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災難四年後,印度鞭打一匹核能死馬
普拉夫爾·比德維(2015 年 3 月 21 日)
本文清楚地評述了印度媒體的狀態,這些媒體的大多數都掩蓋了福島核災難依然持續的真相,到3月11日,福島核災難已經滿四周年了。同一媒體卻迫不及待地報導印度政府將在2020
- 21年增加國內核能發電能力兩倍的計劃,報導在奧巴馬最近訪問印度的期間,關於核責任問題取得的"突破"。
在現實中,沒有任何突破 — 只有空空妙手 — 用行政備忘錄代替冗長辯論後立法頒佈的相應法律。這一招,刻意以印度的公共利益為代價,討好美國的核供應商,有悖議會的意圖。但它還是無用。只要存在責任因素,現在被日本資本控制的西屋公司和通用電氣,都不大可能向印度出售核反應爐。
至於計劃的發電能力的三倍,那只是一個華麗承諾和低劣行事的既定模式而已: 如果原子能部1967年的計劃實現的話,到2000年印度就有 43,500 兆瓦的能力;可它有的只是 2,700 兆瓦!三倍的假定意味著 19座反應堆將在六年裏開建並完工,而全球的平均施工時間是10年。要進口八個反應堆,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像承包傑塔普(Jaitapur)核電廠反應堆的"核電巨頭"阿海琺(Areva)這樣的公司,都瀕臨破產。
更重要的是,從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以來,印度政策的制定者和設計者,脫離現實,癡迷於核技術。與寵物神話相反,核電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地萎縮。其在全球的發電份額,從1996年17.6%的峰值下降到 10.8%。其對世界商業化能源生產的貢獻,已從 1984年的 4.5%的槽糕點,跌至新的糟糕低點(4.4%)。
2002 年全球範圍內運營的核反應爐達到438座的頂點。目前是 390座。[1] 幾十年來,未見有重大的核技術革新: 170座反應堆 (總數的 44%) 已使用了30年或30年以上。但只有65座新的反應堆在興建,比一年前少了4座。十多年來,核反應爐資本的費用上漲了一倍。在一些國家,三年裏,經營成本上漲了16%,而可再生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每個月都變得更便宜。
福島核難,世界上最嚴重核事故[2],可能敲響了全球核電業的喪鐘。它殘酷地暴露了甚至發達社會也負擔不起的核風險,使得核能到處都不被接受。2014年,在日本沒有核反應爐發電 — 自 1963 年以來的第一次。福島清理需要四十幾年時間,而費用高達$2000億。沒有銀行或保險公司支持核電 — 除非有資本主義政府的特權補貼。
因為印度一般的國內安全紀錄(本身極為惡劣)情況,還有其高昂的成本 — 傑塔普(Jaitapur)核電廠發電成本為每度電15盧比,還有破產的馬哈拉施特拉消費者 — 以及它所面臨的各處的普遍反對,擴大核能發電將是印度犯的歷史性錯誤。普遍的反對將是各處核活動的最大障礙:它直接針對公眾挖坑建核設施,引發嚴重的關於決策的民主性問題,因為這些決策關係到能源、人民的需要和否決他們認為不安全專案的權力。
核電沒有什麼必要 — 風能和太陽能每年在全球以高於25% 和 40%的速度增長,其發電成本接近基於天然氣或煤的電力,而且它們的模組化和靈活性使其有無與倫比的多功能性。
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