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緊縮開支 市民被迫犧牲

                         振言

 


    香港政府早前曾公開推斷,01至02財政年度將有656億港元赤字。這個數字有無像以前那樣被大大高估,稍後即有分曉。財政司長梁錦松跟著提出他上任後第一份財政預算案,預料下年度仍會出現452億元赤字,要5年才能達到收支平衡。這預示在未來5年內要大幅收緊開支,把公共開支削減到本地生產總值20%或以下,港人被迫必須為此作出犧牲。

    他本來應該宣佈實行各級累進利得稅,以大量增加收入、彌補赤字的。許多工商業資本家在香港大獲溢利,理應按獲利比例納稅;而且有多個工商業團體也表示同意(或不反對)增加利得稅;但他卻不肯這樣做。

    他提出要各級公務員減薪4.75%,而又否定了高薪「公僕」應削減多些薪酬的合理做法。如果實行18萬公務員和16萬資助機構員工同比率地減薪,這對低中層員工很不公平;他又未與公務員及其工會磋商和參照仍在進行的私營機構薪酬趨勢調查,便單方面作此建議,更激發了廣大公務員及其團體的強烈反對,其中一部份還聲言要採抗爭行動。這樣的反應,迫使高官們不得不轉變口風,以緩和不滿的情緒。其實,必須大幅度減薪的,應該是政府、公營資助機構的首長級和高級人員,他們至今享有非常高的薪酬待遇,單在01年便提高了4.99%,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相類似職務的高層人員;而低級的公務員和資助機構員工的薪酬卻不很高,同比率一刀切地減他們薪,難怪激起他們的普遍反感。而當局這樣做也勢將鼓勵資本家照樣去做。

    他拒絕了環保人士的提議,徵收環保稅,而且連研究工作也不進行,態度保守。他只指出,港府未來會考慮「商品及服務稅」,和削減薪俸稅個人免稅額。這是回應政府委任的研究擴闊稅基委員會不久前提出的報告建議的,這個報告赤裸裸地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維護其利益,而主張由中下階層市民多負擔稅項(因為商品及服務稅是廣大市民無可避免要負擔的)。如果將來實行或部份地實行這個報告的建議,則港府便會進一步擴大貧富懸殊的鴻溝,而不僅僅是沒有表示關切如何去阻止其擴大,縱然這個新預算案在公眾壓力下宣佈一次過地寬免了一年的差餉和水費等措施。

    預算案提出各部門未來4年的開支只有1%的增長。如果這又是一刀切的規定,則對港人的醫療福利等的影響很大。醫管局現時預算02-03年度的收支與政府的撥款預算相差5.82億元,這項巨大赤字要由醫管局自行承擔,雖然它現時仍有10億元左右的財政儲備,但它仍要盡力在病人身上打主意。例如:決定實行急症室收費(一度提出每次收150至200元,從而廢除過去港英時代從不收取費用的市民這項應有福利);考慮不給予病人貴價的新特效藥,門診提高收費及加收藥費每次10元,提高公立醫院內私家病房的收費至成本以上,現有合約制醫生約滿後將不續約,等等,從而影響醫療服務質素及加重病人負擔。

    房委會也預算下年度將有20億元的赤字,估計05至06年的赤字會到32億元,以此作為增加收入、緊縮開支的「理由」,從而會減少興建公共房屋(包括居屋),重新幫助私屋發展,掀高物業和租金的漲風。

    預算案又透露,政府在現財政年度再出售150億元地鐵股份後,會在04至06年再出售200億元政府資產。據了解,九鐵、機場、政府隧道和郵政服務都會在考慮出售之列。這些涉及公共服務的機構一經私有化後,其管理層必然以盡力追逐商業利潤為目的,盡可能經常增收費用,因而大大加重市民的負擔,而收益則落入私人的口袋裡。

    港府是香港最大的僱主和業主,但多年來藉助於外判和中介公司之手(後者從中增多一重剝削),實行低薪聘用員工,以致食環署公廁清潔工被揭發時薪只有7元,全年又無法定假期休息等無良壓榨。庫務署在被批評後雖向各部門發出工作指引,但文職員工仍不受指引保障,有些中介公司把臨時文書助理的月薪定為4千元不到,供應給水務署,每日工作時間則為8時半(3月17日《東方日報》報道)。這是僱主無良的又一例證。

    香港的失業、半失業率不斷在上升,據官方預測行將升破7%。而香港工商業資本家便利用現時失業率持續高升乘機加緊壓搾僱員。據香港僱主聯會的調查顯示,傳統上在1、2月調整薪酬的公司中,有9成員工被凍薪甚至減薪,較對上一年勁升近1倍,並有72%的公司表示未來仍會繼續凍薪。這些公司,很多都並非由於營業狀況差、少賺錢的。

    以大企業的電訊盈科來說,它在97-99這3年內每年都有110至170億元的純利,去年的盈利凈額也近19億元,但仍然不顧員工和工會的激烈反對,繼3個月前裁減3506人之後,再在最近裁去858人,而且聲言未來幾個月還要再裁,這迫使在職員工在工會領導下實行按章工作,以示抗議。由於李澤楷控制的盈科在收購電訊時依靠大量舉債,每年利息支出龐大,去年便逾30億元,使該公司的盈利減少,這等於要該公司員工代盈科付出收購電訊的代價(它在當年合併時,還預先大造聲勢,很不等價地吸取了大量「股民」的血汗投資)。這是香港政府法例在不干預的借口下偏幫大企業財團的最新事例。儘管如此,它還把近年純利減少歸咎於政府之開放電訊業,打破了它長期以來的壟斷特權,香港電訊公司因擁有這種壟斷特權,迫使港人過去必須付出非常高昂的電話等費用。電訊盈科的大老闆仍在留戀這些日子,幻想這種時光會倒流。這個家族過去受益於港英政府的「三高政策」,急劇地推高地產物業價格,暴發成為全球頭幾十位最富有者之一,而全港市民則長期蒙受捱貴租的痛苦,由此充分顯示出香港這個社會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極不合理性質。

    2002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