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 著 石 頭 過 河?

 

大進


 

        今年「六、四」悼念所引發的爭拗,對香港的政治團體,清楚展示了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怎樣去面對中共政權?

        廿七年前,中國學生和市民的反貪腐運動風起雲湧。香港學生組織「學聯」和民運人士積極支援,提供金錢及物資,甚至跑到天安門去串連。八九年六月四日,運動最終被血腥鎮壓。「學聯」和香港民運團體成立「支聯會」,希望能繼續支援中國民主運動。

        這麼多年過去,部分香港人曾經很自豪。因為在中國境內,每年就只是在香港,仍有這麼多人走出來,公開譴責中共政權的暴行。維多利亞公園點亮的燭光,反映出對當年犧牲抗爭者的思念。不過,這一切都在褪色中。

    學聯退出支聯會、十一間大專院校學生會不參加維園悼念活動、學生覺得悼念應有個終結、有學生又甚至覺得支聯會的悼念活動,是欺騙群眾的感情......這些尖酸的批評,都是匪夷所思。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政權並無改變,卻因經濟力量增長,近年變得更跋扈囂張,對香港入的民主訴求,全面封殺。「民主回歸」和「一國兩制」等等建基於一個中國的概念,在2014年,被國務院的《一國兩制白皮書》和「831人大決議」打得稀巴爛。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失望之餘,否定以往的策略,自然另謀出路。況且香港回歸以來,連番施政失誤,民怨沸騰,又受「強國」自由行旅客衝擊,年青人尋求本土身分,來抗衡中國這個「他者」,是可以理解。

        時光倒流廿七年,當時香港人自視為同胞,以愛國情懷去支持中國學生。「愛國」這名義在一般人心目中,有很大的正當性,亦出師有名。但實際可怎樣做呢? 雖然當時曾流傳過一些激烈抗爭建議,例如:擠提中資銀行、籌錢買軍火等等,似乎都只是一時意氣之言。而就算是計劃中較激烈的「三罷:罷課、罷工、罷市」,也因支聯會的領導層,恐怕出現騷亂而臨時取消。支聯會綱領之一的「結束一黨專政」,初初提出時亦引起很多爭論,質疑應否直接挑戰現政權。

支聯會能夠怎樣跟中共對著幹?公眾所知不多,稍為了解的,便是拯救民運分子的「黃雀行動」,以及試圖打破內地新聞封鎖。但這些都只是支援性質。或者主流大眾的看法,並未想像要提昇到主體抗爭的領導角色。支聯會以至其他海外民運團體,最可做(或公眾所能知悉) 的,便是製造輿論壓力。但在現實政治中,單靠批評痛責和道德感召,又何曾損害政權?

        當年青人摒棄上述的路線,究竟怎樣才可取得實質成果?在部分「本土分子」心目中,既然中國是一個他者,沒有需要去關注中國民主化,這應是他們國民自己的責任和取態。不過,香港不理會中國的事情,本土分子是否就可自由地,去建構香港的制度甚至建國?這似乎是將中共的「河水井水論」,放到最完美的情況來看。六四之後,中共亦有藉這個觀點來唬嚇香港人:不要把香港變成反共基地。可惜這個觀點明顯難以站得住腳。沒有人相信中共政權「會」和「要」遵守這個承諾。香港回歸後的發展,亦証明中共沒那麼克制。無論你有否行動,中共怎樣也會伸手進來。

        在「大一統」思維的中共政權看來,相對於傳統民運團體,是更難容忍要求高度自治以至獨立的本土分子。誠然,追求政治理想之士,不會怯於對手的強勢,歷史的發展也必定有起伏。在後「雨傘運動」的形勢下,一直以來和理非非的議會抗爭,像顯得蒼白無力。不過,部分本土分子提出的勇武抵抗,內涵是怎麼回事?是野猫式洩憤,抑或是具策略的游擊戰,甚至乎是全面(包括武裝) 對抗的一部分? 似乎仍然有待商確。在強大國家鎮壓機器面前,抗爭者勇武極也會相形見拙。如果他們宣佈要全面對抗,亦可能再不能公開活動。若發展到這些景況時,他們又是否已有後著?

中共政權可以是墮落的官僚層、黨商勾結利益集團、香港的新殖民者、一個霸權強國...... 視乎你從那個角度去分析,香港政治團體要跟這隻巨獸爭民主,有甚麼策略?由只是從旁吶喊,到跟它玉石俱焚之間,尚有甚麼選擇?亦怎樣才能牽動廣大群眾? 是否暫時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