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資本主義復辟內望

                      庫爾馬諾夫

 


    〔庫爾馬諾夫是哈薩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第一書記,也是哈薩克工業重鎮的工人領袖,此外又是「爭取工人國際委員會」的成員。1997年秋天,哈薩克礦工遊行到阿拉木圖示威抗議,爭取欠薪,庫爾馬諾夫是該次鬥爭的領袖之一。在那次行動裡,他及另一名工人被捕下獄,那位工人後來死在環境惡劣的獄中。本文譯自庫爾馬諾夫在第五屆托洛茨基國際會議上提交的報告摘要〕

    哈薩克的資本主義復辟進程和另一位講者瓊斯所描述的,與俄國地區的復辟進程無大差異。繼1991年的計劃破產後,納扎爾巴耶夫政權推行了一系列的經濟重整,這個經濟重整又因納扎爾巴耶夫政權極之貪婪的性質而變本加厲(霍道尼按:納扎爾巴耶夫是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哈薩克共和國的現任總統,又是前哈薩克共產黨的首腦,其經濟政策及落實的方法與前印尼獨裁者蘇哈圖十分雷同)。

    納扎爾巴耶夫的「拼命私有化」政策是由國際貨幣基金會」和「重建及發展歐洲銀行」這兩個國際機構所主導,其政策重點落在開發原始物資,以出口到世界市場為導向。與此同時,那些入於製造貨品的經濟部門如機械製作、金屬製作等重工業,卻被毀滅。共和國有超過200家最大的企業,包括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煉造業,以低微的實際價值落入了外國大公司的手裡。例如在前蘇聯裡入於最龐大的,擁有30種企業合僱6萬工人的一個綜合工業村,便用1百萬美元的區區之數,出售予一間英資公司。至於向共和國昔日的首府阿拉木圖供應電力的系統,原價值數十億美元,卻給比利時一間公司以5百萬美元購買去了。

    現在,國際跨國公司擁有了哈薩克實際上的所有經濟領域;從電力到通訊到採礦業。可是,在整個地區上,也同時出現了解除工業化的過程。例如,哈薩克原有60多個圍繞著礦業各種操作而崛起的小城市,這些城市現在都落入沒落衰敗的過程。整個哈薩克地區都變成了非工業化。在礦產資源豐沛的土地上,人民普遍沒有電燈、天然油和暖氣,並且得要在戶外生篝火煮食。

    根據協定,跨國公司應該把所得的部份利潤繳付給國家,以作為國家的財政開支預算。但這些跨國公司運用了瞞稅的技倆:用低價將產品出售給由它們自己開設的離岸公司,所以上繳的稅款少之又少。至於那些離岸公司,轉個彎又以高昂得多的價格把產品出售給世界市場。結果是國家損失了以數十億元計的收入。

    現在的哈薩克是由跨國公司和國際貸款銀行把持著經濟。比起強大的跨國公司,民族資產階級是微不足道,並且是封妻蔭子的那種,都是納扎爾巴耶夫其人其家屬及同夥。

    政府的施政令哈薩克的人口大幅下降,從1990年的1.7千萬人劇降到1995年的1.45千萬人。據國家統計委員會的估計,全國有6成人口甚至沒有維持生命的最低收入。而據一項獨立的社會學調查研究所得,這個比率更高達9成。在失業的數字方面,並沒有可靠的數據,但估計失業人數會是高至5百萬人。在1990年,有7.6百萬人在各種不同工業裡工作;到了1997年,只有3.6百萬人仍然受僱用。所以,在過去那幾年間,一共損失了4百萬個產業職位。

    哈薩克的經濟改革令俄國望塵莫及。反勞工的法例一再引入。在危險度高的產業,工人平均的壽命只有55歲,但新的法例把該業的退休年齡調高至63歲。教育改革把原有的免費中學科技教育及免費的大學科技教育取消。各類社群服務私有化,從而是大幅提高收費,令大部份工人無法應付。政府現在正在修訂法例讓土地私有化,這樣一來,就是給外國公司併侵土地而舖路。

    總括來說,哈薩克目前是正在按照拉丁美洲或非洲的模式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這種模式是完全依賴世界市場和跨國公司。我們的任務是把被改革大幅削弱的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列寧和托洛茨基的思想歷久常新:革命及社會主義的思想,將會在工人和青年人間找到廣泛的聽眾。

    在哈薩克,民族資產階級是十分之薄弱,無法組織它自身的政黨。這種局面印證了托洛茨基的命題,即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革命——是全世界落後國家的唯一出路。哈薩克的經驗展現了托洛茨基的綜合及不平衡發展論的正確性,而且也展現了在一個資本主義無法為深重的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落後國家裡,綜合及不平衡發展論是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

    (史丹譯自《第五屆托洛茨基國際會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