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法拯救世界脫離危機

吉恩•薩努克


 

在北美和歐洲遭受重創之際,中國頂住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依靠的是結合龐大公共開支,低利率和消費補貼於一體的救助計劃。中國的增長率在2009年達到9%,在2010年爲10.4%,把亞洲和拉丁美洲拉出其危機。它也設法把失業率維持在可容忍的水平。在2010年,中國甚至超越日本,按照國內生産總值計算,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從總體上看,中國的崛起似乎不受次貸危機的影響。

再仔細一看,真正的問題擺在前面。中國工人不再能接受過度的剝削。2010年夏天,罷工浪潮蔓延。工人爭取增加工資,爭取改善工作條件,爭取組織和談判的權利。自2010年中期以來,通貨膨脹,特別是食品價格的上漲,使工人的生活百上加斤,政府擔心不滿的浪潮會發生。最重要的是,政府正竭盡全力,防止阿拉伯國家的任何民主革命蔓延到這裏。雖然中國的整體情况完全不同,但這些民主革命向中國勞動者表明,即使是最惡劣和最强大的獨裁統治,也有可能被推翻。

 

中國對第一階段經濟衰退的抵抗力

    到目前爲止,危機對中國和亞洲的影響,已經被限制住(薩努克Sanuk2008年)。不像歐洲銀行,亞洲銀行沒有過度地捲入次級抵押貸款和有毒産品中。除韓國外,亞洲國家並不依賴短期資本和銀行貸款爲其經濟提供資金。她們不像東歐國家或希臘那樣陷入債務陷阱。她們大多數,特別是中國,已經積累了巨額的外匯儲備,能够對付2008年底發生的資本外逃。因爲北美和歐洲的需求低迷,亞洲國家主要受到的是出口下降的打擊。一般而言,衰退的影響,對最開放的亞洲國家較大,因爲她們的出口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上,而美國是其重要的買家。舉例來說,製成品出口佔馬來西亞的70%左右,在泰國和柬埔寨則超過40%,中國、韓國、菲律賓和越南約爲30%,但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則少於10%。這些特點,解釋了爲什麽亞洲的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三個最大和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2008年和2009年間,都沒有經歷過單季的衰退。這三個國家有韌性,最重要的是中國,它是亞洲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引領了2009年第二季度的快速反彈,導致了比世界其它地方强得多的“V”形經濟復蘇。

    首先,爲了應對出口下降的衝擊,亞洲國家推動了前所未有的救助計劃,該計劃不同於1997-1999“亞洲金融危機”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的使危機進一步惡化的結構調整計劃。中國救助計劃的規模令人注意:5850億美元,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13.3%,爲期兩年。平均而言,亞洲國家公布的救助計劃總額爲國內生産總值的7.5%,而G7國家的救助總額只佔國內生産總值的2.8%。此外,亞洲的救助計劃,更注重公共開支而非减稅。平均而言,亞洲國家救助計劃的80%專用於公共開支的增加,而G20國集團國家的這個數字平均只有60%。唯一的例外是印度尼西亞,減稅是主要的。這些公共開支,伴隨著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亞洲各國央行的平均利率下降了2.25點,是上次危機期間的5倍多。由於銀行系統繼續運作,這對經濟增長産生了積極的影響。在越南和中國等國家,擴張性貨幣政策發揮了主導作用。在中國,公共開支從2007年的23%略爲增加到2008年的26%,但在2009年回落到21%,在2010年救市計劃正式結束時,甚至回落到17%。從總體上看,公共開支並沒有起到克服衝擊的關鍵作用。事實上, 2009年信貸擴張達到31%,在2010年下降至-4%,因爲中國政府决定使經濟降溫,以防止銀根的放鬆誘使一個新的投機泡沫。

          第二,家庭消費保持穩定,因爲危機期間就業率沒有大幅下降。在亞洲國家,危機時期的失業率通常不會猛然增加的,因爲除了少數幾個國家,那裏一般是沒有失業救濟金的。産業工人失去了工作,只要可能,就會試圖去服務業找工作,或是做自雇工作,或者返回到農村。中國的情况尤其如此,2008年的冬天,成千上萬的出外打工者回到內地,呆到20092月的新年結束後。2009年春天經濟復蘇,他們很多人返回城市找到工作,得到的工薪更多。第三,同許多嚴峻的預測相反,從20089月至20092月,中國的出口儘管下降,但並沒有大幅下滑,並且由於世界貿易的復蘇,很快地調整過來。鑒於中國出口品的進口組件的含量很高(約50%),所以進口也會下降相同的比例,因此使貿易經常賬戶幾乎總是正的,只是數量較小而已。這既表明了中國抵禦外部衝擊的韌力,同時也暴露了弱點。

 

不受世界其他地區影響的亞洲神話 

    中國快速的貿易成功,得益於其組件裝配中心的作用,這些組件是亞洲其它地方製造的,大部分在日本和南韓製造,少數在東南亞製造。在中國組裝的最終産品,大部分運往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和北美。爲了較少受到美國和歐洲危機的影響,東亞和東南亞需要吸收其最終産品的主要和增長的部分。雖然危機發生以來,東亞內部的貿易有進展,但尚未達到可以緩和全球貿易萎縮的地步。儘管中國在2010年越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幷且在其國內生産總值的絕對值上趕上美國,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仍然遠不能取代美國,美國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如果我們考慮到中國人口總量,根據目前的狀况,人均收入將在2550年的時間內趕上美國。在2005年,大部分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位於沿海,占中國人口的42%,如果現在只考慮該地區,那麽在1020年的時間裏,就可能趕上美國。由亞洲開發銀行最樂觀估計,按照目前的速度,22個歸類爲“發展中的亞洲”的亞洲國家,到2030年,其消費將超過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所有這些預測,都依據樂觀情况,並且遠離目前的國際危機。爲了不受世界其它地方的影響(至少相對而言,因爲在現今全球化的經濟中,沒有可能出現一個完全自治的地區),亞洲,首先是中國,必須重新平衡其經濟,離開出口帶動型的增長,轉而注重國內市場。這只能在三個條件得到滿足時實現。首先,中國必須部分重估匯率,降低進口價格,從而降低爲國內市場産生的商品的成本,减少出口利潤。其次,最重要的是,中國必須顯著提高城鄉勞動者的實際工資,使國內消費水平可以從目前極低的水平(相當於GDP35%)上恢復過來。這是極爲敏感的决定,因爲國有和私營企業超額榨取工人而賺取的巨大利潤,中國的資本家和官僚集團習慣於活得像肥猫。第三,中國必須提高其目前的低水平利率,以抑制資本密集型産業的極高額投資,調整經濟,使其有利於國內服務業,如教育、衛生、住房、文化和休閒,滿足大多數中國人的需要。有勞動密集型産業,能够産生數以百萬計的就業機會,這是中國需要的,而且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引起的污染低於工業性污染。中國已經朝這個方向取得了進展,但離目標尚遠。

 

中國能否抵禦新的衰退?

    2011年,國際金融危機進入第二階段。歐洲的危機非常嚴重,而美國的情况也不是太好。第二次經濟衰退正來臨,世界貿易將會有新的滑坡。中國和亞洲的出口將再次受到打擊,問題是:中國和亞洲是否能够再次運用大規模的救助計劃抵禦新的貿易萎縮?對此有悲觀的理由。中國和亞洲國家不能每隔兩年就展開大規模的公共開支或大規模地擴大信貸。上次救助計劃已經引生了尚未解决的問題:在中國的情况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激增,通貨膨脹,房地産投機和證券交易的泡沫也大幅增加。同美國和歐洲一樣,中國銀行將必須用公帑來挽救。同美國和歐洲一樣,總是勞動者爲政府買單。在中國,拯救負債累累的銀行和地方當局將要花費很多錢,如果勞動者要這樣或那樣地買單,那麽面向內需的再平衡目標將會長期延緩,中國能把世界拖出危機的神話也會遲遲不見。

 

參見:

安德森(Anderson),喬納森(Jonathan),2009年,“中國的儲蓄神話”,遠東經濟評論。

阿齊茲(Aziz),賈漢吉爾(Jahangir)和崔麗(Cui Li),2007,“解釋中國的低消費:被忽視的家庭收入的作用”,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文件:3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華盛頓。

巴爾達契(Baldacci),埃馬努埃萊(Emanuele),卡勒嘎熱·喬瓦尼(Callegari Giovanni), 寇地·大衛(Coady David),丁鼎(Ding Ding),庫馬爾·曼莫漢(Kumar Manmohan),托瑪斯羅·皮特羅(Tommasino Pietro),胡加楚(Woo Jaejoon),2010年,“中國公共支出中的社會方案和居民消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文件,財政事務部:2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華盛頓。

布蘭查德(Blanchard),奧利佛(Olivier)和佳瓦茲·弗朗切斯科(Giavazzi Francesco),2005年,“重新平衡中國的增長:三種手段。”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系 37,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

 

 

 讓·薩努克是經濟學家,亞洲問題專家 。他最近組織了IIRE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國際研究和教育學院)經濟學家研討會。

 

 

 

本文譯自《國際觀點》,442, 2011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