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宣言

——150年後的《共產黨宣言》

伍德茲著 李柏青譯

 


    乍看起來,重新出版《共產黨宣言》是需要加以說明的。為甚麼要把這一150年前寫的書刊印新的版本呢?理由很簡單,即使時至今日,《宣言》事實上仍是一本最近代的書。我們試檢討一個半世紀前,許多資產階級對同樣主題的著作,很快便可以了解到,這一類著作祗能是符合當時歷史的利益,絲毫談不上任何實踐的應用價值。但《宣言》對我們提供了一個很深刻的分析,作者僅用了使人驚異的簡短章節,對全世界最基本的現象作出了卓越的解釋,這些現象仍然是我們目前的時代佔據全世界人類的關注的。

    事實上,今日讀《共產黨宣言》較之1848年發表時更為真實。在此,讓我們觀察一個例子:當馬克思和恩格斯寫作時,全世界的跨國公司形成仍然是遙遠將來的音響。儘管如此,他們已經指出"自由企業"及競爭將無可避免地導致資本的集中及生產力的獨佔化。坦率地說,閱讀資本主義保衛者的聲明,指責馬克思對這問題是錯誤的見解是十分可笑的。事實正相反,這是馬克思最卓越及無可否認的預測。

    在80年代號召小型是美麗的變成流行的風尚。在此我們不打算去討論大小或中型規模的好壞,個人有權保留自己的意見。但馬克思預測的資本集中過程已經發生,發展,是一個絕對無可否認的事實;而且,在過去十年來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

    以美國為例,資本集中發展過程的形成特別明顯。在1994年,500個龐大獨佔企業,佔全部所有收入92%。在全世界範圍內,1,000個最巨大的公司的收入超過80億美元,等於全世界總共利潤三分之一。在美國0.5%最富裕的家族,佔有半數以上的個人總共財產。約最富裕的1%的美國人口的收入,佔全國總收入從1978年17.6%驚人地增加至1989年36.3%。

    資本集中及趨向中心化的過程已達到從沒有想像到的程度。所有先進工業國家,收購或合併變成盛行的交易。1995年公司的收購數目達到最高紀錄,三菱銀行及東京銀行合併組成世界最大的銀行。大通銀行及化學工業銀行(Chemical Bank)的合併,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集團,擁有2,970億美元的儲備金。世界最大的娛樂公司出現是由於和路迪士尼收購首都/美國廣播公司(Capital Cities/A.B.C.),西屋電氣公司(Westinghouse)收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時代沃爾納(Time Warner)收購特納廣播網系統(Turner Broadcasting Systems)。在製藥部門,格拉蘇(Glazo)收購威爾科美(Wellcome),金伯利.克拉克(Kimberly Clark)收購斯科特紙廠(Scott Paper),成為世界生產手巾紙,及衛生紙最大宗的紙廠。收購狂熱已傳播到歐洲。過去數星期來做成新的紀錄。即使在瑞士,已首次經歷到霍爾維斯(Holvis)紙產集團敵對的收購行動。在英國,我們看到一連串的敵對收購事件發生。如福爾德(Forte),英國最大的連鎖旅館,以32億鎊收購了其競爭者格拉娜達公司(Granada)全部的娛樂及餐店業。多數的合併式收購是秘密進行與使用不正當手段相關連:內部交易、製造股值、及其他類型的騙局、盜竊及欺詐等,正如吉尼斯(Guinness)紀錄所暴露的醜行。

    要提供更多的數字,去解除懷疑馬克思及恩格斯對資本集中過程的分析是毫不困難,資本的集中並不表現生產的增加,而恰好相反,每一收購的目的,不是要投資新的廠房及機器,而是將已經存在的廠房關閉,及大量解僱工人,以便能夠擴張利潤的限度而不需要增加生產。

           失業的禍害

    "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資產階級已再不適合為社會的統治階級,不可能把自己階級生存條件,當做支配一切的規律強加於社會了。資產階級不適宜再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証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資產階級的統治下生存下去了。"(《共產黨宣言》)與勞工領袖過去的想像相反,大量的失業現象已重新散佈全球。如同惡瘤侵蝕現代社會的內臟。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世界失業人口達到一億二千萬。但這數字與其他官方統計一樣,都是極大低估實際數目的。如果我們將大量的男女工人,被逼於無奈而只能在邊際線"職業"工作計算在內,實際全世界失業及就業不足的人口,不會少過十億。

    據官方統計,單是西歐失業人口就超過一千八百萬(等於工作人口10.6%)。西班牙的失業數目最嚴重,竟達到20%。即使德國,"歐洲的強人"失業人口自希特拉時代以來首次達到四百五十萬。日本的情形也是如此。自1930年代以來,失業人口開始增加。想像中的日本是全部就業的天堂,現在已成為過去的歷史。依據官方的數字,日本失業人口達到百分之三,但這是不真實的。假如他們用與其他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用的失業標準計算,真正失業人口不會少過百分之八,或甚至超過百分之十。

    這種失業的情況並不是週期性的。如同工人過去所熟知的,當經濟衰退的時候,失業就會增加。而經濟好轉時就業也就恢復了。但現在已不再是這種情況了。正當這篇文章寫作的時候,美國經濟繁榮持續超過六年。但世界的失業人口並沒有顯著的減少。每日報章報導新的工廠關閉及解散(目前胡說是"縮減"),經常是與上述的收購相關連的。這不是週期性的失業,或者是馬克思所指出的"工人後備軍",從資本家的觀點看來,過去起過作用的。相反,這是一個完全新的現象——永久性的、結構性的、有機性的失業。即使在"繁榮"時期也並無顯著的減少。而且,失業所影響到社會的某些部門,過去是不會發生的。像教師,醫生,護士,公務員,銀行僱員,科學家,甚至於經理,都沒有安全感,實際上成為整個社會普遍化上面所引馬克思及恩格斯的預言已變成千真萬確的事實。各國資產階級都提出同一戰鬥口號:"我們必須削減公共開支"!不久前這。是撒切爾(Thatcher),梅杰(Major)的口號,現在成為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及右翼勞工領袖所走的同一道路。這並非偶然的,資本主義世界每一個政府,不管是右或"左",事實上都是追求同樣的政策。這並不是由於政治家個人突然產生的念頭、無知或不誠實(雖然這種情形很多)的結果。而是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無出路的生動的表現。

    資本主義經濟上升的年代從1948至1973,資產階級能夠(部份的及短期性的)解除對進步作最大制動的兩個基本矛盾:生產資料私有制及民族國家。資本主義存在帶來生產工具的龐大力量,早已突破這狹窄的範圍,這就是目前危機的真正根源。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產階級曾企圖尋求解救,一方面應用凱恩斯辦法的赤字財政,另方面加深國際勞動分工及前所未有的擴大國際貿易。可是目前這兩種程序已達到其限度,應用凱恩斯方法(使人難以置信的左翼改良主義者仍然主張)將導致爆發通貨膨脹,及如馬克思主義者預測的各種無法支撐的赤字的後果。馬克思曾經在'資本論'中已經闡述過,資本主義如何用信用的辦法可能擴張到其所受限制的範圍。但是這辦法是有限度的,這點米考伯先生(Mr. Micawber)*知道得太清楚了!結果他們現在被逼將整個進程倒轉過來,在絕望中企圖用削減公共開支來恢復"健全財政"。換句話說,要恢復過去1920年代及1930年代的情勢,或者甚至於回到馬克思時代的情勢。這就是對各地階級鬥爭爆發最後使用的手段。不僅如此,削減國家開支,他們同時減少需求及減少市場,連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承認,全世界生產過剩(生產能力過剩)是個嚴重的問題。發展下去將引起大衰退時期的到來。這是無可避免的後果,是由於早期資本主義制度擴展超過其限度的事實。如馬克思分析的:"這不過是資產階級準備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機的辦法,不過是使防止危機的手段愈來愈少的辦法。

    *米考伯(英國作家狄更斯小說"大衛。科波菲爾"中的人物)無遠慮,想著走遠的樂天派。

       社會主義和國際主義

    過去數年來經濟學家都大談"全球化",認為這是可以消除繁榮及衰退循環的萬應靈丹。可是這些幻想被1997年10月股票市場的崩潰,以及所謂亞洲虎的危機粉碎了。當我寫這幾行字時,消息剛傳來:日本重要的財經公司山一証券交易(Yamaichi Securities Co.)已倒閉。這將使世界各地都受到嚴重的影響。日本財政的崩潰,可推使美國走向衰退。亞洲危機影響日本特別嚴重,因日本出口百分之44是銷售亞洲各國的。股市崩潰結果將日本銀行系統的弱點立即暴露出來。而日本又是世界上最大的貸款者。估計日本最大的五間銀行,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來說已經是破產。據日本的首位財經日報,日本經濟新聞(Nihon Keizai Shimbun)透露,目前日本銀行的壞賬動蕩達到1.5萬億日圓。財政崩潰的危機連日本銀行高級職員都承認。曾在97年11月22日對英國《經濟學人》說:"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系統危機存在的實例"。假使這危機導致大量從美國收回日本基金,結果將造成很大的災禍。

    所有這些指出"全球化"反的方面,資本主義在程度上發展了世界經濟,但也準備了在某一時期毀滅性的世界倒退。世界經濟中一部份的危機率(如亞洲例子)便迅速地擴展到其他各部份。要消除上升及倒退現象的循環還很遙遠。全球化使這循環變成更猛烈及普遍性。

    任何讀過《宣言》的人,都可以看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年前已準確的預料到這局勢,他們解釋資本主義必定發展成為整個世界的系統。今天這分析已被事變明顯的証實了。現在沒有甚麼能否認,壓倒的世界市場的統治,是我們生存時代最決定性的現象。這個時代是世界經濟、世界政治、世界文化、世界外交以及我們不要忘記的世界大戰的年代。整個廿世紀我們已經歷過兩次,由於資本主義危機結果造成的大戰。第二次造成五千五百萬人死亡,及幾乎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

    社會主義是國際性的,否則便不是社會主義。但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並非是感情主義的產物。它不僅是個"好的觀念",而是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科學的分析所得的。他們認為資產階級勝利,其中一個有進步意義的就是民族國家的誕生。將無可避免的導向世界貿易。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力的強大發展,是不能夠局限於民族國家狹隘的範圍之內,因此,所有資本主義列強,即使是最強大的,都被迫於加入更深廣的世界市場。

    巨大生產的潛能與民族國家朿縛的窒息之間的矛盾,已在1914及1939年顯著的暴露了。從歷史觀點的事實來說,這些血腥的動亂,顯示出資本主義制度的進步作用已消耗盡了。然而,從資本主義將自動崩潰的觀念,去推斷這些事件是資本主義最後危機,是沒有這麼一回事的。為了實現改變社會,僅是舊制度的危機是不足夠的。不管危機如何嚴重,現存的強大的統治者的利益,基於保持其利潤收入、特權及威望的現狀,和激烈的抗拒所有改變社會的企圖。正是因為這些理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寫這《宣言》,不是抽象的文件,而是一個行動的號召;不是一本教科書,也不是一個討論會的文件,而是一個為建立革命政黨的綱領。

    為要推翻資本主義,工人階級必須組織起來,保衛其自身階級的利益。數十年來所有國家的工人,尤其是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已建立起強大的組織:政黨及工會。但這些組織的存在,不是與實際環境隔絕的。它受到資本主義的壓力影響,特別是組織的高層受的壓力最大。

    國家主義普遍的破產,特別是極端荒謬變型的所謂"一國建設社會主義",即使在中國及俄國的官僚層加入世界市場之前,跟隨斯大林主義的崩潰,已經早暴露出來了。所有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的國家,爭取到從帝國主義直接統治的獨立鬥爭,現在發現在世界貿易的機構鎖鍊下,被他們的舊主人又重新朿縛。

    每一個有理性的人都認識到,生產力的自由發展,需要全世界各國統一經濟,通過共同的計劃允許對全球資源為全人類的福利作和諧的開發。這點很顯明的已為科學家及專家們所認識,他們並不是基於社會主義的觀點,而是對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條件的惡劣,義憤不平,及憂慮環境破壞的後果。不幸的,他們好意的勸告沒有受到重視。因為這是和大跨國公司統治世界的既得利益相衝突的。而且這些公司的精心策劃,並非基於人類的福利或者整個宇宙的未來,而是完全出於貪婪與尋求利潤、不顧一切的考慮。

    在20世紀最後十年,儘管關於全球化的商討,國家間的矛盾變得比以前更為深廣。十年前美國出口等於國內生產總值6%,現在這數字升至13%。而華盛頓計劃到2000年增加至20%,這等於是對全世界宣戰。從對日本開始,並非軍事戰爭而是貿易的戰爭已在進行。

    真的,在過去任何一個時期,美國與日本之間的緊張局勢,已經暴發了戰爭,祗是由於核子武器的存在,使得主要資本主義列強間的戰爭,目前才可能暫時避免。因此,目前的危機不可能像過去1914及1939一樣去解決的。軍事衝突不存在,每一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危機變得更為深廣,統治階級無可選擇,只有將危機的責任轉架在工人階級的肩上。

    令人難以置信的遠見,《宣言》作者預測將來的情況,正是現在各國工人階級所體驗到的。下面就是他們當時的陳述:

    "由於推廣機器和分工,無產者的勞動已經失去了任何獨立的性質,因而對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極其簡單、極其單調和極容易學會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費用,幾乎只限於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工人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但是,商品的價格,從而勞動的價格,是同它的生產費用相等的。因此,勞動愈使人厭惡,工資也就愈減少。不僅如此,機器愈推廣,分工愈細緻,勞動量也就愈增加。這是由於工作時間的延長,或者由於在一定時間內所要求的勞動的增加,機器運轉的加速,等等。"

    今天美國所佔的地位,與英國在馬克思時代所佔的相同,都是資本主義最發展的國家。因此資本主義一般的傾向表現得最清楚。過去廿年來美國工人真正工資減低20%,而同時延長了10%的工作日。這樣,現時的繁榮大部份是以犧牲工人階級為代價的。目前每個美國工人,每年平圴加班168小時,幾乎等於一個月的額外工作。這情形在汽車工業特別明顯。每日工作九小時,每星期工作六天是定額。據美國工會的報告,假使每週工作只限於40小時,僅在這部份便可產生59,000工作。

    根據時代週刊(Time Magazine 24.10.94)一篇文章的報導:"工人訴苦,經濟擴張以他們來說便是耗盡精力。整個美國工業,公司實行加班工作的辦法,以搾取在美國的工人的最大勞動:目前每週工作時間平圴接近42小時。包括4.6小時的加班"。同一篇文引舉一纖維光學工人約瑟。凱爾特波恩(Joseph Kelterborn)為例,由於公司裁員,他平圴每天加班4小時,每三週要做一個週未的加班。他訴說:"當我回到家裡時,我所有時間就是洗個澡,吃飯和小睡;一會兒起床又重新去開始工作。"

    加班造成可怕的壓力,實際工資減少,生產節奏的增加,等等,令工人階級及家庭生活的質素受到嚴重影響。美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從在1960年代初,生育率平圴每家庭為2.5個兒童,至1980年代後期降為1.8個兒童。1970年代離婚數增加一倍,等於1980年代結婚數60%。即使是壽命的延長到1980年已停滯。

    英國亦發生同樣的情形。在撒切爾政府執政時期,工業中約二百五十萬工作被消除,而生產仍能夠保持如1979年的水平。這並非是由於引進新的機器設備,而是從加重剝削英國工人去達到的。在1995年衛生部長肯尼思。卡爾曼(Kenneth Calman)曾警告說,"由於喪失終身職業,惹起了普遍與生活壓力有關的疾病。"

    在1994年,因為疾病,使得英國損失一億七千五百萬工作日。幾乎每個工人的八工作日。醫藥處方一年內(1995)增加一千一百七十萬。運輸及普通工人工會的報刊"記錄"宣佈:生活壓力,交通阻塞及環境污染,是令到英國的職業司機筋疲力盡的。"據工會作的研究,30%的司機承認在駕駛時曾入睡。結果造成近於45%的交通意外。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亦有同樣的例子。

          馬克思的方法

    《宣言》作的預測,使人震憾的準確並非是出乎意料之外的。而是從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辯証法唯物論)應用在歷史上的分析。這就是所謂歷史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的基礎,在早期的著作,如"神聖家族及德意志意識形態"(Holy Family and The German Ideology)已經建立了。

    我們必須記住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並不是從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以前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已經有保衛一個建基於公有財產,沒有階級的社會的思想。歐文,傅立葉,聖西門及其他等人。早在十六世紀時,莫爾曾寫過一本很有名的書,"烏托邦"(Utopia)描述共產主義社會。甚至在這些人之前,早期的基督徒,在自己組織的社區內,是強烈地排斥私有財產的。任何人只要去讀"使徒行傳"(The Acts of Apostles)就可以認識到。

    馬克思和恩格斯描繪這些傾向為空想社會主義。而他們所倡議的,是有所不同的社會主義。究竟兩者在基本上有甚麼區別呢?在空想者看來,社會主義是一個很好的理想,只要竭力使人信服,在道德上是可行的。依據這觀點,如果他們是正確的話,這樣一個新的社會,早在二千年前就可以實現,而且肯定人類的災難會大大地減少了。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解釋,社會主義是有其物質的基礎,包含有生產力(工業,農業,科學及技術)發展的水平。歷史唯物論解釋的歷史發展,最後分析說來,就是基於這些事物的發展。整個人類歷史進程,很清楚証實這確信,是被那些詆譭馬克思主義者,特別用作最尖銳的攻擊。但他們所攻擊的,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觀念,而祗是一種低鄙的諷刺,指馬克思主義"將一切事物歸於經濟"這一荒謬的概念。《宣言》的作者曾多次回答這荒謬言論,我們可以很容易從恩格斯致布洛克(Bloch)的信中看到的:

    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裡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鬥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階級鬥爭的各種政治形式和這個鬥爭的成果——由勝利了的階級在獲勝以後建立的憲法等等,各種法權形式以及所有這些實際鬥爭在參加者頭腦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以及它們向教義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宗教、政治、道德、哲學在歷史過程中起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最後來說,一個社會經濟制度的成功,有賴於它能滿足人類基本需要的能力。在發展宗教、政治或哲學理想之前,男人及女人都需要食物、衣服和居室。從最早的時候開始,人類就是為這些需要鬥爭,直到目前,絕大多數人仍然是如此。

    每一歷史時代,分工的產生,是歷史上與社會劃分階級開始同時發生的。這代表一個大躍進,它允許首次創造剩餘生產物,佔有這產物的階級是從必需勞動解放了。統治階級,是依賴別的階級的勞動維持生活:在古代,別的階級就是奴隸,隨後在封建制度下是農奴;最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工人階級。不管與階級社會相連的帶來所有的恐怖、不公平及痛苦,從馬克思主義觀點,這就是說從科學的而非道德的觀點來看,階級社會在歷史上是適當的,並且與推動社會前進起過進步的作用。我們不要忘記,希腊及羅馬在科學,藝術及哲學方面光輝的成就,就是基於奴隸的勞動,這羅馬人稱它是"有聲音的工具",從老闆的觀點來說,現代工人目前的情況並沒有很大的區別。被剝削階級勞動的生產剩餘,足以解放很少數的剝削者。但不能夠完成大多數人的解放。奴隸是文化興起的先決條件,可能做成生產資料的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發現社會發展一個重要的規律。僅是這單一的規律,便能夠解釋人類歷史的發展。他們解釋每一社會結構,只能繼續存在到它發展生產力的限度,除非包含在它內部發展的潛力已經耗盡,否則這社會是不會死亡的。

    就是在這個意義,我們可以將一個社會經濟制度和一個生存的有機體作比較,它不是甚麼永遠都在停滯和固定的。如同那些資本主義的保衛者一樣,要我們相信他們坦率荒誕的斷言。說市場經濟是有自然發展的基礎,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資本主義出現,發展達到完全成熟,但繼後便達到發展的極限,而現在已進入毀滅性的衰退了。

    一旦我們根據這個科學的立場,便能夠了解到歷史並不是一連串沒有意義及不連貫事件的累積,完全由偶然發生決定,或完全由於"偉大的個人"的活動的結果(當然主觀的因素對歷史在某種情形下起決定的作用)。然而如演變過程受規律的支配,和其他自然界一樣是可以了解的。

    正如達爾文的解釋,人類並非是永恆的。他們有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不斷繼續改變及進化;同樣,馬克思恩格斯解釋,一個確定的社會制度不是永遠定型的。這就是每一時代錯誤的觀念,每一社會制度,認為它是代表當時唯一的可能人類生存方式。它的制度、宗教、道德是最後的証明。這是那些食人生番部落,埃及祭司瑪麗安東尼和沙皇尼古拉斯都強烈相信的。而且這就是資產階級及其辯護者(雖然沒有絲毫根據)。目前向我們保証,希望能証明所謂"自由企業"是唯一可行的制度,而這制度正在開始崩潰了。

           改良與革命

    現在"進化"觀念已被一般,至少在受過教育的人所接受。達爾文觀念,在當時是革命的,幾乎被接受為自明之理。但是一般所理解的進化是一緩慢及逐漸的、沒有阻斷及強烈變動的過程。在政治上,這種爭論經常被改良主義者用作辯護。可惜,它是基於錯誤的了解。其實進化過程即使在今日仍然是沒有解答的一本書。這是不驚奇的。因為達爾文自己並不了解。祗是最近十多年由於古爾德(Stephen J. Gould)在古生物學的發現。他發現了斷續性平衡理論(Theory of punctuated equilibrium),証明了進化不是一個逐漸過程。在長期間內可能沒有察覺到大的變動,可是到了某一確定時間,進化過程便被激烈的變動所中斷。一個名符其實的生物的革命,使到某些種類大量的消滅,其他種類迅速出現。當然,將社會和自然類比祗不過是相若的,但即使從最表面的歷史觀察,也証明逐漸論者是毫無根據的,我們知道,社會和自然一樣,在長期間是緩慢及逐漸變遷,但同樣達到某一時間便變為激烈的發展(戰爭與革命)阻斷,變化過程是巨大的加速了。事實上,這些事變成為歷史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且革命的根本原因是,事實上一個特定社會經濟制度已達到它的限度,已不能和以前一樣發展它的生產力。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是《宣言》中之一最著名的語句。但甚麼是階級鬥爭呢?簡直就是為工人階級剩餘生產物分配的鬥爭。這鬥爭經常是不可避免的。除非生產力達到一個發展充足的水平,使財產及生產品不足消滅,不僅祗是為少數特權階級,而是為全體每一個人。因此,社會主義不祗是一個"好的理想",不管在任何情況下,祗要人們需要就可以實現的。社會主義有它的物質基礎,是基於工業,農業,科學及技術的發展水平上的。

    早在1845至1846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曾解釋過,"……這生產力的發展(它本身是含有人類生存的具體經驗,是指在世界歷史性而非地方性範圍的存在)是一個絕對需要實現的先決條件,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祗有貧窮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就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鬥爭,而且全部陳腐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

    "全部陳腐的東西"這句話,馬克思及恩格斯心目中,是指不平等,剝削,壓迫,貪污,官僚,國家及所有一切罪惡,是階級社會一般普遍的現象。今天,由於斯大林主義在俄國的崩潰,社會主義的敵人企圖用來証明,馬克思主義的觀念是不能夠實踐的。可是他們忽略了其中一些細節,就是1917年前的俄國比現在的印度還落後。列寧及布爾什維克是很了解馬克思的理論,很清楚知道俄國是缺乏實行社會主義的物質條件,而且列寧及托洛茨基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革命,或"一國建設社會社義"這種觀念,至少在所有和俄國一樣的落後國家是如此。1917年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是從世界革命的展望出發的。十月革命對整個歐洲是強大的推動力,從德國開始,如果不是社會民主黨領袖可鄙的叛賣,去挽救資本主義,革命是可能成功的。這個罪惡,世界付出可怕的代價。兩次大戰二十年間經濟及社會的大騷動,希特拉在德國的勝利,西班牙內戰,最後是新的世界大戰的恐怖。

    在此,我們無須去分析1945年後整個演變的過程,亦足以可說資本主義在某一時期是成功的。至少在西歐、日本及美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如此。使用以前所提到的方法,去重新建立相對的穩定,但即使在這時期,基本的矛盾並沒有解除,三分之二人類是在連年陷入飢荒、貧困、戰爭、革命反革命悲慘的境遇。然而,至少在工業化進步的國家,是全部就業,福利國家及生活水平普遍的增高。所有這些使得勞工領袖(左傾及右傾同樣)確信資本主義已可以解決它的問題,大量失業已是過去的事,階級鬥爭已經終結;因而(當然),馬克思主義已經是過時廢棄了。這些觀念與今天事實對比真是極大的諷剌啊!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超過三千萬人失業。各國野蠻地打擊工人的生活水準,階級間矛盾變成前所未有的激烈。在歐洲,罷工行動接連在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發生。在美國,宏大的聯合郵遞包裹服務(LLPS)工人罷工勝利的結果發出的警告,美國工人是再不能繼續接受由於為了高利潤的利益的低工資及惡劣工作條件了。同樣在英國,經過保守黨18年的統治選出了工黨執政,便是顯示社會傾向於基本改變的要求。

    "社會存在決定意識",這就是形成歷史唯物論另一深刻觀念。社會環境遲早會造成人類意識的改變。然而在社會變遷的過程與人類意識的反響之間的關係不是自動的。否則我們早已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活了。和理想者相反,人類的思考普遍不祗是不進步,而且是極端保守的。在"正常"時期,多數人是趨於保持所熟識的事物。他們寧可相信那些已成為慣常的觀念、道德、制度、政黨及領袖。

    恩格斯曾說過,某段時期的歷史,二十年的經過如同一日,但在另一時期二十年的歷史可以總括在24小時之內。在很長的時間內似乎甚麼都沒有改變,無論如何,在似乎平靜的表面的下面,已造成龐大的不滿,義憤,失望與憤怒的增加,等到某一時刻,將引起社會的爆炸。危機發生的時候,人們便開始想到自己,像自由的男女人一樣採取積極的行動,不願作消極的犧牲。他們尋求一個有組織的表示方法,積極參加工會及群眾團體的活動,企圖去改變社會。《宣言》中之一重要部份,如不是十分了解的,我們可以讀下列的章節:

    "共產黨人同全體無產階級的關係是怎樣的呢?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教派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

    "共產黨人同其他無產階級政黨不同的地方是:一方面,在各國無產階級的鬥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鬥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

    "因此,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先進的部份;他們勝過其餘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於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過程和一般結果。"

    這幾行章節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它提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方法,是從具體真正工人階級運動出發,而並非是從我們所希望發展的運動。這方法與那些無效果的宗派主義的方法有很大的距離。這些"革命"宗派是圍繞勞工運動的外圍存在,不可能與真正的工人運動建立基本的連系。

    作為馬克思主義者,黨首先最重要的是綱領、觀念、方法及傳統。跟著是有組織地將這些觀念在工人階級中實行。在歷史上,工人階級曾建立過許多龐大的組織來保衛自己階級的利益及改造社會。從組織工會開始,經過一段時期工人就會了解這階級的基本組織祗是為部份的經濟要求鬥爭是不足夠的。以今天的條件看來,這個結論是絕對無可避免的。事實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沒有經過日常的鬥爭推動社會主義革命是不可能的。經過罷工及示威的經驗,工人階級領悟到獲取自己權力的觀念。但是光有觀念仍是不足的。即使是最堅強及成功的罷工還不能夠解決面對工人階級的基本問題。而且,每一次成功的罷工是經過很多次的失敗,即使鬥爭的結果是得到勝利,工資增加最終是被通貨膨脹抵銷了。資本家由左手付出的他們可以從右手收回。在資本主義危機的時期反改良代替了改良,這就是我們目前見到的布萊爾(Blair)政府的政策。這是有其自身的邏輯的,如果接受資本主義的制度則必須接受資本主義的規律。如你提出"A"你必須提到"B"、"C"及"D"。失業,私有化,削減社會福利開支都是從資本主義一般的危機而來,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不能單從工業的行動來解決,雖然這行動很重要。工人階級必須超越過工會活動的範圍,進入政治鬥爭的平面。

    工會及群眾工人黨是從工人階級經過幾代的鬥爭及犧牲建立起來的,所有歷史証明,工人階級在沒有經過重覆實踐証明之前是不會放棄他們的傳統群眾組織。近在一百年前工會建立了勞工黨,目的是為了要在國會裡代表工人階級。勞工黨的成立有如工會在政治上的表示。但群眾組織不是在真空內存在的,他們經常接受統治階級手中強大的說服工具的壓力:報章,電視,教會,及一千零一種高壓手段,影響及賄賂勞工代表。最近透露一商人捐贈一百萬英鎊給工黨的醜聞,祗是表面上的一小部份。商人捐贈這樣數目的錢,並非是沒有代價的。即使我們不完全相信實際上的賄賂行為,大企業對工黨領袖的壓力確定是很龐大的。右翼領袖毫無問題地自願受到這些影響,因為他們是誠心樂意接受資本主義制度的。具有諷剌意味的事是他們歌頌"市場"時恰好正是市場開始崩潰了。

    勞工右翼領袖們是盲目將自己置於已經不再存在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他們代表的是過去不是將來。雖然他們自認為是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事實上他們是空想家中最壞的一類。他們固定著勞工的基礎,將被到來的事變的影響粉碎的。然而,左翼改良主義者的立場並不好得多少。雖然他們是正確地反對右派實行的反改良政策,但在實行上他們沒有提供真正的選擇。由於接受資本主義制度,他們同時希望施行較仁慈及溫和的政策。這似乎是要求老虎吃草不要吃肉!如果全世界各國的政府都實行同一削減的政策,不僅是沒有任何選擇,而且顯示了資本主義危機加深的事實。企圖採取過去凱恩斯通貨財政政策,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的爆發。以工人階級來說,在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之間的選擇就是死刑,用吊死與用火慢慢烤死之間的選擇,兩者都是同樣為害的。唯一解決的方法祗有社會主義改變整個社會。

            唯一道路

    當馬克思和恩格斯寫這《宣言》時,他們是兩位青年人,分別是29和27歲,他們寫作時正值是反動黑暗的年代,工人階級很顯然是靜止的。《宣言》是在布魯塞爾寫成。是當時作者被迫逃亡作政治難民的居留地。然而正當《共產黨宣言》首次在1848年二月發表時,革命已經在巴黎的街頭發生了。隨後的幾個月內便像野火般蔓延及整個歐洲。

    假如跟隨歷史有任何可以使我們認識到的,這就是:沒有任何一種力量可以打破工人階級改變社會的不自覺的意志。是的,曾經有過很多次悲慘的失敗,如1848年革命、巴黎公社的失敗,和現在最後俄國十月革命遺留的所得也消失了。然而在每一次失敗後,工人階級經常是能夠從每次倒退的影響中恢復過來,並回到鬥爭的道路去。這是很顯然的,因為他們是被迫於沒有選擇,回顧過去,雖然受到最嚴重的失敗,但這祗是工人階級為了完成他們最後解放的長期鬥爭中的一段歷史吧了。

    然而歷史也使我們了解到,為要成功,僅是有鬥爭的意志是不足夠的,必須要自覺地去戰鬥。要有科學的綱領的武裝和展望。沒有它,勝利經常是不可能的。但它並非是自然產生出來,當群眾已經開始動員向當局挑戰時,不可能立即建立政綱、策略及戰略。這些必須在事前預先準備,必須爭取到一兩次的勝利去教育及培育馬克思主義者幹部;與工廠、礦場、辦公室、學校及大學等結合在一起,在每一工會及工黨支部,在每個工人代表委員會及工會代表會積極活動。必須忍耐進行準備宣傳及鼓動工作,將工人及青年日常的鬥爭與整個社會主義轉變社會的前途連系起來。祗有這樣,我們不僅在英國,而且在歐洲以及全世界能夠對行將到來的事變,作出準備。

    儘管詆譭者不遺餘力的攻擊,馬克思主義今日仍然保留其全部正確,不僅是正確分析目前社會,而且以之作為改變社會的戰鬥綱領。其中一些細節可能有改變,但在整個基本原則,《共產黨宣言》的觀念在今日如同第一次發表時,都是同樣的關連和真確。真的,在某方面來說今天《宣言》是更真確了。1848年革命蔓延歐洲,但歐洲以外祗有微弱的反響。1917年十月革命湧起的革命高潮,不僅影響歐洲,而且達到中國、印度、波斯及土耳其。但現在由於世界資本主義已將整個地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是準備著更巨大激變的發展。面對這樣互相關聯的程度,我們自信可以預測:今後工人階級在任何一個主要國家的勝利便會很快地各國跟著,將資本主義制度推翻,為建立社會主義英國、歐洲社會主義合眾國,及整個世界社會主義聯邦奠下基礎的。

 

    倫敦1997.11.26

附註:

歐文(Owen,Robert,1771-1858)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合作運動的先驅。早年在蘇格蘭經營紗廠,後提出社會改革方案。曾去美國試辦共產主義新村——"新和諧"社區。結果失敗。著有"新社會觀"等。

傅立葉(Fourier,Francois Maric Charles, 1772-1837)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設想建立以農業結合的"法郎吉"(Phalasteree)

聖西門(Saint Simon, Comte de, 1760-1825)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認為科學,道德,和宗教的進步推動歷史發展,主張新社會保留私有制,由知識份子和實業家領導。著有"論實業制度"等。

莫爾(More, Sir Thomas, 1477-1535)英國人民主義者,天主教聖徒,曾任下議院議長、內閣大臣(1529-1532),"烏托邦"一書的作者。因對國王亨利八世離婚案和教會政策持異議,被誣陷處死。1935被追謚為聖徒。

古爾德(Gould, Stephen Jay, 1941-)美國古生物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