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為軍國主義鋪路

                       高島義一

 


    以「正式參拜靖國神社」為公約的小泉純一郎當上日本首相,儘管遭到包括中國、韓國、朝鮮等國政府的強烈批評,仍然沒有改變態度,反而要求亞洲各國改變對「參拜靖國神社」的情緒。小泉詭辯道:「參拜靖國神社,悼念那些為了今日的和平與繁榮為國捐軀的人,正是為了不再發生戰爭」。那麼,靖國神社到底是什麼性質的設施呢?

    1869年,明治政府為了悼念自從幕府末期到明治維新為政府而戰死的屬員,設立了「東京招魂社」,這就是靖國神社的前身。自從日本政府第一次海外侵略的出兵台灣(1874年)到1894年的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此設施改名為靖國神社,變為顯彰為天皇制國家戰死的軍人的中心設施。

    一般的神社由民間經營,在內務省統一註冊,但靖國神社一直都屬於陸軍省與海軍省管轄,其「神官」也由陸、海軍省任免。其悼念的「神」或「英靈」包括從明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死亡的246餘萬軍人,卻沒有包括平民等「一般戰死者」,連戰時被動員起來的「鐵血勤皇隊」民兵、學徒後備隊也沒有被包括。當然包括東條英機等13名A級戰犯在內的戰爭決策人都作為「昭和殉難者」被祭貢在設施內。

    把天皇祭為活神的靖國神社通過各種禮儀、活動、展覽,就這樣成為國家政權動員民眾全面投入侵略戰爭的工具。在這個國家神道觀下,無論是社會主義者還是宗教徒,都因為拒絕參拜遭到迫害。

    戰後,憲法明確規定思想、信教的自由(第19條)、政教分離的原則(第20條)。靖國神社按照宗教法人法註冊為宗教團體,小泉以一國的首相名義參拜此一宗教團體設施,當然是違反憲法的。實際上,連自民黨政府在1980年11月也不得不承認:正式參拜不能否定違憲的疑問。

    實際上,1991年1月仙台高等裁判所、1992年福岡高等裁判所、大阪高等裁判所,以及1997年日本最高裁判所都確定,日本首相等以政府官員資格參拜靖國神社是違反憲法的。

    但對於日本統治集團而言,正式參拜靖國神社是形成能從事戰爭的「普通國家」體制的不可缺少的國民公眾意識的第一步。以改憲為目標的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8月15日首次以首相身份參拜之前就揚言:「如果我們國民不感謝那些為國捐軀的人,誰再會為國赴難?」時為法務大臣、自民黨靖國神社委員會委員長的奧野誠亮元(其本人戰前為秘密警察官僚,參與銷毀秘密文件的行徑使許多戰犯漏網)更明確地叫囂:「自衛隊戰士的靈魂祭奠在靖國神社,我們作為國家的代表卻不能代表國家去悼念,怎麼可能維持國家的獨立呢?」

    小泉這樣迫不急待,除了日本社會的進一步右傾、軍國主義動向外,也是出於在「全球化」浪潮下日本經濟的進一步衰退激化了社會矛盾,日本統治集團急於找到通向戰爭的途徑來轉移國內危機。這就是參拜靖國神社的危險本質。

    (趙京2001年7月24日摘譯自新時代社《橋樑》周刊2001年7月16日第16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