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抗爭的破與立

小點

 

踏入2020年,超過100萬香港市民無懼政權暴力威脅,上街示威遊行,延續著從去年6月以來的大規模動員。抗爭運動的口號,也從香港人加油演變為香港人抗爭。

警察越來越暴力的鎮壓,特別是11月對中大和理大的狂暴進攻,讓運動越來越認識到雙方武力懸殊,以武抗暴代價沉重,不能解決問題,運動需要另找出路。

抗爭運動從街頭走進社會的轉捩點,是民主派在11月區議會選舉大勝,與此同時,黃色經濟圈開始流行,工會更成為重要組織方向。這幾方面的發展,讓抗爭運動從街頭反抗暴政,深化為在社會多方面組織力量,走向更深層更持久的抗爭,從破走向立。

破,是打破政治冷感,擺脫依賴惰性,不再接受現行制度秩序,反抗政權和既得利益者精英統治。

立,是行動起來,團結、組織自主的力量,探索民主、自治的途徑,本著良知、博愛,爭取一個能尊重生命、彰顯公義、貫徹公平的新社會。

破,正如香港警察的聲譽「一舖清袋」,可以瞬間發生。

立,卻不能一蹴即就,需要長時間艱苦建立,是一個起伏不一的持久過程。在缺乏清晰的前景和途徑的情況下,更需要參考歷來世界各地抗爭例子,例如羅賈瓦(Rojava)的自治經驗,迂迴探索反思,從多番失敗與成功經歷之中,積累經驗教訓,爭取美好的將來。

從抗到爭的發展

抗爭運動的口號,從香港人加油、反抗、報仇,演變為香港人抗爭,反映著運動不同的階段。

香港人加油,源自6月反送中兩次過百萬人的示威。雖然迫使政府暫緩修例,但在北京加強「全面管治」的路線下,香港政府也嘗試以更多途徑加強鎮壓。

7.21是一個轉捩點。港府除了以「暴動」罪名加諸在西環示威的「暴徒」,更讓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警察袖手不理。警黑合作,並沒有取得震懾的效果,反而導致警民關係決裂,抗爭口號也改為香港人反抗。

港府不但沒有退讓,反而採取了不斷升級的武力手段,「以暴製亂」,警察越來越多使用催淚彈、布袋彈、橡膠子彈以至實彈鎮壓,加上喬裝挑釁、縱容黑幫橫行、使用法庭禁制令等,多方面打壓市民,造成了不歸的局面。尤其令人憤慨的包括8.31太子地鐵站警察恐怖襲擊市民、封鎖消息,10.1真槍擊傷中學生,還有懷疑陳彥琳、周梓樂及其他人被警方殺害、被自殺、被跳樓,還有更多的被捕者被私刑、被強姦等等,激發香港人要報仇。

警察狂暴的鎮壓和市民武力反抗,在11月警察攻打中文大學和圍堵理工大學達至高峰。中大對峙當天,警察在全港共發射了4,693發彈藥,包括2,330發催淚彈,理大圍城第二天更發射了7,647發彈藥,包括3,293發催淚彈。從6月至11月底,共發射29,863發彈藥。到今年115日共拘捕7,019人,學生佔4成。

持續多月的警察暴行和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的英勇抵抗,在各國媒體的廣泛報導下,在國際社會造成重大反響。美國一項民調顯示,超過一半人同情抗爭者,迫使美國國會和特朗普迅速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香港政府和背後的北京政權也不得不暫時收斂瘋狂的暴力場面。

1124日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取得壓倒性勝利,建制派大敗,清晰地反映了市民對政府的取態。

然而,中港政權並沒有改變鎮壓市民的路線,只是採取了較隱蔽和多方面的恐嚇,包括以大規模包圍拘捕來震懾抗議的市民,加強對公務員、教師和其他階層的恐嚇,以及打擊星火同盟、凍結其戶口等等。

今年元旦,超過100萬香港市民無懼政權暴力威脅,上街示威遊行,延續著從去年6月以來的大規模動員。抗爭運動的口號,也演變為香港人抗爭。

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被駱惠寧倉卒取代,反映北京不滿中聯辦之前的做法,希望駱能改變局面。然而,在加強全面管治權的大前提下,儘管作出小恩小惠籠絡人心,但政權以武力鎮壓的政策並沒有改變。即使北京有意在經濟民生上作出改善,但在各方面既得利益勢力抗衡下,任何解決經濟矛盾的措施也會成效有限。更何況這次抗爭運動的目標和動力並非直接是經濟性的,而是從一開始的反修例的政治要求,進而是反抗警察和政府的暴力鎮壓,主要動力更是對前線抗爭者的人道同情支援。

政權的鎮壓和市民的反抗,逐漸形成長期拉鋸的局面。

從街頭抗爭到社會組織力量

抗爭運動從6月大規模爆發到71日佔領立法會,顯示了光是和平遊行是不足夠的,「是你教我們,和平示威是沒有用的」。勇武抗爭者武力對抗政權,和理非也諒解、同情和以各種方法支援前線武力抗爭。

警察越來越暴力的鎮壓,到11月對中大和理大的狂暴進攻,讓運動越來越認識到雙方武力懸殊,以武抗暴代價沉重,不能解決問題,運動需要另找出路。

抗爭運動從街頭走進社會的轉捩點,是民主派在11月區議會選舉大勝,與此同時,黃色經濟圈開始流行,工會更成為重要組織方向。這幾方面的發展,讓抗爭運動從街頭反抗暴政,深化為在社會多方面組織力量,準備走向更深層更持久的抗爭。

民主派在全港18個區議會之中取得17個的大多數,這個重大勝利,是廣大市民向政權表態,實質上也讓民主派主導了未來四年的區議會運作。以往區議會被建制派壟斷,控制地方資源,扶植親政府組織,削弱居民自發的動力,避免居民起來爭取權益。現在有機會讓區議會民主化、資訊透明化,讓資源可以由居民善用、監察,啟發市民大眾對民生議題干預的動力和進行組織,讓政治進入社區,與民生結合起來。

黃色經濟圈,又叫良心消費圈,在抗爭運動開始後不久已被提出,網店、團購己開始籌備。近月來,市民標籤餐飲及其他黃店,大排長龍進行「懲罰」,更是在多區出現。建制派、港府以至北京都大為緊張,口誅筆伐之餘,更抵制其供應鏈甚至破壞黃店,恰恰顯示其潛在的重要性。黃色經濟圈頂著各種障礙打擊,仍然堅持下去。在貨幣金融方面也出現從中資銀行調走存款和將港幣轉換美金等行動,希望加強壓力。社區貨幣也被提上議程。這些發展儘管仍在初步階段,面對不少困難,但也顯示了市民嘗試以消費者的身份進行抗爭。

工會是工人運動傳統保護自己對抗資本家的方式。去年85日三罷,估計有數十萬市民參加罷工罷課罷市。不同行業和階層的市民,其後也繼續在努力嘗試組織起來。今年元旦遊行首次由工會帶頭,標誌著經由工會組織生產者的方向。將政治抗爭與工運結合的新舊工會,更具有重大意義。官方數字顯示去年下半年有近100個新工會申請。在《二百萬三罷聯合陣線》中,去年底有49個工會,新成立或籌備中的工會有18個,新工會總人數超過6,000人。今年1月底,單是《醫管局員工陣線》的申請人數已超過15,000人。

在社會各方面組織力量的嘗試,結合著抗爭運動一直以來的和平示威、連儂牆、人鏈、各種「和你」行動、民間記者會、本地和國際文宣等活動,令運動逐漸深化,積累更強大堅實的持久抗爭力量。

抗爭運動的破與立

半年多的抗爭運動,市民,特別是年青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也成功迫使港府撤回送中條例、推出一些籠絡人心的小恩小惠等,更讓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大勝。然而它的深層意義遠遠不止於此,而是在於它的破與立。

破,由港府、建制和背後的北京政權一手推動。從政府當初強推逃犯條例,繼而以不斷升級的「以暴製亂」,「以法治國」,對市民,特別是年青人,造成巨大打擊、創傷,令社會重大撕裂。其所作所為,令更多人認識到統治者暴力的真面目。真正的暴徒就是這些統治者。最想社會特赦的,正是這些建制當權者。

破,不斷以血、淚、自由以至生命的代價,在網上、在直播鏡頭前,讓大多數市民看到這個政權、建制的狂妄、虛偽、荒謬。議會由建制把持,立法淪為花瓶;政權橫行,行政專斷跋扈;警察、律政、法官操控法治,司法的不公義,隨處可見。

破,是打破政治冷感,擺脫依賴惰性,不再接受現行制度秩序,反抗政權和既得利益者精英統治。

立,是行動起來,團結、組織自主的力量,探索民主、自治的途徑,本著良知、博愛,爭取一個能尊重生命、彰顯公義、貫徹公平的新社會。

行動!不單是一百萬、二百萬人上街和平遊行,不單是成千上萬從青年到銀髮、醫護、記者以血肉抵擋警棍、催淚彈、子彈,不單是165萬人以選票抗議現行政制,還有無數市民不斷以金錢、物資、精神支援抗爭前線,以各種文宣在本地和國際上推廣抗爭,以及在社區、消費圈和工會組織抗爭力量。

團結!汲取了2014年雨傘運動的教訓,抗爭運動打出「不割席、不分化、不篤灰」的口號,在持續鬥爭中不斷抵抗各種各樣的分化,跨越不同階層、性別、年齡、種族、宗教、文化的分野,促進「和勇一家」,形成「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凝聚為抗爭共同體。團結的動力也讓運動探索如何對不同意見、策略、方向,作出檢討和批評而不分化。無疑,團結抗爭的努力是會不斷受到內外既得利益者或野心精英分化、破壞,例如當權者以至各方勢力吹噓港獨、強調國家,要將「身份認同」轉變為「身份政治」,以分化香港市民與內地受政權鎮壓和蒙騙的人民。以局部的團結將其他人分化、區隔,正是統治精英為了自己而損害他人利益的恆久技倆。團結與否,是被統治者與統治者漫長鬥爭的過程。

組織!勇武抗爭者沉重的代價,促使社會努力嘗試在社區、經濟圈、工會組織力量,結合著抗爭運動一直以來各方面的行動,令運動逐漸深化,減少在街頭對抗警察暴力所帶來的打擊和傷害,同時也可能減少部分激進抗爭者走向恐怖手段和城市遊擊戰的吸引力,讓運動可以連結更廣泛層面,積累更強大堅實的持久抗爭力量。

自主!2014年提出的「命運自主」,也是今次運動的重大議題。政權、警察不斷升級、毫無節制、強弱懸殊的暴力打擊,令人們尋找任何可以制止統治者暴力的方法,在國際社會尋求支援,爭取到美國國會和特朗普緊急通過制裁法案,令港府和北京稍為改變策略,更多以其他方式打擊抗爭運動。但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羅賈瓦突然撤軍,背棄了主力打擊伊斯蘭國的敘利亞民主力量,也令不少人起了戒心,強調最重要的是群眾要建立自主的力量,只有這樣才能打破被人即用即棄的避孕套角色,在兩害取其輕的選擇之外,以群眾自主的第三力量,反抗各方統治者。

探索!19世紀以來,社會主義開啟了人民爭取美好將來的前景。20世紀兩次大戰的資本主義殺戮,促成1917俄國和1949中國革命以及其他殖民地解放運動湧現。但斯大林主義嚴重破壞了這個前景。隨著蘇聯陣營瓦解和中共走向一黨專政的國家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更被吹捧為獨領風騷。各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鬥爭在缺乏前景的情況下,更艱苦地探索能真正符合自己持久利益的方向和途徑。現代科技幫助了資本主義全球化、金融資本壟斷和統治者監控人民,但同時也提供了各地群眾動員抗爭的平台。21世紀資本主義危機加劇,全球社會矛盾不斷爆發。各地群眾抗爭經驗的積累、傳播,幫助了被統治者對美好將來的探索。

 

 

民主!激發香港市民起來反抗的逃犯條例,背後是內地的不民主實況。回歸22年,特別是這半年多,揭示了港式民主的真面目。抗爭運動讓香港市民嘗試建立基層大眾去中心化的多元民主。運動也在探索如何對選出來的代表和賦予公職人員的權力作出監察,包括必需的新聞自由、資訊透明度、公眾知情權等。對2014年「大台」的爭辯,固然顯示了一些人要築起自己的「小台」,但更反映了大眾對由上而下的精英的不信任,要避免他們利用大眾和阻礙大眾發展創意和動力。「兄弟爬山,各自努力」,背後是對各種行動和理念的理解和兼容。更具深層意義的,是運動在探索如何處理社會上無可避免的多種利益、理念、文化、傳統等的存在,讓大家團結在一起,和而不同地組成一個由市民主導的多元社會。同樣要探索的,是各自努力與齊上齊落、民主與統一行動、自由與紀律、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在捍衛個人自由的同時,如何與集體結合,如何從集體利益中體現個人自由。

自治!人民的真正自治,是北京以至全世界統治者最害怕的;人民起來爭取自治的抗爭,是統治者最要暴力鎮壓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50年不變」,是中英統治者當初彼此的妥協,也是給予香港人的糖衣。現實是北京越來越要主導統治香港。「國家主權」成為統治者和精英鼓動、鎮壓和分化兩地人民的工具。自治成為政權越來越飄渺的承諾,卻也可能成為香港市民抗爭的前景和途徑。真正自治的力量,需要市民團結組織起來,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自治的區議會、黃色消費圈、更政治性的工會等,都開啟了新的自治組織途徑,未來更有可能嘗試例如有機農業、良心環保工業、社區互助維修、運輸等的黃色生產圈,擴大自治的範圍和力量。

良知!是人性,是對大是大非的基本判斷。「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知」。抗爭運動不斷超越對個別利益的考慮,讓良知浮現出來。

博愛!是對大家的關懷、愛護,也是潛藏的基本人性。在持續抗爭的過程中,特別是對前線抗爭者的同情和無私的支援,抗拒著資本主義你死我活的競爭、分化和對人性的壓抑。

尊重生命!對比著統治陣營的曱甴論黃色物件等滅絕人性的價值觀和對人權的踐踏,是抗爭者在整個過程中不斷顯示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對個別過火行為的批評也很多從這點出發。要捍衛人權,要尊重和珍惜生命,還要包括尊重和珍惜對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整個地球生態,要制止人類造成的全球氣候轉變和對生態的破壞。香港人的抗爭與世界各地,特別是年青人,對氣候轉變的抗議,都是否定資本主義競爭至上、唯利是圖的邏輯,要發展另一套讓生命能與地球持續共存的價值觀。

彰顯公義!支持抗爭者持續下來的重要推動力,是在傳媒、直播眼見的整個政權建制的不公義、目無法紀。捍衛新聞自由、求證和紀錄真相,令公義得以彰顯,成為抗爭的特點之一。然而,現有的法制基本上仍是基於保護統治者利益的法律。要推翻政治精英統治,由市民制定捍衛大眾利益的法律和監察它的施行,才會實現真正的法治,真正彰顯公義。

貫徹公平!現實中的「勝者為王」、「輸在起跑線」、「強權就是真理」,反映著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傳統等各樣不平等、歧視。自古以來的父系社會、封建傳統、特別是資本主義,都是公平的大敵。要消除對性別、年齡、種族、宗教、文化、教育等歧視及背後既得利益和根源,要靠被歧視者的抗爭,也要社會接納多元,幫助受害者共同爭取,才能貫徹公平。

 

共同爭取美好的新社會

破,正如香港警察的聲譽「一舖清袋」,可以瞬間發生。

立,卻不能一蹴即就,需要長時間艱苦建立,是一個起伏不一的持久過程。在缺乏清晰的前景和途徑的情況下,更需要參考歷來世界各地抗爭例子,迂迴探索反思,從多番失敗與成功經歷之中,積累經驗教訓,爭取美好的將來。

環顧世界,2011年阿拉伯之春,開啟了全球新一輪抗爭。儘管未能取得重大成果,仍然留下經驗、教訓。2019年各地廣泛的抗爭浪潮,顯示資本主義危機深化,大量群眾,特別是年青人,起來反抗統治政權、抗議經濟危機、全球暖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羅賈瓦的經驗。從2011年敍利亞內戰爆發到現在仍在努力奮鬥的羅賈瓦自治運動,結合庫爾德、阿拉伯和其他民族,在組織人民保衛力量婦女保衛力量對抗侵略的同時,強調地方自治、婦女解放、民族共融,推行以合作社為基礎的各種民主自治機制。羅賈瓦自治經驗,值得我們深究與借鑒。

回到香港,2014年雨傘運動被鎮壓下去,卻觸發2016年魚蛋革命的勇武抗爭。2019年以來大規模群眾對抗政權的抗爭,亦顯現了彼此在武力上強弱懸殊和勇武抗爭的局限。踏入2020年,抗爭運動在無忘初心、堅持五大訴求之餘,實際上正在建立群眾自主的基層力量,發展、探索、反思未來的路向和前景。

香港人持續的抗爭,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嘗試,譜寫著歷史的一個章回,也會啟發全球各地群眾互相交流反抗統治、爭取自主的抗爭經驗、教訓,共同為一個美好的新社會加油努力!

20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