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公,更激化官民矛盾

                           張開


 

      中國資本主義化,使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大行其道,其特色是社會收入分配不公,日益向兩極分化,貧富懸殊,造成民怨民憤日益加劇,結果是社會抗爭頻繁爆發。

 

民間抗爭頻繁

    《華盛頓郵報》引述中國一份內部資料稱,中國2003年發生了58,000宗較大的社會不安事件,平均每日達160宗,而且衝擊黨政機關的事件也頻頻發生。當局的統計顯示,2003年的社會不安事件比02年增加了15%,同10年前相比,更增加了7倍。〈1〉

    04年全年的社會不安事件,還未見到統計數字,不過,單在10月12日至21日這11天內,就有16個市的居民、職工發生了500人以上的抗爭、騷亂,其中,遊行、示威、集會的規模超過3000人、發生警民衝突的就有6宗。〈2〉

    以10月18日爆發的重慶市萬州區的騷亂來說,因有西方記者在重慶採訪,事件得以向外暴光。19、20日新華社《內參》也作了報道:事態於惡化,是18日下午6時至晚上11時,聚集的群眾多達8千多人(11月9日《經濟日報》說有逾萬人),7輛公安車被砸、被燒、抗議幹部欺壓百姓。19日凌晨,成千群眾衝進政府辦公樓,有15個辦公室被破壞。上述《內參》在分析此事件時說:「從事態演變,市民借一宗常會發生的事來發洩、表達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對幹部的反感情緒……。這是社會、政局隨時會發生危機的訊號。」〈3〉

   

漢源農民大抗議

    跟爆發的是四川省漢源縣數萬農民的抗議行動。據《明報》引外電和有關消息報道,由於政府與電站發展商合作,將養活10萬人的肥沃良田說成高山峽谷不毛之地,用14年前的賠償標準來安置受影響的民眾,並動用公安、武警逮捕和驅散不願搬遷者,導致漢源民眾強烈不滿。在多次上訪、請願無結果的情況下,上月(10月)27日晚上,數萬民眾自發前往電站地盤,阻止施工。

    當局調動公安武警鎮壓,民眾因此被激怒。28日,數萬民眾聚集漢源縣城抗議,他們邊高喊「共產黨萬歲」,邊衝擊縣委、縣政府大樓,該縣學校和公家機關因此停課和停工,政府癱瘓,而當地唯一火車站亦癱瘓、省道漢源至樂山公路全面阻斷。法新社引述當地民眾說,衝突中有2至3人死亡,另有許多人受傷送院,而專程趕往漢源的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更一度被數千民眾圍困在政府大樓內數小時。據消息稱,張學忠在了解民眾抗爭訴求後,指示重新制定補償辦法。〈4〉

    中共中央把漢源抗爭定性為「10‧27不明真相的移民大規模聚集事件」,表示不追究參與抗爭示威的一般群眾。這表示:非一般的為首或領導份子要追究。

    鳳凰衛視言論部副總監何亮亮撰文宣稱,中央對漢源事件,如果定性為破壞社會穩定的惡性事件,就應該動用武力解決,可以迅速平定,但是肯定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涉及大批農民,而且目前內地此類因徵用土地而發生的糾紛事件此伏彼起,因此不輕易用強硬手段。〈5〉

    這顯示他也承認這類事件「此伏彼起」,反映出民眾抗爭力量的非常強大。如果再像過去那樣武力鎮壓,在民眾怨憤普遍而激烈的今天,很可能引發星火燎原,難以控制。

 

生產事故高發期和不穩定危機頻發期

    資產階級唯利是圖(部份礦管理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只顧追求更多的利潤,為此加緊剝削勞動力,產生無數的工業傷殘死亡事件。最近,河南鄭州大平煤礦就是一個典例,管理層為了自己的生產金,不管該礦數日前發生大火等不安全危險,仍強迫礦工下井採煤,以致166名礦工遭燒死。10月22日《文報》指出:「其實,不僅煤礦生產安全,全國安全生產的整體形勢均呈嚴峻狀況。據國家安全監管局統計,近年來全國每年發生的各類事故都在100萬起左右,死亡人數近14萬人。」目前正處於「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期」。這也意味是工人抗爭高發期,以抗拒資方的加強剝削,維護自身的權益和生命健康。

    與此同時,中央黨校國情國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連玉明又指出:部份「大中城市也邁入『非穩定狀態』的危機頻發期」。〈6〉

    長期以來,中國的黨政領導對突發事件和危機處理都是採取盡量封鎖或淡化的手法,以致中國的統計數字並不完全。在北京最近召開的上述有關的新聞處理專題研討會上,有專家指出領導不應該用「捂」(封閉)的方式,而必須採取主動態度給予公佈,否則會「導致矛盾進一步激化。」〈7〉這反映出專家對中共封鎖新聞的不滿。

    在9月召開的中共16屆4中全會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其背景就是由於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多」,這是矛盾激化、官民衝突等「群體事件」加劇的婉轉說法。

    11月10日,《解放軍報》發表評論《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勞永的》表示,「一個執政黨如果長期不能取得令人民群眾滿意的政績,不能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較大改善,被時代和人民所淘汰也就成為必然」。「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存亡的決定因素。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權,一旦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援,必然垮台。」〈8〉

    這些警告當然不是無的放矢、無病呻吟,而是反映出中共政權正陷於「失去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的危機中。這個危機主要是由於各級黨政幹部長期享有的政經特權和官僚主義,造成與人民之間的基本矛盾和對立所造成的。

   

最高領導人的對策

    胡錦濤在接掌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和兩個軍委會副主席後發表報告的時候,曾信誓旦旦地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新三民主義」的理念,擺出一副開明的形象。但在今年9月的中共16屆4中全會接任江澤民的中共軍委會主席、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時候,據說在閉幕會議上發表了講話,批評「國內媒體打政治體制改革的旗號宣傳西方資產階級議會民主、人權、新聞自由,散布資產階級自由化觀點,否定四項基本原則,否定國體和政權。針對這種錯誤,不能手軟,要加強新聞輿論管理,不要給錯誤思想觀點提供渠道。」並指摘戈爾巴喬夫是蘇東劇變的罪魁、社會主義的叛徒,蘇聯、蘇共正是在他「西化」、「資產階級自由化」的衝擊下解體。胡錦濤還批評了黨內幹部主張推進政治改革是「製造混亂」。〈9〉

    在胡錦濤這樣地講話10天之後,中宣部根據四中全會精神召開全國媒體會議,下達文件提出二十九條不准報道的內容,包括農民上訪、土地拆遷、官民衝突等。中宣部還明文向各地下達通知,要求各級報「不得擅自報道有關蓄意爆炸、暴動、示威及罷工事件」,只可發新華社統稿。最近,有媒體又報道中宣部下達新的文件,將焦國標、余傑、李銳、茅于軾、王怡等黨內外自由知識份子列入禁止報道名單;御用文人也「拿起筆作刀槍」,對社會輿論討論「公共知識份子」問題,上綱上線大加撻伐;日前中國當局開始封鎖Google的英文版新聞網站。〈10〉

    這些報道如果全屬事實,那就表明,在胡錦濤的領導下,中共面對「『非穩定狀態』的危機頻發期」,仍繼續採用新聞封鎖等手法,甚至變本加厲,尤其是不願作政治體制民主改革,這只能像上引專家所斷言的,「導致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恰恰由於胡錦濤繼續沿用過去的傳統統治方法,社會的、官民之間的矛盾正在不斷地激化。這種形勢,反映在如下兩則報道上:

    其一是:胡錦濤在最近的中央工作經濟會議上,反覆強調「憂患意識」,比諸03年的同樣經濟工作會議上,更在「增強憂患意識」前面加上了「必須」兩個字。他在日前的這個會議上,還列出了當前的4大問題:1.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基礎不穩固,「三農」工作要加強;2.物價上漲的壓力增加,有可能影響經濟和社會穩定;3.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不少,特別是近期的群體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4.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些長期性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要強調體制性改革。〈11〉他這些說法自然是晦不詳的。

    其二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佈「2004—200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分析困擾當代中國發展的六大問題:

1.       農民失地引發社會矛盾。目前中國約有4,000萬失地農民,關於土地徵用的法律制度滯後,土地徵用補償安置費偏低,是造成農民失地後社會矛盾和衝突的主要原因。

2.       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具體表現為不同收入者之間、區域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繼續擴大。

3.       就業形勢面臨長期困難。目前中國每年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2,400萬人。但每年新增的就業崗位最多僅900萬左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4.       腐敗案件不斷出現。高官貪污腐敗已經從生活腐化型發展到貪婪攫取型,……更重要的是需要進行制度建設。

5.       快速發展受到資源狀況、能源供給和環境承受能力的約束。中國人均資源佔有量較低,但利用率郤很低,浪費也比較嚴重,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更遠遠超過環境自淨能力。

6.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高通脹直接影響了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滿意度。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更影響了他們對社會的態度和信心。〈12〉

 

  以上的難題還只是當前存在的許多難題中的一部份。要有效解決中國當前的重大難題,只有進行徹底的民主政治改革,但這已經給胡錦濤堅決拒,因而他所容許的「體制性改革」並不是指「政治制度改革」,就無疑問了。

2004年12月17日

 

註釋:

1〉04年11月7日《蘋果日報》報道。

2〉、〈3〉詳見《爭鳴》11月號羅冰文所引。

 

4〉見11月9日《明報》專訊。

5〉、〈6〉見11月11日《文報》。

7〉12月1日《文報》。

8〉轉引自11月7日《明報》《論壇》歐陽五的《神州點晴》。

9〉、〈10〉轉引自12月7日《蘋果日報》《論壇》張偉國文章的引述。

11〉12月13日香港《經濟日報》報道。

12〉12月15日《文報》載該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