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泡沫
破謎
中國已經進入金融資本階段,過剩的虛擬資本紛紛湧向房地產。即使中國政府三令五申宏觀調控過熱的泡沫經濟,可是新舊年交接之間,中國房地產價格依然居高不下。
國家統計局2010年12月10日發佈資料顯示,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7.7%,漲幅比10月份縮小0.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5286億元,同比增長18.6%。杭州楊家牌樓地塊和枝江旅遊度假區地塊分別以每平米25735元和每平米37069元成為住宅和商業兩個新的高價地塊。武漢土地市場高價地塊,總價、單價雙雙溢股,底價5.9億元的兩個地塊,成交價漲至13.18億元和10.2億元,均打破高價地塊單價記錄。雅居樂以50多億元人民幣拿下南京兩地塊。置信實業以樓面價每平米3.7萬元競得溫州大學地塊,刷新全國土地拍賣紀錄。廣鐵集團以86億元取得廣州鐵路南站地塊。上海寶山工業園區潘涇路東側、羅涇鎮B1-4兩幅住宅地塊,分別以86.7%和110%的高溢價對外出讓。
12月6日,武漢聯投以每平米8755元拿下武漢武昌新生路地塊,刷新2周前由九龍倉(8063元/平方米)創下的最高單價紀錄;12月9日,上海青浦趙巷地塊最終被和記黃埔新成立的子公司以每平方米21648元的樓面價競得,溢價率高達192%;12月16日,廣州保利地產拿下兩幅地塊,成交總價35億元,其中一塊地樓面地價達20605元/平方米,刷新單價紀錄。
2010年12月16日新華網,國土資源部、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通報2009年度全國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情況。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說,2009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反映的突出問題,主要包括部分地區違法用地問題比較嚴重,一些市、縣違法佔用耕地面積占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總面積的比例超過15%。重點工程項目、部分行業用地違法嚴重。國家和省級重點工程項目違法用地面積33.04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5.02萬畝,分別占全部違法用地面積和違法佔用耕地面積的45.05%和54.72%。涉農違法用地分佈廣泛。僅農村建房違法用地就達1.3萬宗、5.1萬畝,占全部違法用地宗數的38.83%、面積的6.9%。
根據2011年1月8日《新京報》,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說,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同比增加70.4%。有業內人士表示,2.7萬億創了歷年新高, 比中國122家中央企業2010年的利潤總額1萬億元人民幣還要多一倍以上。2010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8267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34038億元,增長32.9%,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70.5%。
2010年12月16日《國際金融報》引述資料顯示,中國高速增長的房地產市場成為外資在華逐利的重要領域。中國1-11月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累計達到917.07億美元,同比增長17.73%。僅房地產領域1-11月FDI 201億美元,同比增長48%。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佈資料,1-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中,利用外資656億元人民幣,增長59.0%。商務部同一天發佈的資料顯示,11月共有114家外資房地產公司向商務部外資司報備成立新公司,希望通過增資或者以並購的方式進入中國,該數量是10月的2.71倍。商務部1月18日發佈資料,2010年全國累計吸收外資1057.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不僅是外資,其實勞動力也漸次流向第三產業,造成第一及第二產業慢慢衰弱。根據2010年11月25日新華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指出三個產業就業人員的比重將達到37:28:35,與“十五”末的44.8:23.8:31.4相比,第二、三產業比重較大增加,非國有經濟就業的比重將由74.6%增加到78%。
根據2010年12月21日《杭州日報》引述中國社學科學院2010年12月公佈的《住房綠皮書》,對35個大中城市的住宅價格泡沫進行統計,平均房價泡沫為29.5%。統計顯示一線城市中泡沫最嚴重的是北京,泡沫成分占實際價格比例將近50%,廣州則屬於“存在一定的泡沫”,泡沫成分占實際價格比例不到30%。
2010年12月16日<中國證券報>,對當前房價水準,75.5%的居民認為“過高,難以接受”,是有調查以來的最高值(調查於2009年1季度起增加了關於房價的相關問題,資料數列始於2009年1季度)。對未來房價,43.3%的居民持上漲預期,比上季上升6.8個百分點,接近於2009年4季度的最高點。未來一季持購房意願的居民占16.2%,較前兩季小幅回升,但仍處於調查以來低位。
2010年12月19日,國土資源部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堅決抑制少數城市地價過快上漲趨勢。國土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指出,政策主要強調還是強化落實,通過控制住房用地供應總量,把握供地節奏和時序,優化供地結構,堅決打擊囤地炒地閒置土地等,落實調控的措施。另外,採取一些特別的加強性措施,包括“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等‘三類用地’未達總量70%的年底前不得出讓大戶高級商品住宅用地”以及“溢價率超過50%的地塊上報”等。同時,規範房地產用地出讓行為,避免出現超面積出讓、捆綁出讓、“毛地”出讓,住宅用地容積率小於1的土地。
2010年12月28日,中央電視台節目《新聞1+1》指出,土地財政難以維繫。“土地財政”造就“征地—賣地—收稅收費—抵押—再征地”的模式,其中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資料顯示,2001年—2003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9100多億元,約相當於同期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的35%;2004年,收入近6000億元。2009年達到1.5萬億元,相當於同期全國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6%左右。在有些縣市,土地出讓金占預算外財政收入比重已超過50%, 有些甚至占80%以上。
“‘土地財政’一般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讓土地使用權的收入來維持地方財政支出。”中國土地學會副會長黃小虎說,實際上,土地出讓後,地方政府還能獲取包括建築業、房地產業等營業稅為主的財政預算收入,這些收入全部歸地方支配。僅此兩項就占到地方稅收的近四成。在一些地方,“土地財政”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二財政”,有的甚至成了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說,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和政府信用是金融機構看好的優質抵押品。近年來,特別是在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上,地方政府獲得的抵押貸款增長較快。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而賣地收入是還貸的主要來源。
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黃小虎批評:‘地方的經濟發展依靠土地財政,這種發展方式本質上是負債。有的地方沒有這樣的盈利,將來會形成社會的壞賬,成為社會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指出,2010年一至三季度土地出讓金收益是1.68萬個億。地方財政賣地錢占到收入的60%,‘這個地過去都是農地,實際上在很多地方政府成了賣地的一個大公司,這是不正常的。’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設計的<征地之後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投資者拿走大頭,占40%到50%,城市政府拿走20%到30%,村級組織留下25%到30%,而最多農民拿到的補償款只占整個土地增值收益的5%到10%。
2010年12月26日人民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回應政府調控房價的成果的問題。溫家寶說,將從兩個方面繼續加大調控的力度,第一,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2010年保障性住房大約為580萬套,已經建成370萬套,明年將開工的是1000萬套,這也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和棚戶區改造。第二,抑制投機,主要是利用信貸的杠杆,並且加強對土地的管理,土地要首先保障保障性用房,對於投機的土地使用要嚴加管理。”
鑒於近幾年的實際情況,雖然中央多次施行宏觀調控政策,命令全國各地遏止房地產不斷狂升,但是幾乎全無效果。重要原因是各級黨政經官員,利用國家大印鈔票引發通貨膨脹之際,給予地產商貸款買地炒作而從中謀利。地方政府對中央有關政策陽奉陰違,不切實執行。今後能否改變局面,實成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