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協議為中國資本主義復辟舖路
梅茵
對於中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事,美國終於結束了長期的反對態度。
作為交換美國分期削減入口配額的代價,中國同意對外開放農業、製造業道路和金融服務業的市場,撤銷外資不得擁有高科技公司超過49%股份的限制。此外,外國銀行今後可以立即在中國各地開辦商業服務,以及在5年內可以開設存戶銀行。
在1998年,中國總理朱鎔基同意不貶值人民幣,以挽救世界經濟大瀉。結果是令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只有單位數字的增長,是20年來最低。按中國官方發佈,是年增長率只有7%。而按國際貨幣基金會估計,更只有5.5%。此外,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也從前一年的700億美元下降至500億美元。
為了彌補海外市場的損失,北京在1998年8月宣佈一項龐大的國家投資計劃,包括投資1千億元人民幣予基本建設,及向國營企業提供1千億元信貸以維持生產。不過,國家對經濟作管制之重新確認,給共產黨內部的衝突,不論在經濟和政治方面都帶來了意義重大的後果。
朱鎔基希望減低國營部門,以在經濟方面全面為資本主義復辟作準備。但官僚中有另一份人作出反對;當國家恢復對國營部門的津貼後,後者在意識形態和政治方面皆得到助長。
新中國首次經歷到通貨萎縮:物價、投資、銷售和利率皆全線下跌,與此同時則是貨物大量囤積、銀行存款大量增加。
對北京的領導層而言,給予日益虧本的國營部門更大宗的津貼,是中國復辟資本主義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世貿組織的交易,就此乘虛而入。朱鎔基由於無法開展國內經濟,在政治上打敗其他官僚對手,便轉而向帝國主義求援。如此,中國將撤除外資對製造業投資的限制,容許外商的零售活動,大幅削減入口農產品的徵稅,並規定國營工業購買較國內供應廉價的外來生產資料。中國向帝國主義廣開龐大的市場和物資,對中國境內境外具有深遠的含義。
中國共產黨的政權,它之箝制中國工人階級的能力,是植根在其對中國國營經濟的控制,及以農民為軍隊的社會基礎。
強行驅使中國進入資本主義復辟的決定性的一步,將對成千萬成億人民的生活帶來可怕的威脅之餘,也將同時損害到官僚的獨裁專政,從而讓工人能乘勢起來,與政權算賬。
朱鎔基之選擇走資本主義復辟的道路,也將為能夠制止這種革命鬥爭的發展開闢道路。在這場革命鬥爭裡,工人階級不應和那些死硬的斯大林派和將領們打交道。
唯有工人控制和工人民主,才有可能挽救中國瀕臨淪落為世界跨國公司和跨國財團的耍樂場。全世界的5分1人口住在中國——對全球資產階級來說,這代表著無限制的利潤,足以讓整個資本主義順順利利走到下一個世紀。唯有一個嶄新的革命共產主義政黨,才能制止資本主義這個走勢。中國工人階級爭取權益的鬥爭,可見是多麼的任重道遠。
(史丹譯自《工人權力報》1999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