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向伊拉克開戰

         不為石油或自私流血

                                          羅莫、柯里、米勒

 


    目前政府政策的支持者,所謂主張發動對伊拉克戰爭的知名顧問,似已得到布殊的贊同。從9月對聯合國的演講中,很清楚表明小布殊要完成老布殊在1990-91年對伊拉克的戰爭,使他自成為一個大英雄。不管怎樣,除了些少憲法及國際法問題外,加速戰爭已經與永無止境的反恐怖主義戰爭的現實相進行了。

    阿富汗戰爭還沒有結束,美國軍隊仍要駐留一段時間,而且人數也將繼續增加,如同在韓國一樣,結束是遙遠無期,阿蓋達和塔利班並沒有被消滅。阿富汗供給歐洲80%海洛英,當地的盟友都承認,他們不可能也無法制止毒品的流通。卡沙伊(Karzai)總統是如此的脆弱,連自己人的保衛隊都無法建立,而必需依靠美國軍隊當守衛。我們美國的盟友都犯了戰犯的罪行(詳見《新聞週刊》的報道);我們殘殺平民,以及在該國造成血腥敵人的報復行動,最後這個貧窮的國家仍然沒有得到所答應過的援助。

    有人認為,所有這些動亂,美國政府將在轉移另一目標之前,便會將這種混亂的情況澄清,然而在聯合國189個會員國中,近於150會員國就有美國的駐軍。為什麼這個會員國在許多國內都分佈它的軍隊呢?這樣的帝國主義擴張是有什麼目的呢?

    現在我們已伸展到前蘇聯伊斯蘭教共和國,從黑海到裡海,美國軍隊已經建立基地了。這些戰略及油源豐富的國家是布殊以長期的不斷侵略戰爭為代價而獲取的成果。

    絕大多數的人都正在譴責薩達姆‧侯賽因而從不想到他是列根和老布殊執政時期其中之一個最好朋友。美國納稅人民曾給予億萬元的貸款及支撐他。當他侵略伊朗時,不僅我國駐波斯灣的海軍幫助他,並且供給糧食及有戰略性的衛星情報;對他使用毒氣對付伊朗軍隊的事實保持沉默。布殊/列根還發表聲明,說他在伊拉克北部殘殺庫爾德人的報道,沒有事實根據。

    事實上薩達姆過去每次侵犯他的?國都使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卻仍是美國的盟友。

    當然,許多我們以前的盟友(僅以本拉登和諾里加(Noriega)二人為例),薩達姆變成我們的敵人,是因為他太貪婪,欲將整個科威特吞併。

    要檢討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需要更詳盡的篇幅,在此我們只指出當時全世界都是站在我國的陣營。伊拉克不僅為敵人包圍,而且美國及其盟友可以從土耳其、敘利亞、沙地阿拉伯及海灣等地區進攻。該場戰爭的消耗,我國沒有重大的負擔,幾乎全部費用是由日本,沙地阿拉伯及科威特支付。

    現在的情形則大不相同了。敘利亞、沙地阿拉伯、科威特、約旦、卡塔爾都宣佈不支持。進攻伊拉克,美國需要從土耳其侵入北部,用降落傘部隊降落沙漠地帶,和在波斯灣伊拉克領土突出的尖端強行登陸,配合土耳其(它可能殘殺更多無辜的庫爾德人,較少傷害到伊拉克的國民軍)、大不列顛和跟隨以色列的協助。在九月中旬,林斯菲爾德聲言有更多的國家已經暗中同意支持進攻伊拉克,但有誰相信布殊政府公佈的情報有多少真實性呢?

    目前我國能夠控制的圈子及得到支持的各方面是狹小很多;由此伊拉克政權很明白布殊的聲明,這一次是很肯定的,這就是說,如果他真的是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侯賽因無需積極去抑制(如果他沒有,那麼在這世界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十足說謊的獨裁者,如同他侵略科威特時,世界所見到的薩達姆一樣)。這就意味?更大的美國損失及更多伊拉克人民的死亡。

    在目前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除了戰爭耗費將超過千億美元外,石油價格將隨衝突的發展增加,以及最後,不管能否控制整個伊拉克都必須要美國軍隊長期佔領駐守及美國的援助。此外還有中東、以色列及巴勒斯坦衝突的局勢;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人權被剝奪及民族獨立的權利被否決。不管林斯菲爾德、沃爾夫維茲和柏爾利的聲明,侵略伊拉克將造成該地區不可想像的動亂。現在以色列也保證加入行動,誰知道結局是如何呢?

    伊朗和伊拉克現在互相諒解,雖然過去伊朗曾受伊拉克的侵略,千百萬人民被薩達姆的軍隊屠殺,但由於布殊的反「邪惡軸心」政策,他們會測到,附近已經有25萬的軍隊圍集,下一次可能是輪到自己被美國侵犯了。我們不可忘記和忽視,布殊曾允諾可能首先使用核子武器。

    面對這樣危險的局勢,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必需大聲疾呼:我們不要戰爭。今年是選舉年,對議員及參議員進行個別訪問,公開參加其他團體大眾的反戰遊行示威。

    在這退伍軍人日,所有越戰退伍軍人反戰行動會員及支持者應提醒當局,我們繼續要求給予所有退役軍人及戰爭的犧牲者適當的補償福利,不要再當炮灰!

註:

    巴里羅莫(Barny Romo)是越戰時的陸軍中尉,

    戴夫柯里(Dave Curry)是越戰時反間諜情報陸軍上尉,

    米勒(Joe Miller)是東京灣事件發生前夕海軍保安隊員。

    三人現均為全國越戰退伍軍人反戰行動會委員。

(柏青譯自越戰退伍軍人反戰行動出版的《退伍軍人》第32卷第二號,2002年秋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