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官商勾结、损公肥私   振言

    


 

    香港在回归后,并有由港人民主治港,而实质上只是商人治港。

    政府高官一直进行官商勾结,把公众利益不断输送给大财团、大资本家,帮助他们大获巨利,许多商人都因此得益,不少人更升上富豪榜,而高官本人也从中获利。这个香港官场毒瘤,早在英帝治港时代已经生长,回归后更加恶化。近几年揭露出的一连串大事,充分证明了这一丑恶事实。

 

一、大贱卖红湾半岛

    最近,由于高官这种劣迹恶行高度激起民愤,一些典型事例被广大市民所揭发而强烈反对,其中最明显的是负责的高官贱卖红湾半岛给大发展商,使后者在今年2月楼市开始上升时,以5.83亿元的成本,再补地价8.64亿元买断业权;到11月底宣布全部清拆、重建优质楼宇时,估计将来扣除全部成本后,可得净利润60亿以至100亿元(如果豪宅价不断升涨的话)。在发展商这样宣布后,立即激起全港市民非常强烈的反对,认为如此把从未住过的7大座簇新楼宇清拆,不但浪费社会资源,制造大量废物,产生环境污染,而且无法教育现在及以后的下一代。市民普遍而强烈地谴责该两地产商只要谋取暴利、不顾一切恶果的意图,民间团体计划要采取一切可能和必要的行动,去反对有关的地产商。在这样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发展商同时也考虑到拆建所遇到的阻难(例如当局可能不批准改变发展总纲蓝图,以致不能重建为豪宅),而且几年后有物业跌价的风险等因素,最后迫于宣布放弃拆建,改为重新研究改装楼宇出售。一场拆建大风波才告稍息。但即使改装出售,业界推算也有近10亿元净利,这反映出,港府如果自行分开出售,也可有如此多收益的。但这一不拆建改变,惹来不少地产商,如恒隆陈启宗便发表谬论,谎称香港是中国最共产的地方,商人是罪人,普选会吓走商人把资金转投别处,等等。如此以危言耸听,胡言乱语,攻击广大的反对拆建红湾市民。

    在这一事件中,必须直接负责的是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他推说预料到房地产会涨价,和地产商会拆建(但在合约中删除了许多限制拆建的条款),竟以非常低的价格大贱卖。这当中有无私人利益输送,损公肥私?已经引起公众质疑,必需由立法会组成独立委员会,或者由政府审计处、廉政公署、申诉专员等进行彻查,以昭公允。但无论会否官官相卫,不作彻查,这首先已反映有官商勾结、贱卖公产的事实,摆在公众眼前了。

 

二、愉景湾被长期霸用

    愉景湾事件,是公众权益因官商勾结遭到损害的长期存在例子。它由离岛区议员容咏嫦经多年调查而去信计署,才得以暴光。审计署在立法会上发表的报告书中,揭发了现仍在发展中的大屿山愉景湾发展项目,由于多项改动,发展商均未被要求补地价,令政府库房损失巨大。

    报告批评,发展商香港兴业,把愉景湾由原先规划的渡假村,改为发展成纯住宅项目,港府郄毋须该公司就修改发展补地价。于85年任布政司的钟逸杰,当时以「发展项目继续按照目前己批的发展计划,而且在原则上并无大改变」为理由,未有将愉景湾更改发展用途,提交当时的行政局或土地发展政策委员会审核。

    香港兴业由商人查济民创立,而钟逸杰退休后,也加入查济民家族的名力集团,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继续大力倡议开发大屿山。(见12月3日、6日《经济日报》)这是当时港英仅次于港督的高官与商人勾结利益输送的典例之一。

    而在11月26日,《苹果日报》已报道:香港兴业无补地价把愉景湾由渡假村发展成住宅事件令人哗然,立法会政府帐目委员会拟介入调查追究。地政总署发言人表示,留意到愉景湾的总纲发展蓝图涉及的改动,可能牵涉补地价,现正进行研究,会视乎结果决定是否采取适当行动。

    愉景湾被霸占的官地并非一小块,而是有4.12公顷,地产商今天仍在继续发展它。在74至94年间,共增加了60万平方米以上地盘面积,致使库房损失了约100亿元的收入。

 

三、领汇化公为私  不利公屋居民

    房委会推行公屋商场及停车场卖给新成立的领汇公司,把公产变成私有化,领汇将来由私人集体操控,可以随意加租,使小商户负可能大大加重;或者租与超级市场,垄断公共屋的民生百货等业,使居民购物缺少选择机会,等等。这是当局明益富商和私有财产者而损害公众,尤其是公屋居民利益的做法。

    因此,公屋居民由两人出头提请法院判房委会违法,申请司法复核,高院和上诉庭法官认为有可争辩的理由,批准复核,但判两居民败诉;而且,在容许上诉时,又接纳房委会律师的专横请求,把应有的28天上诉期限大减为44小时,逾时便失去上诉权利,这使得原诉人难以作上诉的准备,是前所未见的法律上不公平的表现。而在原告人申请复核之前,法援处又拒了他们的法援申请,幸而得到热心人士支持,才得以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又一次证明了:法律和法院实质上是为统治者及大资产者服务的。中国民间一直流行的「官官相卫」、「官字两个口」等谚语,确是一语道破,幸而最后在社会正义的要求下,终法庭拒了房委会及其律师的同一专横申请,不批准后者的限时限刻指挥,而维持28日的上诉时限,从而使领不能依时上市,使原诉人卢少兰的正义得到初步伸张,尽管房委会明年仍可能再行上市。

 

四、数码港独益一家

  港府几年前推行的数码港计划,不实行公开招标,便由负责的高官只给予一间大公司(电讯盈科)单独包办,至今多年由该公司负责租给科技公司经营的面积十分之少。这既表现当局如此的数码港计划既很不公平,只益了单一企业,又大大浪费了土地等公共资源。但当局并有从中得到教训而反省,改变单只给予一个财团的偏帮政策,反而意图在西九龙更大规模地重演。

 

五、西九龙让又要让单一财团独占

    西九龙名义上被定为文娱艺术区,而可建成豪宅的数量,等于5年来售楼数的几倍,可垄断豪宅市场,因此被喻为「得西九、得天下」,而政府受制,议价能力低。

    但政府采行黑箱作业,达致三大财团各提的发展建议书,又不公布详细具体内容,只向行政会议提交几页纸的简报,便要行会讨论,接纳它的单一招标建议,各行会成员只可以查阅有关财务数据,但不公开,从而拒了立法会3大党的公开资料要求,这等于由几个高官一手包办,独断独行,把一幅约40公顷的公地交给一个大财团去掌管,虽然有预先规定财团可占用的建筑物面积比率,都被3份建议书的比率大大超出了。将来独得后,更会逐步出术,蚕食这块「文娱」公地,像上述几个事例那样,终于大量变成「地产项目」。

    许多社会组织和人士都纷纷要求当局公布3个建议书的财务资料,不能当市民甚至立法会议员都是「阿斗」,盲目信任负责高官,要立法会盖上个橡皮图章,授予全权给他们去进行利益输送,以致人们将来损公肥私,文娱艺术的目的荡然无存,有名少实。鉴于大财团唯利是图,才会积聚有偌大的资产,寄望于它能够不谋私利,而热衷于公众的文娱艺术事业,这未免太过天真,等于将公众的巨大资产孤注一掷,作最坏的赌博!

    因此,社会人士都联合起来,成立共同组织,订定合理有效的计划,要求政府公开资料,取消单一招标建议,以集合全港市民的意见,实行民主的计划和监督。这些意见,才是真正有利于推进全港的文娱艺术事业的。

 

六、钟丽帼明目张胆损公肥私

    港府高官离职后不久即转投私人财团或企业,利用过去的有利条件及所知数据替后者服务,这种例子过去已屡见不鲜。最新而明目张违反退休规定「过冷河」制度的,是钟丽帼。她在03年11月从房屋署副署长职位退休,今年4月便出任恒基旗下香港小输业务发展董事,其后频频亮相推销由恒基独资成立的「香港荟萃」提出的西九龙发展大计,香港荟萃是西九龙项目三个入围财团之一,在恒基日前举行记者会、宣传其西九龙发展计划时,她曾一起出席作介绍。公务员事务局局长王永平在她出任该董事前,曾加以批准,显示他也视「过冷河」制度为废物;在被社会指责后,仍说她不涉及利益冲突,实则是「官官相卫」,也会为他自己将来树立可援的先例。本来,高官退休时,原已领有一大笔退休金,和以后享有可观的长俸等,生活完全优哉悠哉。以钟丽帼为例,她已领了430万港元退休金,以后每月可领有长俸7.8万元,又永远享有免费医疗服务等等。如此优厚待遇,她还要急不及待地破坏当局的形式上规定,在被公众指责要求她不要再有利益冲突情事后,她仍强辩「问心无愧」,可见她的心是「良」还是「贪」的,己经毕露无遗了。

    钟丽帼事件表明,港府的法例对退休高官是优待的,正如在任时的薪酬待遇一样,而且,不袛是对钟一人这样。因此,退休高官再就业的条例必须重新检讨,订立严限机制和条款,并须切实执行,以杜损公肥私,维护社会公道。但这是要靠市民发挥力量,才能真正做得到的!

200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