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統計腐敗」問題      軍行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官方公佈的各種統計數字,存在嚴重的不盡不實、弄虛作假、隱瞞謊報等問題,一直受到國內外公眾的懷疑、指責,失去其應該具有的公信力。這種情況,幾十年來沒有根本改變。

          統計上的腐敗

    去年12月15日《北京青年報》報道:當時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統計局長會上,就以「統計腐敗」問題作為主要話題,要加以阻擊、遏止。全國各級統計、監察、司法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全國《統計法》執法情況大檢查,查處統計違法行為6萬2千多起,其中立案查處1萬9千多件。截至01年10月底,已經結案1萬3千多件。

    這樣的透露及其數字的巨大,是過去所罕見的。而「統計腐敗」這個名詞,也似乎是筆者至今從未聽到、見到的——除了官僚腐敗、政治腐敗等傳統性腐敗之外。

    《北京青年報》在同日發表了《今日社評》指出:「『會計玩鬼,統計滲水』,在中國儼然已成頑症。……可以說,與『會計玩鬼』現象相類似,以『統計腐敗』為代表的『統計滲水』現象,已經嚴重損害了政府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與權威,到了必須下大力氣予以根治不可的地步。

    「從制度上……使那些明顯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的滲水數據在科學的統計體系、統計方法面前原形畢露,使那些習慣指令統計人員根據需要隨心所欲地在統計數據上動手腳的幹部再也不能如願以償,這……都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屢打不絕」的原因

    為什麼中國竟然長期存有這種錯誤?「『統計腐敗』之所以屢打不絕,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在不少地方,各種統計數字成了對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官場游戲規則;所謂『假不責眾』心態、『根子在上面』心態、『跟著前任學』心態、『誰不造假誰吃虧』心態等等,說到底都是一些地方領導在這種游戲規則下自覺不自覺養成的應對技巧。……久而久之,統計造假幾乎成了公開的秘密。」這就等於承認了:中國官方公佈的數字,包括經濟增長數字,有許多都是虛報浮誇、不可靠的。

    實際上,「統計腐敗」正是官僚制度腐敗的產物和擴展,主要根源在於中共和國家的官僚制度,在這種官僚制度下,國家官員不是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而是由中共高層領導所指派,官員幹部本身擁有政治經濟特權,完全脫離了群眾的監督,人民也無權力罷免、撤換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僚。儘管這篇社評提出:「必須通過體制改革,對『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動大手術,把領導幹部的考核和任用真正建立在群眾信任與法定程序選任的基礎上……『統計腐敗』才可望得到根治。」但它仍然不是指政治體制的徹底改革,而只是指國際慣例的統計制度、核算體系和方法等的改革;官員選任的法定程序,還不是指由人民民主選舉和罷免,而仍然是按照中共高層的意旨來制定實施的。一向的政治制度沒有根本改變,則這些統計腐敗情況也將不會得到根治。中共仍會按照其政治需要,用編造、誇大或隱瞞等手法,去制定、宣佈數據。

     何以要作部份統計改革?

    現時之作出上述的承認和部份的統計改革,直接原因是由於入世後要與國際接軌,以及受到國際上對中國統計造假的質疑和要求真確數字的壓力。這從中國有關官員的如下說話可反映出來:

    其一是: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隨後在北京統計工作會上做了題為《中國入世對統計的影響》的報告,他指出,入世後,暗箱操作、缺乏監督的統計活動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統計的數據、方法、範圍、樣本、由誰來操作等具體問題都將向公眾公佈。統計工作將在社會的監督下進行。統計透明度的改善還包括公眾獲取統計信息的渠道和途徑。「入世對統計的影響十分深刻和深遠。」入世後,國際間的比較會增多,無論是採取聯合國推薦的辦法還是國際貨幣組織的統計方法,統計數據將會考慮增強國際間的可比性。(2月7日《北京青年報》報道)

    其二是:統計局設計管理司副司長魏貴祥介紹,改革的重點在工農業生產發展速度的計算方法上,將改變老的方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同一商品都以同一價格計量,不考慮價格因素的變化。(見《北京青年報》的12月15日報道)

    上引兩名負責部門官員的話,反映出他們也承認一直以來的統計工作和方法是有錯失、不準確的。這也就是說,統計出來的許多數字是不準確的。但單是在統計方法上作改革,而依然沒有一個真正民主的政治制度去保障人民行使其有效監督的權力,則舊把戲仍必然會重演的。

    200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