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法會補選談到特首的推選

                         振言

 


    2000年9月立法會選舉前爆出了程介南以權謀私的醜聞,但特區政府為有利於親中、保皇的政治勢力而制訂的政黨比例代表制條例,以及不能退選(雖然仍有其他一些情況可以退選)的規定,致使部份選民因要投民建聯名單而使它的第一位候選人程介南仍可當選,儘管當時民建聯已在鐵的證據面前不得不承認醜聞而公開譴責了程介南、撤去其黨內職責。這樣的選舉條例是非常荒謬、侮辱選民的,充分暴露出特區高層的無遠見及無能。在程介南當選而立即提出辭職後,當局決定於12月10日舉行補選,以填補這個席位,從而要浪費幾千萬港元的港人血汗錢和龐大的人力。

    補選的參選者,主要是民主派和眾多法律界等人士所公開支持的余若薇,與代表民建聯的鍾樹根,其餘4位獨立參選者實力微薄,這實際上是余、鍾兩人的決戰,他們基本上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政治觀點立場,余及其支持者要走的是擁護民主、人權、法治的路線,鍾走的是擁護京官、保衛特首的路線。

    補選結果,余若薇得到10萬8千多票,得票率52.1%;鍾樹根得7萬8千多票,得票率37.6%,比余若薇少3萬多票,得票率低4.5%;儘管在這次競選中,民建聯已經傾全力出擊,有如曾鈺成所坦言的:「過往補選歷史上,從來未試過成個黨走入去『砌』。」鍾的宣傳品充斥港島各處,宣傳車不斷開動,出動全黨及其支持者(包括有20萬會員的工聯會和文匯報等)力量去進行這次爭奪戰,企圖全力保住立法會內程介南辭職而懸空的一席位。他們將這次補選定性為「愛國愛港」與「抗中亂港」之爭。鍾樹根在其傳單上影射余若薇(指她的競選顏色——綠色代表「偏激對抗力量」,「穩定確現危情」);但在公開論壇上,對於後者的質詢卻無法舉出任何事實來支持其指責。從鍾樹根選前定下10萬票目標而結果差兩成多這點來看,他是逃不過多數選民的雪亮眼睛的!

    余的勝利不但挫敗了民建聯的意圖,而且,對民主派今後在立法會內的鬥爭,也將會產生頗大的作用。因為,在分組點票時,如果她信守競選諾言,則民主派在其中的一組(「地區直選及選舉委員會」組別)將會擁有30票中的15票;又如果加上可能的「獨立」議員一兩票,便會獲得該組別的多數票,打敗該組內的親京、保皇派;即使另一組(功能組別)給後者佔了多數,也難以通過後者提出的議案。這也是對親京的臨立會成員為親京保皇派度身定製的立法會表決機制的一個打擊。

    這次補選結果反映出大多數港人追求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願望,和對一人一票直選立法會全部議席及行政長官的訴求。這同時也證明了現行的立法會和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是違反多數港人追求民主的意願的;立法會的名單投票制及其不准退選的規定、立法會的分組計票機制等等,都是有害無益的。在補選結束後全港必需重新展開對政制和以上各種問題的討論,迫使當局徹底改正回歸3年多以來在這些問題上的不民主的錯誤。這就是從此次補選中得到的最重要啟示。

    但港府的做法卻與上述的正確道路相反,不但不提出進行這些討論,反而突然公佈了有關《行政長官選舉條例草案》的立法建議,由800人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第2屆行政長官。這樣仍然由小圈子來選出,又一次剝奪了全港市民的應有普選權利;而即使是這樣子不民主的推選,政府高官一直都不肯答覆是否選委會兼有推選特首的功能,直至今年7月產生的選委會和今年由選委會推選6名立法會議員時,仍是避言選委會有無「雙重功能」。這使人懷疑政府是在選擇對董建華當選連任的有利時機時才作出宣佈。而在上述宣佈後,許多挺董的大富豪和政界要人都爭先恐後地聲言支持董建華連任,看來是北京高層已作出欽點的決定,人們便加以響應,而不顧香港大多數市民的反對意願,從而在變相地委派出的800名選委的小圈子中,董建華將可穩定地得到多數而連任,又一次寫下了香港史上不民主的另一頁!

    2000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