,「不要償還負債」;

    3、面向廣大群眾,發動群眾動員:「支持工人群眾所有鬥爭」。

    諸如拒絕償還外債這些大眾化的口號,將使左派能夠深入群眾運動。阿根廷左派在今天之增長,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期。隨著汶南主義沒落,政府的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威望滑落到低潮;與此同時,左派亦在前蘇聯倒台的打擊下逐漸回復元氣。不過,在那個時候,左派對群眾的影響力仍然不及1980年代中其時,也不能與尼加拉瓜革命和巴西工人黨誕生的那些年代並論。不過,阿根廷左派在今天取得的進展,事實是反映了左派在拉丁美洲大選中普遍得利的大氣候,也反映著普遍興起的民眾運動如巴西的無土地農民的直接行動、墨西哥薩巴蒂斯達運動的興起。

             新景象

    左派今天的新氣象一改從前,那就是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在今天已經不再構成戰略爭議的中心。面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退卻,已經毋須再爭論是否應該把他們納入左派陣線。私營化的「阿根廷工業聯盟」對帝國主義刻意奉迎,又鼓吹把比索貶值,所以很顯然的,已經毋須將之視為有潛力的盟友,就像1970年代由蓋巴特引起的問題。不過,「阿根廷工人中心總工會」的領導層(CTA)仍然是明目張膽地保留民族資本家和資產階級的方案,儘管支持面已日益下降,但在這樣的背景下,還是繼續構成問題,造成很多戰術性爭議,例如該和誰合作、怎樣的行動,等等。幸好這些爭議已經日漸次要,不能妨礙左派得以組成聯盟。在今天,用更突出鮮明的左派立場建立群眾行動大聯盟,已經是很有可能的事。

    國際間左派狀況的變化,也是助長阿根廷左派取得進展的成因。現在,當然再沒有前蘇聯時代及毛澤東生前那種誰是左派或不是的爭議,而在那時,一般是根據是否自發地支持古巴以反對美帝國主義,作為劃分左派的標準。在今天,爭議會是圍繞對拉登的定性。不過,這個爭論仍未觸及建立社會主義力量聯盟的對象方面,所以仍未產生大問題。

    阿根廷今天的左派多少有點像歐盟一些國家的極左派,即是聯線起來對抗社會民主派,只不過它們仍未在組織方面有突破,但已逐漸建立政治影響力。比起巴西工人黨之從屬在社會民主派的霸權之下,阿根廷的時機已經成熟,能夠建立一個統一的左派前瞻。

        左派三大戰略考慮

    阿根廷左派結盟在過去有許多重大爭議,那些爭議在在成為障礙,損害左派組成陣線。正如前文所述,其中有些爭議已經成為次要,而在今天繼續存在的,仍有三大方面,構成了三種富建設性的戰略性的爭論和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阿國歷來的爭論焦點:有需要建立一個革命黨。這個說法是對應於組織聯合陣線而提出的。這個見解意味要組織一個單一的組織,朝向內望而忽視組織外圍的集體智慧。現在,為組成一個統一左派而鬥爭,可以使各方力量發展一個共同見解,回應當前形勢。

    第二種戰略選擇,便是是否把左派統一的全部希望放到工會,即是希望最終使「阿根廷工人中心總工會」完全激進化,變成類似巴西工人黨之類的組合。這個觀點在阿根廷歷史上同樣根深蒂固,不過,人們現在愈來愈看得清楚,「阿根廷工人中心總工會」的政見始終緊隨貝隆主義,偏向民族資產階級而不是社會主義。但雖然這樣,左派在正視這個現實之餘,也看到不同工會有不同的取向,不能一概而論。左派已經知道,本身必須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才能對「阿根廷工人中心總工會」發揮影響。

    第三種戰略,是由一些左派提出,認為應該在近年間興起的反抗運動中建立組織網絡和架構,這些運動包括了堵路運動、佔地運動和一些人權組織。在阿根廷社會裡,有許多充滿戰鬥性的社會組織,通過直接行動的方法挑戰政府。檢視一個左派組織是否有生氣的標準,便是看它介入這些運動的程度。所以,如果僅用這些運動在大選中的得票率來看它們的實力,便是大錯特錯了。不過,也不應該美化這些運動,以為它們是和社會上向有的諸種問題絕緣。例如,這些運動有些是非政治化的,而且一樣會左搖右擺,在左派和貝隆主義的獨裁人物之間截然轉向。

            前景樂觀

    左派統一的戰略比起前面討論的三種戰略,在爭取社會主義前景方面是更具有進步性和現實性。不過,左派倘要得盡其利,便需要明白和承認上述存在的各種可能性,而且要主動改進文化氣候,使之對左派有利。時至今天,昔日令左派耗損的宗派主義已經大幅減少,但並非完全消失。一些組織已經明白,它們的敵人是資產階級而不是和他們接近、同樣在每日受苦的同志。左派人士之間在討論時使用的語言已經多了互相尊重,儘管仍有好些左派仍然用尋釁的語氣和作風爭論。

    阿根廷的政治傳統崇尚政治強人,這一個論題,左派將來也有需要正視。在過去,左派組織俱用:「只應在內部討論分歧意見」而盛行壓制言論。隨著現在大為開放、民主和文明的辯論風氣,左派將能開啟一個具吸引力的空間,為尋找「新人類」的人提供一個榜樣。

    多年來,說什麼「我們完蛋了」、「70年代已經逝去」、「社會主義已死」之聲不絕於耳。不過,人們同樣深深記取,革命者是堅忍不拔的夢想家,眼中只有勝利。

    (史丹撮譯自《國際觀點》2002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