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安生辭職的啟示
微波
陳方安生提出辭去政務司司長一職,給港人帶來了如下的啟示:
第一、它表露出特區政府最高領導人之間的矛盾與不和:她承續著傳統的價值觀,包括只接受法治、不接受超越法律的政治干預,要維護香港原有制度的自由、人權,等等。她由此與特首在許多施政處事上產生了歧見。例如,對特首私人助理路祥安之干預大學民調及他應被辭退,對公安法的爭論、都已是徐四民所認定了的不和事件;至於對居港權、法輪功在港合法地位及其租用大會堂等,也是報章所指出了的歧見問題。由這許多歧見產生了她與特首之間的不協調及不和。她透露,在去年7月間已萌退意,當時正是路祥安風波而特首曲意維護他的時候。
第二、它顯示出親京極「左」人物的政治干預,從中「挑撥離間」(陳太公開這樣指責他們),視她為「港英餘孽」,暗示她是「倒董」的幕後黑手、陰謀的主腦,要除去這顆眼中釘才肯罷休。他們不斷推波助瀾,火上添油,加劇了京、港高層對陳太的不滿。
第三、它證明了京官的出面干預,是去年9月突然召她到京的原因及其結果。會見後當日新華社公開報道錢其琛要她「更好地支持行政長官的工作」,亦即是指她沒有這樣做到,證明中央對她很不信任;京官所需要的,是完全聽話、絕對支持中央和特首的官員。她在會晤廖暉後見記者時已不再現其慣有的笑容,反映出她的心情沉重;嗣後一段時間常到外國,也反映她的意興闌珊。這次召見表明是最後逼使她辭職的決定性一擊。
第四、這又一次表明了:中央及其特區行政長官所實行的是一言堂,不能容忍屬下有其他的不咬弦、不順從的聲音。陳太在香港各次民調中的聲望得分,都高於、甚至遠高於特首,更是使最高層難堪、不安的事。
陳太在以前曾說過,她不會做違背良心的事。她的言行贏得了西方傳媒的「香港的良心」美譽。
而港區人大代表劉佩瓊卻批評,陳太在政府內扮演反對派角色,「似一個民主黨成員多過公務員首長。」(1月19日《蘋果日報》)批評者以此表現自己對中央的忠心奉承!
但在陳方安生提出辭職後,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對770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3成人選她為最喜歡的香港政治人物,曾蔭權得7.1%,董建華則只得3.8%(1月24日《蘋果日報》報道)。這反映港人對她的觀感,與那些親京的「人大代表」等人很大不同。
繼任她的曾蔭權,今後將較為可能達到北京的指望,好好地支持特首的施政,不再像3年來陳太那樣敢於向特首說「不」。他將以圓滑的手腕、花巧的言詞、有名的「狼來了」作風,去擔任政務司司長這個職位。
接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寧願辭去摩根大通銀行亞太區主席這個優薪高職,每年少收入約2千萬港元,這顯出他不尋常的決心從政的「壯志」。他就讀香港大學時曾是親京「國粹派」的一員,聽說到過井崗山等地參觀。他的「紅」底子會是他為北京中央、香港「左派」、特首幾方面所喜歡而被選上的原因,也是他將來可能繼任香港行政長官的重要因素。他在73年畢業後即投身美資銀行工作至今,與商界關係密切。他以這種背景與董建華合成三頭馬車中的兩馬,更加重了商人治港、更照顧工商富人權益的氣味,而政治上政策上則會更加從「兩制」向「一國」傾斜,使香港漸趨內地化,收緊港人的自由、人權尺度:這是陳方安生辭職啟示出的港人巨大隱憂,而亟需港人今後努力去爭取民主自由權益、阻止上述的趨勢發展的!
2001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