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還是苛政?助貧還是欺貧?

                         振言

 


        財政預算劫貧濟富

    港府強調連續兩年財政預算出現赤字,必須達致收支平衡,要大力增加稅收,節省開支,但現時擁有4千萬億元儲備和1萬多億元外匯基金,而財政赤字卻共只有二百多億元,不會構成問題。而且,港府多年來每年的財政預算,都有幾百億元的誤差,例如去年4月至今年3月的預算,原來有赤字365億元,結果反而有99億元盈餘,高估了464億元財赤。

    在這次宣佈下年度財政預算案之前,高官們大呼不應再有財赤,必須增加稅收,包括開徵陸路離境稅和銷售稅。由此激起全港的普遍反對,特別是激烈反對開徵上述兩新稅。許多市民,由於恐怕即將增加牌照等收費,都排成長隊趕著交費,而財政司在宣佈新預算的前一天,還公開聲稱:市民對加稅加費要有心理準備。從而誤導了更多的市民去排長隊。但實際上,卻是在群情反對的壓力下不予增加,顯出是拿市民「開玩笑」,愚弄市民,這樣的「狼來了」作弄已不止一次,財政司發表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沒有提出加稅及開徵新稅的建議,反而減低股票交易印花稅等等,特別優惠於有錢人。

    但這也是緩兵之計。當局已聲稱「謀定後動」,不久將來,將陸續推出政府服務收費,例如水費、排污費、公屋加租等等。新預算案繼續不肯向獲得巨利的大集團提高利得稅率,以便大增稅收,而現行的16%利得稅率,也比新加坡、韓國及台灣等的25%至30%為低。

    這明顯是向大財團、有產者施惠,維護其權益。

    另一方面,新預算案卻沒有提出具體措施,去照顧低下層市民,培訓低技術的工人,改善工人的就業條件等等。這從它對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撥款可以看到。

    社會福利的開支,去年4月至今年3月的增長大為放緩,增幅從上年度的18.5%劇減至7.7%(下年度預算是9.2%)。社福支出中的綜援金支出增幅,從98/99年度的31.7%,劇減到99/00年度的7.5%,今年至明年的預算是10.7%。由於綜援個案數目的上升,新移民尤其是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失業人數的高企,這樣的增幅顯然是很不夠的。當局去年大大收緊發放綜援條件,更普遍地大減受助的金額,比原預算節省了15億元,以致廣大貧苦家庭入不敷支,必須勒緊褲帶,生活十分艱苦。由於港府拒絕在70年代末實行供款性的社會保險退休保障計劃,拒絕在80年代末接納社會人士提議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拒絕在90年代中期實行老年退休金建議,一再推遲實行全民性的退休保障制度,才造成現時要實行綜援制度,令綜援的開支不得不愈來愈大。但今年的增幅,卻比95至99年這4個年度的平均增幅3成多大大減少,明顯是主要向老人開刀。它實行強迫參加義工計劃,已迫使4,500人退出領綜援。

    「資源增值」實即裁員減薪

    為了壓縮社福開支,當局對於社會福利機構的資助,又在改變手法,提出一筆過撥款的方案,這將會使各社福機構出現赤字,裁員減薪;有的機構便先實行增加員工的工作時間,為日後裁員鋪路。由此已引起48個社福機構2千多名員工代表的遊行抗議,反對一筆過撥款方案。

    特首在1998年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公務員體制必須推行資源增值計劃,所有部門主管,必須減少部門開支至少5%。這個命令就是要大力縮減支出。為此,新近提出的主要改革是:凍結招聘公務員,所有部門取消職位空缺;服務改外判;現職公務員繼續凍薪。而據說庫務局長還在考慮減公務員薪,且已在部份公務員中推行。在99年的公務員調整薪酬方案建議中,官津學校及文憑教席的入職級點,將由現時分別為17及14點,一律調低至12點,即由現時的22,000多元及19,000多元月薪減至建議的16,000多元,即要在教師行業中率先推行減薪政策。新入職的登記護士,則削薪3千元,減幅達兩成。較早前新聘用的公務員,除了減低薪酬約3成之外,還要變相地試用6年才可能獲長期聘用,開啟了如此苛刻條件的先例,乘失業人士急需謀職之「危」,實行非常可恥的刻薄待遇,向其他的高度壓搾員工的僱主「示範」!

    另一方面,港府又決定在3年內,從現時近20萬名公務員中削減1萬名人員,從而迫使各部門大肆縮減職位,被削減的對象,幾乎全是下中級公務員。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林煥光證實,根據資源增值計劃,今年至明年削減的880職位中,有95%是中下級公務員,首長級的只有3個,這便是顯例。

    像這樣的厲行「資源增值」,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什麼「增值」。高官聲稱預計可在本年度內為政府節省10多億元的開支,可見所謂公務員體制改革、資源增值,只是美麗的遮羞布,實際上則是裁員減薪,向中下層員工加強壓搾、「開刀」。但對於高層享有的非常優厚的薪酬待遇,對於無數的驚人浪費(有如審計署每年不斷詳列出的事例),卻絕少甚至不予設法「增值」,即節省)。

    當局的改革和「資源增值」的另一手法,是把許多部門的原有工作外判。除了在不少部門已開始推行外,房屋委員會將於今年逐步將15個屋村共6萬個單位的管理工作外判,合約總額高達12億元以上。這樣日益增多的外判制,結果之一就是迫使更多的原有員工失業,把他們驅入社會失業大軍中。另一結果是拉低工作待遇,互相鬥低薪。這種情況甚至出現在「為人師表」的各所大學中,它們為節省開支,將部份工作外判,使得受僱於外判的工人待遇很低,有些大學的清潔工每小時低至14元,同時,這些員工大部份都被剝奪了法定的休假日。

    房屋署署長宣稱,預計在10年時間完成60多萬公屋管理維修服務全部私營化計劃,可以為房委會在10年內節省100億元的開支。這也意味10年內每年都有大量員工失業,為房委會和資產階級製造高度壓搾工人的利潤!

      當局促使貧富懸殊加劇

    在當局帶頭裁員的推動下,香港持續掀起裁員歪風,不但生意不佳的工廠、公司是如此,連年年大賺錢的大企業也不手軟。例如,匯豐控股去年盈利426億元,它旗下的匯豐物業(亞洲)有限公司獲利豐厚,卻一再裁員約400人。去年獲利也很豐的中銀集團,一再裁減逾1成即2千名以上的員工。去年盈利63億元的中華電力公司,也一而再地解僱職工。

    港府一向的政策都是極力維護工商業資本家的權益的,這次的財政預算案也沒有例外,它繼續拒絕增加累進所得稅、資產增值稅,反而打算開徵銷售稅、陸路離境稅,向低下層市民開刀,便是顯例。由於這種政策長期的幫助,使得香港社會更加向兩極分化,貧富日益懸殊:一極是大集團的利潤和資產劇增。例如,和黃集團在99年盈利1千多億港元,高踞全球首位(但在港納稅卻不到9億元),5大富豪控制著上市公司的市值,其中父子一家對電訊、電力、地產、超級市場都佔有市場很大的比例,情況類似於港英時代的英資壟斷財團;另一極是人數日增的低下層貧苦市民。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香港的堅尼系數,由71年的0.43大幅升至96年的0.52,比許多發展中國家(如菲律賓為0.43)還要差。而據港府統計處的資料指出:香港最貧窮的40萬個家庭,收入由97年的每月6,400元,下跌至99年的4,614元,跌幅達28%(3月2日《蘋果日報》報道)。香港社會保障學會總結90年代的研究更顯示:全港最低收入的10%住戶,即約21萬個家庭,平均月入只有3千元,扣除通脹後的實質收入,99年比90年還要低28%,而最高收入的10%住戶的實質收入則大幅增長,較90年增加28%。只有最高收入的20%住戶,專享香港經濟繁榮的成果。(3月3日《明報》報道)

    以上就是回歸後特區政府繼承港英殖民地政府遺風的其中一種「仁政」表現和結果!