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史事與回憶——鄭超麟晚年文選》

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1998年

前戈

 


    《史事與回憶——鄭超麟晚年文選》三卷是鄭超麟生前自選的文集,除《回憶錄》是1945年寫的之外,其餘文章、詩詞大多數是在1979年6月解除嚴密管制、恢復公民權之後寫的。

    三卷本文選所收集的文章內容,可分為五大類:一、個人歷史,二、中國共產黨黨史,三、中國革命史料,四、中國托派史料,五、政論。這只是從文章的內容來劃分。誠然,同一篇著作中卻有二類或數類的內容。比如,《回憶錄》,既有個人的歷史經歷,又有共產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國托派史,是不可多得的著作。故此,《回憶錄》曾經於1982年出版,內部發行,後來又再版,最後再版公開發行。《回憶錄》還被翻譯為德文、英文、日文出版。在國內出版的《回憶錄》把《戀愛與革命》這一章刪去了,而今《文選》所收錄的《回憶錄》把這一章補上了。正如鄭超麟所說的,「戀愛與政治有關」,這一章並不是不重要的。

    在中國共產黨黨史方面,鄭超麟提供了不少重要的資料,如:

    上海第三次武裝暴動,中共黨史一向是說周恩來領導的,鄭超麟以他親身參加了這次暴動,所知道的領導這次暴動的是陳獨秀以及上海區委書記羅亦農。

    1927年4月,陳獨秀到武漢後,中共中央的瞿秋白、譚平山、張國燾,在每次中共中央會議之前,他們三人事先商議作出決定,然後拿到會議上討論。所以那個時期中央的政策的決定是瞿、譚、張三人起主要作用。那個時期被稱為「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實際上是瞿、譚、張三人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

    1927年7月1日,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作出的「十一條」,中共黨史是說陳獨秀的「十一條」是「集右傾投降主義的大成」。鄭超麟指出,這「十一條」並非陳獨秀提出的,是瞿秋白在會上提出的建議,並由瞿秋白起草經大會通過的。

    鄭超麟參加了「八七會議」,是會議的記錄人。他敘述了會議的情況,並指出會議沒有作記錄,後來出現的「八七會議記錄」,是後來補上的。會上的發言也是後來才寫上去的。會上除了瞿秋白講話之外,毛澤東只說了幾句話,沒有其他人發言。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對中共黨史作出糾正、澄清。由於鄭超麟在1924年從蘇聯回國就在中共中央工作,與中共中央個別人住在一起,中央會議有時他也旁聽,他所知道的人和事是不少的。他反對虛構與臆測。他對中共黨史的回憶材料,可信性很強。

    以托派領導人身份寫出托派歷史的只有鄭超麟、王文元和彭述之、陳碧蘭。而彭述之的《回憶錄》只出版了第一卷(法文版),第二卷(中共黨史及中國革命史)、第三卷(有關托派史)只有錄音磁帶,還未出版。王文元敘述中國托派歷史是從1928年莫斯科中國學生組織反對派開始,1929年回國後,1930年參加托派活動,而鄭超麟補上王文元不足的地方,就是陳獨秀等人在中共黨內的反對派「無產者社」。鄭超麟回憶托派歷史不足的地方是他1931年被補,在國民黨監獄中關押了六年,1937年8月釋放後又去了山村教書,直到1940年才回到上海參加托派中央工作。所以從1931年被捕後至1940年這段時間,他對托派的組織情況和活動是不知道或知道得不多,而對托派分裂後,鄭超麟王文元的少數派——國際主義工人黨的主張與活動,又敘述得很少,鄭超麟在少數派的刊物《國際主義者》、《新旗》、《建立》發表的大量文章,沒有一篇收入在《文選》內。

              ***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10月24日(《第三次入獄梗概》寫的是1966年10月24日批鬥鄭超麟,這是記錯了的。1966年下半年和1967年上半年是監獄看管人員的批鬥,1967年下半年才進行獄中犯人批鬥)鄭超麟在托派小組裡第一個被批鬥。經過十多天的批鬥,最後鄭超麟被逼承認自己是反革命,對他的批鬥才結束。過了一段時間,接下來批鬥托派犯人的第二個、第三個。

    鄭超麟承認自己是反革命是在批鬥的壓力之下被逼承認的,思想上並沒解決問題。解除嚴密管制後,他馬上寫申訴給法院,要求為托派平反。法院對他說,如是他個人提出申訴要求平反法院可以受理,為托派平反法院不受理。

    鄭超麟又寫信給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要求為托派平反,沒有回音。在他臨終時,把《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的信》要求為托派平反的信交給上海政協人員轉給中共中央,也是毫無結果。在他出獄後的十多年寫了不少論證中國托派不是反革命的文章,為蘇聯托派,托洛茨基等人平反的詩《丁字碑》(「丁」即「T」——TROTSKY托洛茨基),(註)他祈望在生前爭取到托派平反,死也瞑目了。可是他一切申訴請求平反毫無結果,他是含恨於九泉了。

    鄭超麟在《托洛茨基「平反」了麼?》一文中,引用了1936年8月「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蘇聯中心案」蘇聯法院的判決書並未對托洛茨基、謝多夫判刑,只是「在蘇聯境內發現該父子行蹤時,應立即逮捕,交由蘇聯最高法院軍事法庭審判之」。既然,對托洛茨基、謝多夫沒有判刑,也就沒有對托洛茨基、謝多夫平反的問題。不錯,「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蘇聯中心案」沒有對托洛茨基、謝多夫判刑。但是,1938年3月「反蘇右傾托洛茨基集團案」,缺席判處了托洛茨基、謝多夫死刑。所以托洛茨基、謝多夫亦應該平反。後來,1988年托洛茨基、謝多夫得到平反了。

    鄭超麟從蘇聯法院在「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蘇中心案」沒有對托洛茨基、謝多夫判刑,結合鄭超麟等托派未決犯,鄭超麟認為,就沒有平反的問題了。這是不對的。鄭超麟也記述了管理托派犯人的工作人員對鄭超麟說:「你們沒有判刑,不是沒有罪,是有罪的,他們判了無期徒刑,你們是頭頭,該判什麼刑?」。1979年6月,對托派人員解除嚴密管制,恢復公民權或給予公民權,恢復自由。政府工作人員一再申明:「釋放你們,不是你們沒有罪,你們是有罪的。」既然是有罪的,關押了二十六年半,鄭超麟等四人未判決犯,不是不用平反,而是應該平反。

    鄭超麟非常關心有關托派平反的文章。原人民出版社社長曾彥修在《華夏縱橫》(1997年第2期)發表了《還歷史的真面目》。文章寫道,陳獨秀是抗日的,並非是漢奸。蘇聯托派案全是假案,中國的肅托案「湖西托派案」、「王公度托派案」、「王實味托派案」,「全是假案」。

    鄭超麟寫了《曾彥修所作〈還歷史以真面目〉一文書後》。認為曾彥修的「中國肅托案全是假案」是包括1952年12月的「肅托案」在內。這是曲解了曾彥修的「全是假案」。其實,曾彥修所說的「全是假案」,是指「湖西托派案」、「王實味托派案」、「王公度托派案」……等等,對解放後的托派,曾彥修說得很清楚,他完全同意唐寶林所說的解放後托派是反革命集團。

    1952年12月的「肅托案」,曾彥修也就不認為是假案了,就不包括在「全是假案」之內。會造成這樣明顯的曲解,只能說是由於鄭超麟祈望托派平反心切所致。

              ***

    鄭超麟對蘇聯社會性質、國家性質與托派的正統觀點完全不同。1949年末他就寫了《國家資本主義論》。說蘇聯是國家資本主義,在《文選》所收錄的多篇文章,也有作這樣的論述。他舉出了列寧在《論「左派」幼稚性和小資產階級性》論及的國家資本主義。列寧列舉的蘇聯經濟成份有:1.宗法式的農民經濟,2.小商品生產者經濟,3.私人資本主義,4.國家資本主義,5.社會主義經濟。

    列寧在這裡所說的「國家資本主義」是指出租給外商經營的企業經濟。列寧最初對出租給外商經營企業抱有很大希望,可是接受承租的外商寥寥無幾,國家資本主義形成不起來。當時農民經濟、小商品生產者經濟佔很大份量,可是社會主義經濟仍然佔主導地位。

    拿列寧的國家資本主義作依據作為蘇聯是「國家資本主義」論斷,是站不住腳的。

    鄭超麟從「國家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為「幹部主義」、「斯大林式的資本主義」。這樣的觀點集中在《論新資本主義》(第二卷),《一九九二年提綱》(第二卷)、及《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世紀》(第三卷)中。

    鄭超麟的《幹部主義》,是在獄中學習反修文件「十評」時就形成的思想。很可能由於斯大林的「幹部決定一切」引發他的「幹部主義」。鄭超麟說蘇聯是幹部主義社會,官僚就是幹部,幹部屬於資產階級的一個階層。幹部佔據了政權,掌管了國家財產,佔有剩餘價值(即剝削勞動人民);它不同於傳統的資本主義,而是斯大林式的資本主義。由此而得出,蘇聯是資產階級國家,不是托派所說的墮落的工人國家;蘇聯是資本主義社會,而不是托派說的蘇聯還存在十月革命的成果公有制(即列寧所說社會主義經濟)。由此,如果外國軍事入侵蘇聯,就不是托派所主張的「無條件保衛蘇聯」了。

    鄭超麟把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經理不但有管理權還有行政權,是資產階級一個階層,以此來作為類同於蘇聯幹部——資產階級階層。這完全是牽強附會。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的經理只有企業的管理權,並沒有對資產的決定權。股東的董事會才有權決定分紅計劃,企業與別個企業合併……等等有關資產的事情,而蘇聯官僚層,不但有管理權而且還有資產的處理權。

    是的,蘇聯官僚層佔據了政權,掌握了國家財產,掌握國家財富(包括剩餘價值)的分配權。官僚把很小一部分國家財富佔為己有,通過高額薪俸、特別津貼、官僚特權享受設備完善的住宅、療養院、廉價商品的方式佔有。官僚佔有的剩餘價值還是很有限的,完全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剝削工人所佔有的全部剩餘價值(除了納稅之外)。官僚在職時所享有的特權,在去職後就一切都被取消了。住的公房還給國家,高額薪俸改為退休金或養老金。所以官僚層——幹部看作資產階級,蘇聯是資產階級國家,是資本主義社會,是不符合實際的。

              ***

    鄭超麟在《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世紀》一文中,提出「二十世紀資本主義仍在發展,社會主義革命沒有成功」的問題。

    鄭超麟首先從馬克思論述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問題談起。他說馬克思所列出的擴大再生產算式,第一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有一部分產品超出第二部類(生產消費資料)所需而賣不出去,馬克思始終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盧森堡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把第一部類賣不出去的那部分產品輸送到前資本主義地區。故此資本主義能繼續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能繼續發展。前資本主義地區把這部分產品消化了,就逐漸建立起資本主義生產。當前資本主義地區轉變為資本主義生產時,就不再需用第一部類多餘出來的產品了,資本主義就沒有發展的餘地了,就要為社會主義所代替。

    這樣對馬克思列出的擴大再生產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生產成分的比例算式的理解是錯誤的。馬克思列出生產成份的算式,只是為了研究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進行的情況。馬克思明確的說明這些算式的成分比例是假定的。既然是假定的數字構成的算式所得出的結果就是假定的結果,不是真實的結果,那就不應該拿它來解釋「二十世紀資本主義仍在發展」的問題。

    資本主義必需擴大再生產,才能使資本主義能延續下去。但是擴大再生產會造成生產過剩,不論第一部類的產品以及第二部類的產品都賣不出去,那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一百四十多年期間就發生了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多次。如果以國內市場無法容納產品的銷售來說,那是資本主義國家「全部生產力已經發揮出來了,」資本主義該死亡了。資本主義為了能延續下去,就必須擴大市場,主要的向國外爭奪市場。兩次世界大戰無非是為了爭奪世界市場、瓜分世界市場的鬥爭。不但把產品推銷到經濟落後的國家,而且把產品滲入到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為了佔領市場,就要生產價廉物美有競爭能力的產品,在這樣生產的要求之下,就必需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今天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就是在生產要求刺激之下急速發展的。所以世界市場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資本主義的生命線。

    鄭超麟又引用恩格斯《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導言》所說的「歷史清楚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的狀況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因為1848年以後資本主義有了很大發展,足以證明資本主義經濟「在1848年還具有很大的發展能力。」鄭超麟以此來說明二十世紀資本主義能夠繼續發展,甚至還有繁榮昌盛,就是「資本主義還沒有成熟到可以剷除的程度」,所以二十世紀社會主義革命沒有成功。

    馬克思對法國1848年無產階級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和恩格斯的看法有不同的。馬克思認為是無產階級還不成熟,還沒有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革命。

    以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在1848年除了英國之外,在歐洲大陸無論法國、德國以及其他國家,資本主義在不同程度上成長起來了,還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法國、德國還沒有發展到高度。但不應該以無產階級革命沒有取得勝利反過來證明是由於資本主義經濟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無產階級革命是需要具備有一定發展程度的資本主義經濟條件才能實現的,但並不需要等到資本主義有了高度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尖銳化才能進行無產階級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就是一個具體的例子。俄國十月革命時資本主義還未發展到高度,而無產階級革命卻取得成功了。馬克思恩格斯一直認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已經發展到階級矛盾、階級鬥爭尖銳化的程度,即無產階級革命的經濟條件已完全成熟了,但是英國不但在1848年,甚至到現在二十世紀末從來沒有發生過像法國1848年六月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俄國十月革命那樣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哪就當然不是因為英國的資本主義還未成熟到足以被剷除的程度了。

    鄭超麟又引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即《資本論》)所說的話:「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以此來說明二十世紀資本主義仍在發展,而且繁榮昌盛,證明資本主義全部生產力還未完全發揮出來,社會主義就不能代替資本主義了。

    在二十世紀資本主義為什麼還能繼續發展?是不是資本主義全部生產力還未完全發揮出來?

    馬克思早已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點:它一天也不能停止生產,它要不斷地更新,不斷地用新技術與新的生產方法來代替舊的生產技術和舊的生產方法。危機破壞了一部分生產力之後,又重新發展起來,繼續它那週期性的危機、復甦、繁榮、停滯、危機這樣的方式發展下去。如果社會主義革命沒有取得勝利,資本主義依然繼續它那週期性的發展下去。

    所以,資本主義有了發展與擴大,不能反過來證明資本主義還未成熟到足以被剷除的程度。資本主義發生危機就是「資本主義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完全發揮出來」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達到尖銳化的程度;就表明資本主義已成熟到足以被剷除的程度。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後,資本主義在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已成熟到被剷除的程度,甚至落後的俄國資本主義「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就爆發了社會主義革命,而且獲得成功。德國資本主義比俄國發達得多,但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失敗。革命失敗的原因也就不能歸於資本主義還沒有成熟到被剷除的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仍在發展,而且還有過經濟繁榮,特別表現在廢墟上發展起來的經濟大國德國和日本。戰後資本主義得到大發展是由於戰爭破壞生產力,正如危機破壞生產力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遍及歐、亞、非洲,戰爭所造成的破壞是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無論廣度與深度都大得多。戰爭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又破壞了大量的物資,戰後就需要大量物質來恢復被破壞的地區,那就要擴大生產,加速生產來填補戰爭所消耗了的物資,和恢復被破壞地區所需要的物資。於是資本主義又得到了繼續發展的條件,而且戰後有過資本主義繁榮的時期。

    在二十世紀,除了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之外,所有資本主義先進國家都沒有爆發社會主義革命或社會主義革命不成功。客觀條件(經濟條件)成熟了,而主觀條件(無產階級條件)還未成熟。

    馬克思總結法國1848年革命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無產階級還不成熟,尤其是沒有無產階級的政黨來領導無產階級鬥爭。

    在二十世紀,無產階級政黨建立了,但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無產階級走改良主義道路而不是革命道路。及後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出現了,但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互相排斥,有的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甚至使用武力來消滅別的無產階級政黨,因此,無產階級四分五裂,加之以蘇聯在斯大林統治之下,倒行逆施,大大破壞社會主義聲譽,減弱了世界人民嚮往社會主義的信念。

    社會主義的客觀條件早已成熟了,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革命能否成功,就要看主觀條件是否成熟。

    我們要記住:一天社會主義革命沒有勝利,資本主義還是繼續它那週期性的危機、復甦、繁榮、停滯、危機這樣的方式發展下去。

 

    1999年9月9日

 

註:托派第四國際書記處寫信給蘇聯,提出建立一座托洛茨基紀念碑,用金字刻上托洛茨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