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最终报告:一份假借民意的推销书

 

 

(转载)

 

 

吴耀驹 


 

 

早前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下称小组)向政府递交土地大辩论的最终报告,建议优先落实18个土地供应选项中的8项,当中包括短、中及长期建议,合共可提供3000公顷土地,远超政府当初预计2046年所缺乏的1200公顷土地需求。而于8项建议之中,不乏争议性较大的3个建议:包括以只收回部份粉岭高球场场用地、以公私营合作发展新界私人农地以及假借民意认同东大屿都会填海。

 

粉岭高球场:权贵继续有波打,基层继续捱贵租!

对于整个土地大辩论中呼声最高的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选顶,报告只建议先收回32公顷(约19%)高球场作兴建4600住宅单位,而余下的140公顷高球场土地,则留待政府就检讨私人游乐场契约时「作通盘考虑」后决定是否收回。小组指先收回部份高球场土地是基于发展土地需要兼顾「体育发展」及「房屋需求」,但粉岭高球场一直被批评为只供权贵打球的「富豪花园」,园内设施、服务例如果岭索价动辄数千元,高昂收费及开放时段等问题根本令大众难以体验或参与高尔夫球运动,亦有高球教练曾指失去粉岭场高球「不会对精英运动员造成太大影响」。而于众多公众意见书中,不少商界高层更直言高球场乃是供他们谈生意的地方,若收回建屋将影响其业务,可见高球场并非如小组所言完全是体育及房屋的对立,而是一小撮富豪霸占公地,以牺牲普罗大众居住、安老、医疗等权利,来换取自身利益及享乐之用。

发展土地不单需要处理居住问题,更要顾及迁入居民的需要,提供小区配套以解安老、康乐、幼儿照顾等需求。民间团体所倡议的发展方向并非只为解决居住需求,包括社民连在内的土地公义联合阵线提出将170公顷高球场用地当中的四分之一用作兴建四万个公共房屋单位,其余四分之三用地则用作兴建院舍、综合大楼、医院、学校及交通等公共设施。

粉岭高球场作为现有土地供应来源之中最为完整及收地时间最短的方案,理应全面收回作整体规划之用,但如今小组建议收回部份高球场用地,只会令新发展小区的规划变得零散,小区不仅会因配套不足而衍生各种问题,更会加重附近地区公共设施的负担,得不偿失。

 

 

 

公私合营与东大屿填海:预设立场假咨询

而另外一大争议,莫过于如何发展新界被刻意荒废多年的农地。小组建议采用公私营合作的机制发展这些私人土地,将审核申请交由独立机构把关,此方案看似与林郑于施政报告提出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中,以土地及建设咨询委员会作审核单位不同,希望以公开、公平及透明的机制释除公众对「官商勾结」的疑虑。但实际上仍是同样回避了批评公私合营的核心问题:为何有公权力不用?不以《收回土地条例》作尚方宝剑收回新界农地,反而以公私合营方式让发展商「农地变黄金」?

社民连及其它民间团体于土地大辩论期间一直倡议动用此把尚方宝剑,以农地定额赔偿方式强制收回农地自行规划发展。报告倡议以公私合营方式释放地产商于新界囤积多年的千顷农地;却对另一种收地方式《收回土地条例》诸多借口甚至自相矛盾,一方面说《土》「有其法律上的制约」,暗示条例或会在发展公共房屋以外的其它公共用途时引起争议;但另一面却指出政府一直有引用条例作发展私人土地,用途不限于公共房屋,包括兴建道路、学校、公园、医院、福利服务大楼等基建及小区设施。其实小组早对公私合营有预设立场,咨询开展初期小组主席黄远辉在接受传媒访问时已大打开口牌,在毫无民意基础下主动提出政府有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于政府架构以外的机制处理公私合营模式,可见最终报告只不过是为当初预设立场添上假民意罢了!

而此伎俩亦同样出现在整合有关东大屿填海公众意见之中,报告中只列引量化研究中问卷及电话调查分别62%58%受访者支持填海的数据,但对于质化研究中6.9万份意见书有多于九成反对东大屿填海的结果,报告却只字不提。而自林郑宣布「明日大屿」计划以来,民间一直对计划的填海成本、利益输送等问题批评不绝,及后更引发万人上街游行反对「明日大屿」填海计划,种种民意反弹亦在报告中全无踪影,其目的彰彰明甚,就是要借助报告中的假民意合理化「明日大屿」计划,好让林郑能以此强推填海大计,配合国策以及迎合中港资本。香港的土地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若然政府运用公权力果断收回地产商囤积之千顷农地及粉岭高球场,早已可足够其所估计的1200公顷土地需求,又何需动用上万亿的公帑来填海造地?所谓土地大辩论,只不过是为合理化林郑及一众地产商的掠财大计而设,一份假借民意的推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