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董建華的競選工程談起

                           仲明

 


    2001年12月13日,董建華正式宣佈競選連任,角逐第二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一職。

    翌日,多份報章重點報道由多間香港大專院校學者主持的「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的一項「民望調查」結果。被訪者中有56%反對董建華連任,情況與過去半年來的同類調查結果差不多。

    有趣的是,反對董連任的原因,大部份都不屬於經濟問題。這一項發現,與訪問流行的說法可謂大異其趣。相反,董建華民望低落的原因則包括:個人政治魅力、政治思維、政治保守、偏向商界利益等因素。

           制度性暴力

    負責選出第二屆特首的選舉委員會補選,整體投票率只有約19%,創特區成立以來歷次選舉的新低。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居然厚顏無恥地在結果公佈後說,「常說要多些民主、多些自由」的界別專業人士,應該多反省」云云。

    這種掩耳盜鈴的說法,實質上是胡說八道。

    在眾人明知特首選舉只是一場戲,所謂的「選舉」根本就是一場鬧劇。不參與這種遊戲,實不足為怪。在沒有全民普選為基礎的選舉中,根本談不上民主。香港只是彈丸之地,教育程度又不低,民眾的社會參與應該至少享有選舉政府權利才是。但現在,正正由於基本法施加的限制,港人不單不能普選特首、就連立法會也未能全面直選。這種種限制,就如一個外在的制度,強加於市民的頭上,無論港人喜歡或不喜歡,都要在這種制度下被人強行剝奪其政治權利。

    這不是制度性的暴力?還可以怎樣描述這種政治制度的怪胎?

 

    孫明揚的「正氣」,實質是狐假虎威,是不民主的政治制度的幫兇。真不知道他心目中的「自由、民主」是些怎麼樣的東西。

       萬惡之源——基本法

    香港當前的民主進程,又或者可以說是無甚進展,源自基本法有關政治制度的規定。表面上看,中央政府曾經三令五申,要恪守基本法中有關一國兩制的設想,其主張之極端,見諸於甚至連港區人大代表也要迴避特區施政的問題。而另一方面,香港特區政府亦不單不敢違反基本法的條文,更甚者,董建華及其班子更是唯馬首是瞻,向北京交心惟恐不及。按這種情況,基本法中有關香港政制在未來的發展,大抵已成定局。

    基本法第45條規定,特首可經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政府任命。最終目標是由一提名委員會提名後經民選產生。但基本法中沒有規定何時才生效。

    另外,基本法附件一規定,特首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委員共800人,當中包括指定界別的代表。直至2007年都是如此。

    這就是多年來被批評為小圈子選舉的模式。既由800人選出,其他6百多萬人就被排拒於門外,無權決定行政長官由誰出任。

    正因如此,近月來,當董建華宣佈參選後,有團體邀請他出席論壇,他都三番四次拒絕。理由是他會辦一個800人的選舉論壇云云。

    相信連小學生也明白,800名學生站在操場聽校長宣佈或訓話還可以。要求800名有頭有面的權貴在數小時的論壇中提問及討論未來的行政長官的施政,則似是天方夜譚了。

    董建華及他的選舉班子充分顯露了他們的態度。不是他直接的選民,就休想在他的面前出現,更遑論提問、質詢挑戰他的施政?

    他心裡知道市民沒有權利選他,所以擺出一副無須向市民大眾負責的嘴臉。雖然,他口中念念有詞,說是服務大家。但觀其行,大家心裡明白這些都是鬼話連篇而已。

    一個連人性化也欠奉的政府

    自許為建港者的民建聯主席曾鈺成,在《明報》撰文為董建華護短,題為《教育不可能是「反董」議題》,行文中批評反董連任大聯盟搞教育論壇來反董是非理性的討論。並引述董的施政報告內有關經費大幅增加來說明董建華對教育的重視。最後,他更上綱上線,提問「教協反董,符合教師意願?」明顯是借題發揮而已。

    但只要人們比對一下,在居港權爭議中不能入讀本地學校的無證兒童的遭遇。再看看陳日君主教明言不惜公民抗命也要收錄這些學生。人們不禁要問,除了保安局長劉淑儀對學校要拉要鎖的恐嚇外,董建華有沒有說過一句話?小孩子的教育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董建華連站出來哼一聲也沒有。這就是曾鈺成心目中的對教育的重視嗎?

    在教育問題上,有一個普及和分殊的觀點。倘若董建華對教育的重視算作惠及我們下一代的話,那群不幸的兒童也可以、而且應該得到分殊的對待才是。萬一法例不容在正規學校上課,為什麼不可以透過辦學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等辦一些學習班、文化班、外語班等,令這群兒童不致於完全失學?

    曾鈺成曾是教師、校長,難道連這些也不懂嗎?筆者看倒不是。他甘心為董建華的專制政權當遮羞布而已。

    未幾,董建華再在港大九十周年校慶的晚宴上高談闊論其「新精英」主義的論點。再一次引來連篇不絕的評論,各方不斷猜測董建華所指何事。但無論新或舊的精英指的是什麼,董建華商人出身,他這一次卻用另一個極端來分殊,精英就是精英,完全沒有普及的意義。

    他一方面對不幸的居港權訴訟中的兒童不說一句話;但又要大搞他的「新精英」。事情不是大白於天下嗎?他根本就從來脫離群眾,他的說話和行徑,與「何不食肉糜」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陳主教說不惜要公民抗命時,突顯了董建華連施行一個人性化的政府也沒有能力。

    當董建華連一聲也不哼的時候,人們有理由相信特區政府不單不是為市民的政府,而且更是連人性化也欠奉的政府。

    筆者斷言:教育絕對是「反董」的議題。

    當董建華年前還在大言不慚地說要將香港建成十多個世界第一流的城市的時候,比對一下目下的情況,人們只能看到,董建華連港人內地所生子女的教育也不照顧,滿口胡言亂語的「新精英」主義,不禁令人汗顏,到底香港在董建華及其行政領導班子管治下,還有沒有人性化的一面?

   是「非殖民地化」的過程嗎?

    95年2月的《財富》刊登了一篇引起爭議的文章,題為「香港已死」。當中的說法有很多由反共觀點引伸起來的錯漏。筆者反覺得有趣的一點是說:「香港已淪為北京的殖民地。」

    香港在一些地方的確出現了「非殖民地化」的情況,主要體現在教學語文的政策。母語教學得以實施,是其他各地非殖民地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不斷流傳的什麼董建華與政府高層官員不協調的說法,也視之為非殖民地化必經的陣痛。甚至節日假期的更替調整、英國國教再不受重視等等也是這過程的一種反映。

    但是,筆者要特別指出,倘若上述的所謂抵制「殖民地心態」的措施,是建基在消除貧窮、體現社會權力和資源更平等分配的話,「非殖民地化」的過程才算是真正開展。

    現實上,回歸至今,董建華的施政是這樣子嗎?

    人們只見特區政府的施政左右搖擺。既有全面推行母語教育在前,但不久又有英語教學的中學,至最近,再有語焉不詳且遺害可能甚大的「新精英主義」。倘若特區政府的教育改革是「非殖民地化」的一步,那麼,舊政權的精英要去,新的精英又從何而來呢?可能,董建華的一句口頭禪提供了一些線索。他常常請客人、記者等多到祖國了解。或許,他心目中的治港良才可在此中尋?

    至於社會狀況方面,全球性經濟、特別是亞洲的經濟衰退雖然是時局的大背景,但特區政府做了些什麼呢?倘若殖民地時代長期存在社會不公平、不公義,而新政權要著手處理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相信普羅大眾是會歡迎的。不過,從八萬五房屋政策出籠,到八萬五沒有了,再到連串托市的措施開動,橫看豎看都不似是更公平的財富、資源再分配。同時,特區政府的勞工政策、處理失業問題的政策、以至政府牽頭的外判工作、私營化和瘦身計劃等等均加劇貧富懸殊的情況。不單沒有什麼措施幫助貧困失業的市民,反而向打工一族步步進迫。特區政府近年的施政絕對沒有朝向改變殖民地時代長久存在的社會不公、資源分配不均的方向。相反,特區政府著意要保護的是金融、銀行、地產等界別的利益,置低下層市民於水深火熱而不顧。

    筆者無意在此認定董建華背後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議程。作為一個大資本家、自稱以儒家思想治港的思想來說,董建華試圖與殖民地時代的東西保持距離,是一個政治上的取態,歸根到底是一個向誰人效忠的問題。

    他向一個號稱「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效忠,少不免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搞了點貌似「進步」的新意思。但可惜,他的行政主導思想完全是奴才的表現,壓根兒沒有市民大眾參與的份兒;既沒有社會動員,也沒有推進政治發展,讓普羅大眾有發言權。結果,香港現時的局面是政府干預大大增加,民間的普遍看法是,特區政府無論從憲政到柴米油鹽都與市民對著幹。特區政府、特別是董建華的民望又焉能不跌至谷底?脫離群眾的政權又怎會有好下場?董建華現時唯一的政治資本就只有中央政府撐腰而已。

    另一方面,中共今天已是一個以「三個代表」為建黨理論之一的政黨,連資本家也可以入黨,實際上已叛離了自稱的工人階級政黨。再加上入世過程中向市場進一步開放,不難見到中共與工人階級的利益已是愈行愈遠。董建華所代表的華洋資本家利益所得到的禮遇,自是更上一層樓,不可同日而語。因此,特區未來數年的施政,只會更進一步向民族資本家、跨國公司傾斜,普羅大眾的生活難望有改善的機會。

         香港往何處去?

    今天,在董建華宣佈競選連任的時候,香港的悲哀,主要倒不是經濟衰退引發的問題。人們只要想一想,特區政府坐擁數千億儲備,只要適度擴大公共建設,提供社會急需的服務,如興建公屋、醫院、學校、環保設施,增加社會服務設施、安老院、托兒所等等,都可以創造大量職位,濟市民之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為什麼董建華的政府不這樣做?非不能也,實不為也。對於資本家及其代理人來說,此時正是裁員、減薪、加工時、兼職化、扣福利的大好時機。他們又怎樣會放過這樣的機遇?

    今天,香港落得如此田地,正好由董建華的競選工程所顯露的一樣,他連政綱也不用、亦不會向市民公佈,有的就只是選舉宣言中的幾項關注事項而已。

    悲哀的是,市民面對著這樣的一個窩囊廢、連自己要施什麼政也不用說的現任行政長官兼候選人,莫奈他何!先有國家領導人的欽點,後有資本家的聯手支持相「挺」,結果應該是,董建華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不用選也已當選!

    當前,橫擺在市民面前的,是官商聯手步步向市民進迫,這正是董建華競選的真實內容。他背後代表的正是華洋資本家的利益,還有,那個早已背叛工農群眾的中共官僚制度。

    香港市民應該堅決反對官商聯手的進迫,不單保衛自己生活的權利,而且更應反對基本法施加的限制,爭取由市民全面普選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