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的政策取向
趙 京

我九十年代在日本工作時,唯一訂閱過的報紙是日本共產黨機關報《赤旗》。《赤旗》本身沒有多少新聞價值,只是使我通過它對那些我相當瞭解的日本事務的報導,比較全面地認識日本共產黨的政策。那時,除了日共所有的日本政黨都參與了政權的輪換交易,透過日共,不失為一個觀察、欣賞的好視窗。例如,當我讀到《赤旗》首先報導日本首相細川簽字的一個日期為九月三十一日捐款收據時,我意識到這個沒有政策、沒有實力、只靠清新形象登臺的泡沫政客的末日到來。

《華爾街日報》是我在美國訂閱的唯一報紙。從去年八月以來,我每天花一、兩個小時研究比較,收穫不小。除了其商業影響外,我主要觀察它的政策取向。這主要從它的A版後面兩三頁的意見欄表達出來。

首先,其非經濟、非商業、非金融的單純政治性的意見幾乎沒有價值,屬於政治宣傳廣告。例如,被趕出聯合國大使職位的John Bolton作為常客,經常就美國的外交政策的焦點問題(北朝鮮、伊朗等)發表違背事實的謬論,與《華爾街日報》相對客觀的經濟金融報導很不合拍。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學者們(多為退職官僚)也以此為陣地暴露他們的自由保守主義主張。政治家本人在此發言,多屬防衛性質。例如John Edwards在民主黨內初選時遭到《華爾街日報》等大力抨擊,不得不來此澄清。克林頓夫人也在此向華爾街示好,但奧巴馬比較聰明,沒有直接撰文,而是由兩位州長為他代筆在此聲明。最蹩腳的是布托夫人,竟然也跑到這裏來向華爾街求援。我當時就預感到她在巴基斯坦的不詳命運。

其次,有些相關政府官員來此作政策性宣示,值得一讀。例如最近美國財務部長Paulson就次級房屋貸款問題,負責金融事務的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就知識產權等問題在此說明,都是為了安定金融業、投資人的擔心。至於溫家寶或胡錦濤那樣級別的人物,就沒有必要到這裏來湊熱鬧了。

第三,具有特定傾向的某些教授、專家常常來這裏露面,雖然不負責任(他們享有言論自由),倒可以聽聽他們的一面之詞。他們主要借此場地為共和黨的經濟、金融政策獻計,基本上以Friedman馬首是瞻,沒有必要認真研究其成分有多少科學性。例如,名氣很大的經濟學論客Paul Krugman因其民主黨自由派色彩,就不能在此發言,他的陣地是對面的《紐約時報》。

第四,有一些曾經在股票市場翻雲覆雨的人物,如George Soros,也常常來作一番哲學式預告,不妨聽之一笑。同時,要注意有一些人是因為持有某行業的股票,來試圖誤導讀者的。

這一年來,華爾街(美國金融市場)經歷了兩大劇變。《華爾街日報》如何報導它們呢?

第一是中國股票的暴發、暴落。《華爾街日報》對此幾乎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報導中通常只能披露一些中國股市的神秘關鍵人物deal makers,完全沒有分析、批判、揭露中國金融非透明、非民主的本質。這表現出華爾街為了爭搶中國金融市場、為了討好中國的上市公司到紐約證券市場來交易,不惜犧牲多年的教訓而置大多數普通小股東(因為美國的幾乎所有員工都通過退休基金投入股票市場)的利益不顧。例如,有一家北京公司Xinhua Finance Media Limited,打著新華的名義來美國上市(代號XFML),給別人的印象是靠新華社的壟斷地位控制中國的財經新聞,其實沒有任何實際業績。

其次,美國金融產業的衰落過程,突顯出美國政府的政策幹干本性。美國的克林頓政府財務部長Rubin和現任財務部長Paulson皆來自最大的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高盛集團),本身就是誰操縱美國財政的證明。在這一次金融危機處理中,由Paulson親自出面,與Fed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把第五大投資銀行Bear Stearns (貝爾斯登)賤賣給JP Morgan(摩根)銀行(我在貝爾斯登工作的同學形容其為“屠宰”行為),把本來管理、監督華爾街的SEC(證券管理委員會)完全當成廢物來對待。Paulson然後又決定今後聯邦儲備銀行可以直接貸款給投資銀行。其實,所謂“投資銀行”,並非從事銀行業務,而是擺脫相關銀行法規約束的投機基金而已。

去年七月,當貝爾斯登的兩個套利(或稱量子)基金破產時,SEC就已經注意到了。原SEC的主任會計Lynn Turner指出:“SEC應該告訴他們向外面尋求資金。如果貝爾斯登那時得到足夠資金注入,就不會發生客戶都來撤資的事情。SEC沒有盡職,其頭腦Cox在今年二月的國會聽證會上以及直到貝爾斯登破產的前兩天三月十一日,一直宣稱SEC滿足於五大投資銀行的現金儲備。問題不是現金不足,而是“信心不足”(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une 23, 2008)。Cox本人在三月十三日貝爾斯登面臨破產被“屠宰”的當天,竟然找不到他。原來他跑到一個大學俱樂部去參加一個官員的65歲生日去了!其實,人們早知道Cox的知識和野心都不在美國的金融治理,為什麼不早點換一個政客(國會議員)呢?SEC6月底才起訴早已破產的貝爾斯登的那兩個套利基金經理。以筆者在與Yahoo等大公司打交道的經歷(參閱http://cpri.tripod.com/cpr12.html等),知道SEC是為大公司服務的。

Paulson用聯邦儲備銀行的貸款通過摩根銀行“屠宰”貝爾斯登,是因為這個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的倒閉會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那麼,這本來要求加強SEC的職責,限制投資銀行的賭博性危害全球的業務,但結果卻演變成縮小SEC機能,擴大Fed的權力,更進一步把美國公民的稅金直接可以填充到投資銀行的全球性豪賭行當。這真是本末倒置,表明美國金融政策為統治集團政治利益服務的本質。

 

200872日 美國 聖拉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