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選面臨歷史時刻

                        馬卡度

 


    巴西2002年大選踏入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反對黨「工人黨」總統候選人極有可能在這次大選勝出,扭轉巴西政治經濟局面。在最近一次民意調查中,巴西工人黨總統候選人以超過30%領先所有候選人,比起由執政黨組成的聯盟的10%民意遙遙領先。人民倒戈轉向左派反對派的意向,也從工人黨黨內的激進左派「社會主義民主」傾向的總統候選人龐蒂的17.5%得票表現出來。

    巴西現任總統卡爾多索是在1994年當選,期間得到連任。他最初的成功,是挾著反通貨膨脹的方案上台。這個經濟方案,是後來稱之為華盛頓共識的路線的一部份,內容包括開放經濟、公營事業私營化、增加投資、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現代化和減少貧窮。

      新自由派政策強弩之末

    卡爾多索推行這連串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結果,是使國家負債增加,從1994年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0%驟昇到2001年的54%。經濟私營化使巴西再度經歷殖民地化,嚴重依賴出口,受到國際不穩定因素影響。過去數年間在墨西哥、亞洲和俄羅斯經歷的經濟動盪,以及阿根廷目前的貶值風潮等危機,已經在巴西發生回響。對比之下,貧困不減反增,而政府醜聞此起彼落,使人民感到不滿。

    政府在來臨中的大選儘管民意低落,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起死回生之地。執政黨暫時仍未推出總統候選人,但難保一些有意角逐候選人的政府部長會用批評政府政策來爭取民心,扭轉頹勢。

    反對派方面,除了「工人黨」之外,其餘的黨派政綱均與政府的政綱分別不大,所以,要是資產階級決定聯手對付「工人黨」,盧拉也不一定勝券在握。由此而帶出一個問題:「工人黨」應採用什麼戰略,爭取盧拉勝出?「工人黨」的多數和盧拉的選擇是清楚的:儘可能擴大溫和性,及與儘可能多反對派組成聯線。例如,盧拉已經表示,他意欲爭取前僱主聯會領袖、國會議員謝來士作他副手,競選副總統一位。謝來士這個人物,從來與左派不沾邊。幸好的是,由於執政黨今次落選的機會很高,所以許多資產階級反對派紛紛準備推出自己的候選人,致使盧拉不那麼容易與謝來士組成陣線。

         工人黨趨向溫和

    盧拉想藉溫和面目來當選殊不容易,他向來給人的印象並不溫和,再者,阿根廷拉盧政府的災難性下台,也表明此路不通。

    工人黨最近更改黨內選舉總統候選人及黨大會代表的辦法,將由所有有聯繫成員推選,所以,會在產生了這些人員後,才會召開黨大會,而且大會之前便已經有了全國領導層。這是一次創先河的變化。包括「社會主義民主」等左派都反對這種改變,指出這會大大突出領袖個人,並且使黨選舉強烈受到傳播媒介和公眾影響,使黨領袖和黨政治方向分家。

    「社會主義民主」傾向是第四國際的支持者,剛在2001年8月舉行了全國大會。這次大會向「工人黨」呈交了一系列提案,及提出推選龐蒂代表工人黨競選巴西下次大選的總統職位。「社會主義民主」自1999年之後發展迅速,成員增加接近一倍,它的立場一貫是堅持建設「工人黨」,同時批評「工人黨」的政治方向。落實在競選策略上,則是會支持盧拉競選,同時要求他組織左派聯盟。在「社會主義民主」去年舉行的第6屆全國大會,也有邀請第四國際代表出席,反映了兩者關係的重要性。

    (史丹摘譯自《國際觀點》2001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