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與社會需要對立       馬克西姆

 


    自從上一次第四國際世界大會以來,資本主義經濟走了一條彎曲的道路。它在1997、1998年經歷了一連串財政危機以後,改正了它自己的路程。這個復甦,在1999年推使歐元(euro)上市、以某種愉快心情進入2000年成為可能,因而在美國引起了『新經濟』的談論。我們需要從這些混亂的上下波動中,辨別出主要傾向,建造一條可供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方案必須在這些主要傾向的基礎上成形。

1.新的帝國主義統治

1.1.南部的財政危機

1.1.1.  一連串貨幣危機打擊了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這些危機是新自由主義的最好學生和陳列櫃。在1994-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後,這個震波襲擊了亞洲最有動力的幾個國家(泰國、印尼、南韓)。這個危機彈回到拉丁美洲,特別是巴西。在每一個情況中,這些危機都顯示出新自由主義模式、特別是將重點放在向世界市場開放上,是不可行的。這些危機不只是在財政方面;它們的根源是一種繼續的依賴,表達在貿易逆差、幣值崩潰和逃離投機資金上。在某些情況中,例如在南韓,這個危機是被輸出品(包括工業輸出品)價格突然降低所觸發。

1.1.2.  工人們是這個危機的主要受害者,為它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只因為各帝國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收復了在1998年夏天所失去的陣地,就說這個危機已被「抑制」。嚴格說來,這是帝國主義者的觀念。因為對於有關的國家而言,生產的降落、數以百萬計工人生活水平的降低,可說是非常殘忍的;日後的復甦,並沒有完全消除失去工作、工資降低所造成的禍害。

1.1.3.  在危機所帶來的緊急狀態中,許多國家以行動來控制外匯匯率和資本流動。這些措施,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那樣的組織專橫地強加的帝國主義法律,則是非法的。因此,新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合法性,已在全部依賴國家中,深深地、長久地受到質疑。

1.1.4.  俄國也受到盧布危機震波的全部衝擊,這個危機,已把它在向經濟、社會退化的道路上,推出了一個新門檻。這就影響到大多數前「蘇聯集團」。只有幾個國家(匈牙利、波蘭、捷克共和國、愛沙尼亞)才從更持久的增長中受惠,而且有參加歐盟的希望。

1.2.帝國主義的新衣

1.2.1.  今天,基本的帝國主義法律讀起來是如此:南部的國家,必須不再有任何權利,來對貿易流動、資本流通,強加任何朿縛。這是WTO和多方面投資協定(MAI)的意義。南部的國家已被放在互相競爭的地位,而且被要求再生產它們的有利條件,以便用低工資和幾乎完全免稅、幾乎完全擺脫社會保障或環境保護的立法,來吸引資金。

1.2.2.  這種政策帶來的經濟發展,只能是不穩定的、截頭去尾的、經常受威脅的。除非在例外的情況,它不能導致國內市場成比例的增長,特別是因為國內市場必然會與擴大的貿易逆差相衝撞。南部的國家,為了繼續吸引資金,特別是在貨幣不穩定的時候,被迫提高它們的利率到完全無理性的水平。

1.2.3.  資本主義的聯合大企業,通過這個途徑,耗盡超級利潤,為它們的剩餘產品獲取銷路,保護它們的技術壟斷,將原料價格壓得極低等等。這些機制,在許多方面都使人聯想起對第三世界掠奪的古典描述。資本主義制度的妙處,就是它稱這個退步的過程為「自由貿易」。

1.2.4.  主要的新奇現象之一,是在世界規模上把這些遊戲規則制度化,其所用的主要方法,是使WTO成為一個有處罰權的超級貿易仲裁法庭。

1.2.5.  在依賴國家內,這個功能的邏輯導致極端的社會分裂。在一個極端,是從這個制度中得到久遠利益的狹小社會層份;在另一個極端,是受到經濟增長的後果、沒有充分地從經濟增長中得到利益的貧窮層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當經濟的成敗互相接續的時候,世界中產階級就在構成基本上是不平等政權的狹小社會基礎,與變成了被弄得貧困的民粹派或原教旨主義者。

2.世界經濟的新等級制度

    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已經自封為世界上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頭號強國。與〔美、歐、日〕「三頭分立」的對稱、過份平衡的形象對比,這個傾向有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美國起支配作用的影響是把世界經濟連在一起的骨架;但是它也包含了大大地加深帝國主義之間矛盾的種子。

2.1.日本的停滯

2.1.1.  過去六年來,日本的增長率大約是零。這個局面更加使人驚奇,因為「豐田主義」曾被呈現為新的生產模式,而且事實上已經在美國和歐洲影響了勞動組織的形式。太平洋邊緣地區曾經似乎是世界經濟動力的一個可能的泉源。

2.1.2.  今天,我們能夠更容易地看到,1980年代中期有了一個轉折點,在那個時候,美國向它的歐洲、特別是日本「伙伴」強加了一次很大的美元貶值。這次貶值,以突然提高日本輸出品的價格,恢復了美國的市場佔有成份,打破了日本的增長機器。這個震盪接著就炸掉了在日本堆積如山的投機買賣(特別是房地產的投機),挫敗了重新發動日本國內增長的所有企圖。

2.2.歐元的成功

2.2.1.  歐元的或多或少地確定的設立,標誌歐洲資本主義統一的新階段。許多因素造成了這個幸運的結果——幸運是對資產階級而言。第一個因素是社會民主黨的決定性的推動,特別是在法國和意大利。它一走上政權,就吞下(在法國)或者直接地實行(在意大利)所需要的調整,以致歐元能夠推廣到歐盟的幾乎所有國家,而不是局限在法德兩國之間。德國的統一也重新改變局面,因為德國貨幣的力量被它的貿易順差所減弱。

2.2.2.  建立歐元的最後階段,似非而是的是,因美國繁榮的活力,而變得更容易。這在事實上,只在馬斯特里希特的限期前幾個月,導致美元的升值,因此大大地刺激了歐洲的輸出。曾在1993年造成非常嚴重經濟衰退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因此可以放鬆了。

2.2.3.  歐洲也從財政危機的似非而是的效果中得到利益。資本的回流,為了逃避震動「新興市場」的暴風雨,使利率的放鬆、貨幣市場的穩定和金融市場的漲價成為可能。甚至通貨緊縮也使工資購買力的增加、持久的國內需求成為可能。這些因素導致經濟週期的向上轉動。

2.3.美國的「新經濟」?

2.3.1.  臆想中的「新經濟」的基礎,在於一種技術革命,這個技術革命可能會使生產力有很大進展、同時資金的花費能夠經濟化。資訊技術被認為應該可能使利潤繼續不斷增加、同時將這些生產力的增進部份再分配給工資勞動者。

2.3.2.  「新經濟」的第二方面的目標是,修改工資關係,甚至以設立以下一種雙重的支付制度,把作為群體的勞動者們拆散:基本工資,輔以金融收入(股份、優先認股權、退休金基金等等)。財政資本主義試圖以這個方法給它自己一個階級基礎,甚至是一個狹小的基礎(世界中產階級),它所採取的途徑,嚴格地說來,是把工資勞動者與它試圖捆在它自己利益上的工資勞動者分開。

2.3.3.  這個模式的貌似真實,依靠於股票市場的狂喜。股票市場的價格高漲已經長遠地脫離了利潤的任何客觀測量,達到資本主義制度下是史無前例的程度。有些以利息為基礎的公司已經看到它們的股票價格像火箭升空那樣的上漲,在這同時它們的利潤事實上是零。在這裡有兩個可能性:要麼股票市場只是預期將來的利潤,而調整的發生將會通過利潤的一次新跳躍;要麼股票價格的大漲將一定會被一次尖銳的校正所停止,將會被帶回真正的利潤水平。所有頭腦清醒的觀察家(包括資產階級觀察家)認為第二種情形較可能發生,但是無法預測這個泡沫的爆破。

2.3.4.  這個模式的易碎性被美國模式的中心弱點所加強,這個弱點就是,它不能夠為它自己的資本積累提供資金。美國的儲蓄率是非常低,甚至是零,而它的貿易逆差卻非常大。這就意味著與歐洲、日本的貿易順差相應的資本數量流進美國來補充它的逆差。但是,也是這個頭號帝國主義的強大力量,才能夠把這個不對稱的結構強加給美國以外的地方,感謝美元之作為一個世界到處通用的貨幣。就美國國內而言,人民的大部份收入花在消費上,而消費還被金錢的遺產或債務的增加所鼓勵。至少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這個模式決不能推廣到整個帝國主義中心去。

2.3.5.  這是一個極端不穩定的先驗圖式,而且依靠歐洲、日本之接受美國的主宰,特別是美國的貨幣主宰。因此,很可能的是美國的較慢增長可能導致整個事情所依靠的財政大山突然崩潰。這個後果將會局部地依靠帝國主義之間的關係:軟著陸就需要在世界規模上共同擔負損失,這很可能會被拒絕。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就會看到歐盟與美國之間、歐盟本身內部發生很大的緊張。

2.4.社會退步的全球化

    當代資本主義的主要趨向可以總結為這個原則:人類需要滿足,必須在商品的形式中發生,而商品的生產必須根據與最好的投資成績相比的利潤率水平。任何不是商品的事物、任何不能獲利的東西都因此必須被排除。

2.4.1.  排除任何不是商品的事物,意味著把一定份量的社會化壓低到原來的水平。其所用的方法是:將公有部門私有化,減少社會保障並以私營服務代替之,以及削減社會費用或公共投資。這個攻勢在不同情況中採取不同形式,但是它有一個完全一致的邏輯。這種型式的「改革」的典型,是企圖粉碎或凍結現繳現付(pay-as-you-go)的退休金制度,以退休金基金代替之。

2.4.2.  排除任何不能獲利的東西,意味著使整個地球的生產者互相競爭,不管他們的非常不同的生產力水平。這種態度引致獲利本事小的生產者被排除,例如南部的傳統農業。使這個機制能夠實行的工具是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流通的絕對自由,以及資本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集中過程。

2.4.3.  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必要的批評,不能夠跟著股票市場的指數而上下起伏。不管有沒有暴跌,資本主義正以其背向著將來走進第三個一千年。事實上,它的主要特徵是,它非常狹窄地(從社會上、也從地理上說來)分配增長的益處。

3.另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的要點

3.1.另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的主觀基礎

    今天,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從社會上及從地理上看來,都非常有限,而且讓我們看到三個重大的弱點。

3.1.1.  資本主義不能向南部各國家提供一個一致的發展模式。它的成功只能是暫時的、不穩定的、截頭去尾的。除了少數幾個例外,佔絕大多數的,是社會破碎。

3.1.2.  資本主義正在證明它越來越不能夠照顧經濟增長的生態環境方面。它特別是不能夠建立全球性的、以同時提高生活水平、符合持久發展要求為目的的能源和糧食計劃。

3.1.3.  在歐洲,奉行社會民主主義的政黨(social democracy)正在忘記怎樣去奉行社會民主主義,而且正向新自由主義的社會變種傾斜。這是一個老是與工人們發生衝突的泉源,因為工人們要保持過去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收穫,要保持有工作的權利。

3.2.四個交叉的綱領的要點

3.2.1.  面對著當代資本主義特別贊同的不平等和貧窮的增多,社會平等這個原則必須再度受到確認。男女之間的平等是在這個領域的主要維度和重大試驗。保證普遍的權利,從最低工資開始,是一切社會進步必須依靠的具體基石。在民主的社會中,稅是重新分配財富、注滿社會基金的一個方法。最後一點,傳統農業必須要給以穩定它自己,然後逐漸地向前移動的方法(例如基礎措施、信貸和價格保證。)這些建議的共同基本點是把平等的宗旨放在利潤的追求之前。

3.2.2.  世界市場必須在合理的基礎上重新組織起來。對自由貿易的狂熱必須被丟棄,而被代之以一個重新確認:確認各國有控制它們自己插入世界市場、組織地區性合作的權利。債務,已經償還了好幾倍了,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而必須轉移持久的發展模式所必需的技術,來償還它們所欠的生態債務。這就需要把在世界規模上所協調、所計劃的能源和農業政策放在適當的地方。

3.2.3.  社會權利的擴張被資本主義所抑制,因為資本主義根據它自己的目的來利用技術進步的潛在力,而且把主要的社會、生態選擇緊緊局限在與獲利相符的東西。對比之下,生產力的新增加應該循著社會化的途徑來加以利用。縮短工作週是回到新的充分就業的最簡單途徑。這個途徑不但可以擴展空暇時間的範圍,而且可以朝向非唯生產力論的道路上發展。擴展社會保障、通過儘可能與它們的使用者緊密聯繫機制來管理社會服務,是能夠滿足社會需要的非市場的方法。

3.2.4.  計劃與財產。資本主義的生產組織以及脫離了控制的財政部門,一次又一次地把技術進步轉變為社會或生態的大災禍。為了使其他標準、其他方向佔優勢,它們必須被強加在市場的自發功能上。但是,這就往往會牽涉到財產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現在可以再一次依據活生生的經驗,以具體的方法解決。財政部門把利潤私有化,在這同時,把它的損失社會化,以基本的經濟不穩定為代價。這就更加把銀行國有化提上了議事日程,因為在實際上它正是在緊急狀態中(例如在墨西哥及日本)所採取的一個措施。堅持滿足基本需要、要求質素與安全、反對貪污、腐敗,使強調運輸(例如英國鐵路、油輪)、糧食、水和電的國有化或合理化的要求成為可能。

3.3.從自發性的反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方案

3.3.1.  目前這個時期標誌著一個意識形態和政治的分水界的開始,我們必須以教育的(和謙虛的)態度來伴隨這個開始。我們的態度依靠這個事實:今天的資本主義用它的經濟效率的概念的名義,要求對社會退步有正正式式的權利。因此,面對著一個高聲地解釋充分就業是無法達到、社會保障對經濟是不好的制度,保衛過去的收穫、基本要求的滿足,正獲得了一個直接反對資本主義的特性。

3.3.2.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的任務,一方面是為在激進左派中立即製成一個綜合的綱領作出貢獻,另一方面是致力於重新定出可供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基本目標是製訂人民、公民控制的軸心,而且從中演繹出挑戰私有財產的必要。但是我們必須尊重目標與方法之間的區別:我們的方案是建立一個人人都過著舒適生活的社會;我們的政治綱領是要顯示沒收(土地、財產等)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但是,這個立場顯然不是使我們自己獻身於許多不同種類社會鬥爭的先決條件。

3.3.3.  使人民在世界市場上互相競爭,是全球化的根源。它(也許是第一次)為工人組織採取國際形式的真正客觀的必要性,提供了基礎。這是有效地反對全球化影響的唯一方法。它也是進行反對民族主義——因為民族主義必然會走向反動——的鬥爭、反對原教旨主義的引誘、反對絕望地進行更多野蠻戰爭的保證。

    (2000年1月)

〔兆立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