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加強壓搾 市民苦上加苦

                         微波

 


    現時,香港經濟剛從衰退中回升,絕大多數港人還未從生活重擔中喘息過來、分享到經濟恢復的好處,工資勞動者幾年來被減少或凍結了的工資還未得到增加,卻首先面臨著各種加價加費的壓搾。在十多項關係民生的公用事業機構提出加價的同時,特區政府也不甘後人,向立法會建議提高80多項政府收費,不久還有約70項加費要提出。

    政府的加費理由是:這些加費不會直接影響民生及商業活動。這就是承認,它至少會間接產生這種影響。事實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了的收費幾乎都會被轉嫁到市民及消費者肩上。政府自己也要加費,勢必鼓勵和助長加風;既然它自己不能以身作則,自然難以不批准各大公用事業機構的加價申請(雖然它們多年來幾乎每年都有龐大的溢利)。政府現時擁有非常龐大的財政儲備,而所建議增加的總收入是670萬元,並不構成非加費不可的理由。

    在12月1日開始實行的強制性公積金條例規定,月入4千元或以上的僱員都必須供款5%。許多僱主把自己所須負責的5%供款,也用各種方法轉嫁給僱員負擔。例如:僱主強迫員工改為自僱,減薪資5%,少報僱員工資入息,等等。這樣,有關的僱員便要加倍地負起重擔。不同意的人,有許多都會被停工、失業,有些工廠商號則因經營困難而索性關閉、停業。這樣多給工資勞動者帶來的壞影響,是特區政府不肯設立全民性退休保障制度、拒絕推行中央公積金、推卸了自己應負的共同供款和管理的責任而實行現時的強積金辦法的結果。

    緊接著強積金供款的,是衛生福利局又推出醫護改革諮詢文件,「建議」40歲以上市民開始供款1%至2%,以解決上漲的醫療開支,把政府對此原本應負的責任又推在市民身上。

    以上的一連串事例,清楚表明特區政府的措施正在不斷地搜括港人的民脂民膏,盡一切方法去壓搾港人,使中下階層不斷加重負擔,尤其是低下層更被壓得透不過氣來。

    另一方面,政府在「資源增值」的號召下,又迫令屬下各部門緊縮開支,替政府節省撥款。例如,回歸之後,政府對8間大專院校的撥款,繼3年來已減少10%之後,明年起的3個年度內,將再削減6%至7%。即近24億元;其結果將使大學質素難以提高。而且,從01年起大幅削減各大學的醫科、法律學科、社工學科等的收生學額,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的學位課程更會在4年內削減近一半。另一方面,大學學費則會從現時的每人42,000多元,在未來10年再度大幅提高,其「理由」是要「收回成本」,這種「理由」有如對公共醫療服務一樣,彷彿政府每年從賣地和稅收中得到的逾千億元收入,不需要用作教育、醫療等的支出似的!這完全是高官貪得無饜、只顧表現個人「領導」才能而極不負責的言行。

    多年來,特區政府的外匯儲備高達4千億元以上,時常居於世界的前列,但當局卻仍然盡量向低下層市民搜括,同時對富人則大助其更加致富,以致貧富日益懸殊,使每月工資收入低於4,500港元的勞動人口,在最近幾年增加了45%。香港社會保障學會根據統計處所得資料顯示,99年香港最低收入的20萬戶家庭月入平均只有3千元;而過去10年,本港實際經濟增長達4成,但貧窮人口卻增加4倍,近100萬人,他們的收入越來越創新低,越來越多地跌至貧窮線以下,加入到全球總人口1/5(12億人)的窮人行列中。一項名為「2000環球全面薪酬研究」的國際性調查發現,香港行政總裁人員的年薪動輒高達500萬元,有些「打工皇帝」更超過1千萬元以至1億元,是亞洲地區之冠;而香港一般製造業工人退休後的收入,只及其退休前的3成,排列全球26個國家及地區同類收入的第25位。

    這種結果,完全是官商勾結、聯合治港的特區政府政策措施所造成的。全港中下層市民必須團結起來,一齊捍衛自己的權益,反對港府這些倒行逆施,迫使它的政策無法得逞。同時,勞動人民還要努力爭取加薪,改善待遇。像最近國泰機師與資方的不斷談判,已爭取到初步的成果,便是新的例子,表明勞動人民自己的權益待遇,是可以經過有力的行動爭取到的!

    200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