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多亞:紅色總統上台以後

                         肖軍

 


            十年慘史

    摩爾多亞共和國位於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之間,蘇聯時代以盛產水果蔬菜聞名。資本主義復辟十年,摩國結結實實地上了一堂「資本主義現代文明」課:至2000年為止,全國85%總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平均每人每月收入20-25美元,一半居民月收入不足10美元,而官方公佈的最低生活水準為80美元一個月。1990年工業產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十年後僅佔10%。平均工業開工率為10%-15%,大部份工業企業的機器設備被當作一般的有色金屬變賣出口。水泥、建材、洗衣機、電視機、冰箱的產量降到1958年的水平,而收音機和服裝的生產下降了27倍。農業領域同樣大幅度滑坡:1999年肉類產量同1990年相比下降14倍,奶製品:15倍,黃油:11倍,罐頭:20倍,糖果:5倍,食糖:3倍。工業製成品年產量十年來下跌了10倍,而人均購買力下降了30倍。1990年每人每天從所吃的食物中吸收3,800卡洛里熱量,2000年這個數字下降到1,500卡洛里。1/3的城鎮鄉村居民點中人口出生率僅佔死亡率的兩成,而平均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8倍。4百萬人口中70至100萬人在國外打工,國家預算全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支持,這個小國目前欠外債15億美元。

    十年來國家政權一直由親西方的自由主義知識份子把持,這批人的口號可以歸納如下:「政治多黨化,經濟私有化,文化宗教化,軍隊僱佣化」。目前全國能源通訊等關鍵部門已經三文不值兩文賣給國外大老闆。

    摩國群眾十年前是蘇聯折騰得最起勁的幾個少數民族之一。今天幾乎沒有人不後悔的,確切地說是無人不罵,無人不恨(政府)。權威民意測驗表明,81%居民對生活「不滿意」或「極不滿」,「滿意」或「比較滿意」的僅佔5%。

         城頭變幻大王旗

    2001年2月25日,國會提前選舉,在此以前已佔有40席的摩爾多亞共產黨人黨(一般簡稱摩共)大勝。在101席的國會中摩共贏得70席,按現行法律規定,國家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政府也由議會任命。摩共一躍而成為執政黨。黨魁瓦洛寧於4月4日成為總統。

    摩共成立於1994年初,領袖瓦洛寧作為原共和國內務部長擁有頗多關係。建黨的決定是在莫斯科由俄聯共高層作出的。黨中央官方資料顯示,摩共黨員人數在1997年為5,800人,2000年為1萬人,2001年4月為止已有12,000人。在1,500個居民點中一半以上有摩共支部。目前黨員中30歲以下的僅有500人,30-40的黨員:1,500人,40-60歲黨員:6,000人,60歲以上的約有4,000人。今年4月22日召開的摩共四大承認「青年工作極為薄弱」。民族成份在摩共中大體符合國內民族成份對比:約1/3俄羅斯族人,60%摩爾多亞人,還有一些其它民族成員。黨員的社會身份本來是最讓人感興趣的,但摩共偏避口不談。瓦洛寧在國會選舉前夕的記者會上表示:「我黨是工農、知識份子、自由企業家的黨,我們的目標是鞏固國家政權,因為今天沒有政府,只有一片廢虛」。

    在摩共黨綱中,引人注意的地方是下面這些段落:

    「摩共是工人階級、勞動農民、人民知識份子、全體勞動者的政黨。我黨堅持非資本主義前途的國家發展道路,爭取達到最終目標:共產主義」;

    「我們的現期目標是建設革新的社會主義,恢復人民權力,在允許其他成份存在的前提下,以公有制為主體」;

    「20世紀下半葉,西方國家通過對第三世界的資源巧取豪奪,轉化國內階級矛盾為「南——北矛盾」;

    「蘇共領導在20世紀80年代犯了驕傲自滿的錯誤,脫離群眾,在戈爾巴喬夫路線下驅使全黨和全國落入國家崩潰的深淵之中」;

    「由自由派推行的資本主義化促使社會矛盾激化,教育、文化、衛生系統陷於全面瓦解的狀態中,而政府部門癱瘓,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我國傳統的東正教受到無理壓迫,同時由部份當局高官有意推行的天主教的滲透,造成人民群眾中的文化危機,信仰危機」;

    「在忠於社會主義原則的前提下,我黨堅決反對一切教條主義,主張馬列主義與我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近五年來摩共影響穩步上升,三次國會選舉中的得票量分別為:30萬,50萬,80萬。在地方立法機關中擁有兩千名議員,約佔黨員人數20%。

       共產總統,紅皮白心

    瓦洛寧在四大上作報告時承認:「沒有料到會有這麼多的選票,沒有料到這麼快就上台」。摩共領導層是由原蘇共失意政客組成的,目的是利用廣泛懷舊心理撈取選票,通過議會同資產階級新精英實行整合。3月份由議會批准的政府總理瓦.塔爾列夫是首都一家大型糖果生產加工廠總經理,由於經營有方當選為「全國企業家協會」主席。政府成員大多數為上屆政府舊人,力主經濟自由化的副總理,經濟改革部部長庫庫保留了自己的職位。由摩共派出的三名政府成員分別就任農業部長,教育部長,和第一副總理。

    瓦洛寧在今年年初召集了全國有地位的商人、工業家、銀行家,同他們親切座談。瓦同志保證新政府會全力下調企業稅,創造自由企業制度發展的外部條件。這一許諾在4月四大上被摩共正式通過,納入以大會名義發表的「告全國同胞書」中。在大會發言中,瓦主席宣佈:「我黨的社會基礎是全社會一切有生力量。一切階層。不分敵我」。「摩爾多亞要翻身,我看就得靠那些誠實正派的生意人。私有企業主是今天社會上最積極、最進步、最健康的一部份」。「那些拿無產階級專政來嚇唬孩子的右派評論員是些沒文化的老粗。所謂共產黨主張階級鬥爭的奇談怪論是自由主義者的空想」。在大會召開前夕,瓦洛寧表示:「私有化也好,國有化也好,一切由經濟法則決定」。

    摩共在北部許多市鎮擁有地方政權。他們的具體工作方向可以從下面一個例子看出來:2001年5月25日黨中央機關報《共產黨人》刊登了別利茲市委書記舒加科夫的文章:《我們的競選綱領》。原來今年夏天別利茲市長換屆選舉,地方黨組織推出某建築公司總經理潘丘克參選。主要選舉綱領是這樣的:「需要增加稅收,辦法只有一個:通過對企業所屬地皮實行私有化。我市企業普遍缺乏現金,所以市政府可以用地皮換取企業股份,本市企業欠市裡稅款40萬美元,欠中央財政350萬美元。以股份抵稅款可以兩全其美。收上來的股份一半上交中央,一半留地方財政。如果市裡需要現金,我們可以把股份賣掉……」。

    摩共幾年來一直對右派經濟政策橫眉怒目,今天已把這些過了時的批評一併收起。四大決議中的經濟復興藥方共有兩副:1、擴大國家預算;2、發展私有企業。如何擴大?如何發展?沒有答案。

    生活沒有停頓下來。4月27日擁有5條摩國電力幹線中的3條的西班牙公司宣佈停電。經過與政府的緊急磋商,西班牙老闆大發慈悲,僅對首都的一個區施加了24小時停電的懲罰。這家公司(全稱Union Fenosa International)今年3月已停止向首都消防單位供電,進入4月份以後,首都中心街道的路燈也被關掉了。被懲罰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中小學和幼稚園。欠款總額約100萬美元,政府拿不出錢來,西班牙人趁機要求轉交給電力公司一批市政企業(比如說,消防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新政府先是擺出一付冷面孔,經過瓦洛寧再三解釋、疏通,雙方關係開始好轉。5月份在摩首都舉行了雙邊會談,瓦洛寧使出渾身解數想爭取新一輪貸款,但沒有成功。西方老爺要求繼續對工業進行私有化(釀酒業、煙草生產),共產黨總統一口應承,外長也急忙宣佈「我國對外政策重心是歐盟,這一方針不會改變」。國際貨幣基金對這些表忠心的姿態半信半疑,決定再觀察一個階段。2001年35%國家預算用於償還外債,2002年這一比例會達到50%。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給摩爾多亞開出的藥方是「與俄國實行經濟整合,以本國部份企業控股權換取俄方開放農產品市場」。白俄羅斯近五年採納這一方針,受益不小,經濟5年增長近70%,恢復了蘇聯時代的水平。摩共上台前也一再宣傳過這一親俄路線,再說摩共上層與俄聯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上台以後,鑒於西方的壓力,摩共對任何類似言論都十分小心。儘管如此,普遍認為兩國整合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為什麼工人階級保持沉默?首先,過去蘇聯時代富足的生活使摩爾多亞工人完全喪失了階級意識和組織經驗;其次,十年非工業化,使近百萬年青力壯和有專業的人遠走國外,工人階級的數量下降了幾倍,特別是青年工人。工人階級的政治化尚未開始。摩共四大承認「應把工作重心轉向企業,與工會的合作尚未開始,而我黨在工人運動中的陣地極薄弱」。其實所謂「工人運動」恐怕也要拿著放大鏡才能看到一點點輪廓。革命左派運動的興起雖不能說遙遙無期,至少要等到烏克蘭的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以後。今天這是對摩爾多亞最現實的的政治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