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海軍與李鴻章》一書有感

 

方明理

 


 

最近,偶爾得見二十年前出版的《海葬》一書的修訂版《大清海軍與李鴻章》。此書詳盡剖析清朝末年甲午海戰期間中日雙方朝野的思潮、處境,道盡雙方當時對攺革、引進外國技術、國際關係的情況和中日兩國維護本國利益的策略,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中國在18881988年的100年間,經歷了外國侵略、朝代改變、內戰的深重苦難,始終未有一個脫離苦難的方向是原因之一。本書以100年前的清廷腐敗無能、軍隊中的腐敗與100年后的中國軍隊中的腐敗相比較(當然不能用政府作比較,不然此書絕無出版的可能),說明中國現今對改革開放的當務之急,與時俱進之切。

李鴻章在這100年之中以“賣國賊”著名。本書以李鴻章的敏銳目光,切中時弊,但因其漢人身份和忠君思想限制,變得心餘而力不足,雖盡全力,但無法抵禦日本的野蠻侵略。從書中節錄的李鴻章的奏章中可以看到一個極之愛國的李鴻章,可以說這是一本為李鴻章洗去“賣國賊”罪名的書,最后為國家利益而担上“賣國賊”的罪名。也以此讓中國人民看清歷史人物,不要人云亦云。

可喜的是,國人現已有人正視歷史,分析歷史,可嘆的是李鴻章“賣國賊”的罪名要背負100年才有人加以洗脫。

誠然,歷史可作平心靜氣地評說,但當朝的歷史,還是有極多的“禁區”。1949年建國以來,或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只要是對共產黨不利的問題,一律都不准提及,也就是所謂“禁區”,或叫黨的“機密”,那管你是否對國家有利。若有觸及就是“顛覆國家罪”,死路一條。不開黨禁,能有多少客觀評論呢?

難以想到,李鴻章在百年之后,人們還能還他一個清白,稱之為愛國者。

在百年近代史之中,有多少中國人,因為各種原因離郷別井,流落世界各地,人數難以統計。固然其中有因國內貧窮、戰亂而出外謀生的民眾,其中有一部份是清末民初懷著“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希望中國能做到國富民強,到外國學先進技術報効祖國;至學成之后、準備歸國之時,遇到國共內戰,不能在國內作科學研究和建設工作而留落外國,所學所作的成果亦留落異郷,何以報効祖國呢?

共產黨立國後,歷次的政治運動,亦製造了一大批流落世界各地的華人,其中不乏“鎮壓反革命”、“土攺運動”、“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 他們並非不愛國,只是對共產黨的作為“畏而遠之”。這表現在70年代后:

歷次運動偷渡到香港的人們可以回鄉探親祭祖,帶回大量物資,當年廣東省的電視機,十有八九是這批人帶回國內的禮物。

允許台灣民眾歸國探親祭祖時,大量的內戰時期的老兵紛紛回郷尋親訪友,告慰先祖。

89年民主呼聲高漲,一貫政治冷感的香港市民對“六四”事件的關注,並自願自發地作出開埠以來最盛大的遊行支持中國的民主發展,比美以往的“五卅運動”遊行。

近年的四川大地震,引起海外的華人關注,作了大量的工作和捐款,真正是一方有難百方支援。

共產黨立國60週年,當然是要慶祝,若以人的年齡來說,己是進入老年時期,但對一個國家說來,還是極之年輕。慶祝之時對70年代以前犯的過錯輕輕帶過或隻字不提,70年代后的成績就大大宣揚,是否有“文過飾非”的嫌疑呢?

誠然,現代中國領導人亦已有可喜的進步,對某些事情亦己實事求是,如己懂得提及“數典忘祖”的問題,對台灣已不再說文革時代的“國民黨反動政府”之類言詞,對國民黨當年抗日戰爭的浴血戰史亦已公開表述,對某些說過的錯話也已開始公開認錯。這是不可否認的。

若然當今的領導人能為共產黨歷次的重大錯誤的受害人公開平反,承認錯誤(當然,責任應由歷代的領導人承担),將會挽回共產黨在中國人民心中的信任,也能喚起大批流落海外的華人的愛國心,則國家幸甚。

中國人有多少人可正確答覆如下問題:

歷次政治運動是對共產黨有利還是對國家有利?不正常死亡人數如何?中國經多次政治運動己成最多人旅居外國的國家,其中多少人是有才能應能為國家作貢獻的呢?

總之,從此書所述的可能聯想得更多。在此將書介紹給各位,有時間不妨一讀。

 

《大清海軍與李鴻章》中華出版

作者:錢鋼

出版社:中華(香港) 書局

出版日期: 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